APP下载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课程安排与授课方式初探

2018-09-18黄伟东段海明王增霞毕亚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

黄伟东 段海明 王增霞 毕亚玲

摘 要:该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为例,分析了《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的重要性,提出了该课程的课程安排与授课方式,以期为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课程安排;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2-0136-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食品安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滥用导致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超标;土壤、水体、大气普遍遭受化学毒物、重金属等污染;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污染加剧。这些污染物不仅能够在环境中残留、积累,而且还能通过物质循环进入作物及畜禽体内,最终通过食物链途径直接危害人体健康[2-4]。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其紧迫性显而易见。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主要讲述了环境污染、外源化学物质、生物性污染物、包装材料以及转基因等对农产品安全性影响;介绍了常用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农产品安全标准及质量监督控制策略。该门课程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具备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第一线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农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为我国农产品安全保障建言献策。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为例,探讨了《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

1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的重要性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融合了病理学、昆虫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等诸多学科门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能够采取的有效策略。另外,通过设置常见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及品质分析实验,一方面明确目前市面销售的多种农产品的安全状况,另一方面能够掌握一些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安排与授课方式

2.1 课程安排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共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理论课主要讲述农产品安全现状、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因素、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以及农产品安全评价与监管体系等。实验课主要安排学生检测蔬菜样品中农药残留、木耳品质鉴定与分析、榨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香肠中防腐剂检测、白酒中甲醇含量测定以及酱油中菌落总数检测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验技能操作,加深学生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初步构思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2 授课方式 鉴于该门课程的综合性,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便融合了多种授课方式,如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法等。

2.2.1 讲授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既可以包括新知识,又可以对以往知识的巩固与总结,是最为常用、最为经典、最为传统的一种授课方式。根据各个章节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讲述、讲解与讲演。针对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一般采用讲述法,生动形象地描述该现象,感染学生的情绪。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化学物质应用造成农产品残留的机理等可选择讲解法,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严谨的解释与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某个农产品安全专题时往往采用讲演法,强调讲授的连贯性与延续性。其中,讲述法与讲解法并不是孤立的,二者时常结合运用。

2.2.2 案例法 随着公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发重视,特别是近些年国内报道的多起农产品安全事件更加引起大众的担忧。笔者在农产品安全现状、生物性污染与农产品关系、化学物质应用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等多个章节讲授中,通过案例教学方式还原农产品安全事件、剖析引起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学生课堂反应以及课下调查发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度,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2.3 启发法 当代大学生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干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低头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事实证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启发法或互动法对该类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如在讲授化学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等章节时,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或身边的实例谈谈对化学农药残留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农产品种植与生产理念。

2.2.4 问题导向法 农产品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农产品安全问题自然也十分繁杂。为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过程中时常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表达出来。如在讲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章节时,设定如何界定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与无公害农产品等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最终将形成的答案与大家共同分享。多名同学分享过后,教师再取长补短,系统性地呈现问题的答案。几番过后,大家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了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划分与界定的相关内容。

2.2.5 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对即将讲授的内容有所了解,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待下周上课时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翻阅教材、参考书或借助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种随机抽查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同学存在侥幸心理,多次尝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2.2.6 翻转课堂法 全国各地针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与实践,翻转课堂法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作为授课主体,教师作为受体。在该课程教学中选取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章节实施翻转课堂教学,2个班级共计派出15支队伍,主要针对转基因动物如猪、奶牛、鼠、鱼等,转基因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辣椒等展开讲述。各组学生团结协作、合理分解任务,最终选派1名主讲人介绍各组的讲述内容。每组汇报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汇报完毕后请其他组同学做出点评如整体的思路是否清晰、降解是否到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性归纳。该项任务布置时间较早、学生花费精力较多、准备较为充分,这次翻转课堂尝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尝试,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与勇气,而且培养了其搜集、整理、归纳、表述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 结语

《农产品安全与检验》课程综合性较强,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关于农产品安全的话题很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注重穿插、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指出的是,翻转课堂的尝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然,在授课的生动性、详略性、互动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树方,吴日峰.浅谈农产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9):23-24.

[2]陆泗进,魏复盛,吴国平,许人骥.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产品安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23):313-319.

[3]胡定金,王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5):525-526.

[4]田世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05(4):4-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
浅谈教师授课方式及考核办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英语应该多创造思维能力
不同授课方式下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