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的妇科临床运用

2018-09-18万青徐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姚氏经方流派

万青 徐涟

【摘 要】 云南姚氏妇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当归四逆汤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剂,治疗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介绍姚氏妇科治疗此类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当归四逆汤的主治功效,以及临证加减应用。

【关键词】 妇科;经方;流派;姚氏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74-03

当归四逆汤是仲景治疗血虚寒厥的代表方,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著名中医学家、云南四大名医之一的姚贞白先生重视气化学说,临床辨证注重气机的变化,恰合仲景伤寒之意。郑钦安《医法圆通》云:“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之真机”。姚氏医学传承250余年,延续经方之要旨,治疗妇科诸疾,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现将姚氏妇科运用四逆汤治疗妇科病经验阐述如下。

1 理论分析

1.1 原文释义 当归四逆汤来源自《伤寒论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三。当归(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原方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血虚寒厥之证所设[1]。始因素体血虚,复受寒邪,寒滞脉中,又欠血养,阳气受阻,不能温煦四末肌肤,症见手足逆寒,或腰、腹、足疼痛者。

1.2 方药分析 方中以当归甘温入肝,补血和血;桂枝温通经脉,宣通阳气,鼓舞血行,驱寒畅血为君养血温通;以白芍、细辛为臣,白芍养血和营,与当归共用,加强补益营血之功,与桂枝能调助血气;细辛外温经脉,内暖脏腑,通达表里,以散寒邪,且协同桂枝温经散寒;通草为佐,通经脉,利关节,使经脉之气血畅行无碍;大枣、甘草味甘为使,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且大枣既能助归、芍养血补血,又可防桂、辛之燥烈伤血之弊。全方养血温通,可补已虚之营血,又祛经脉之寒凝,标本并治。本方温阳化气,通利血脉,养血调经,调和营卫,和解表里。

1.3 妇科运用 云南姚氏医学精于内妇诸疾,深悟《素问》“余闻百病皆生于气”之旨,注重三焦气化的演变过程,认为“上焦如雾,受气而营诸阳,宣散肃降精微,有如雾露之弥漫大地;中焦如沤,变、化、蒸、泌,化生津液、卫、气、营血,似汩汩泉水永无休止;下焦如渎,似江河沟渠,使津液糟粕各归其道”。阳气固密于下,蒸腾化气散精,三焦通道顺畅,气化功能旺盛,则机体升降出入之气得以正常运转。姚氏治疗妇科疾病总纲领“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动”,女子多为气结血虚之体,女子之患总离不开“气血”二字。阳气不足,温煦无力,则阴寒内生,寒凝气滞。阴血虚于内,不能濡养血脉,则经脉不利,营卫不和。当归四逆汤温阳化气,养血通经,恰好切中女子之生理特点,使气血升降有序,输布全身,温养血脉,则能气旺血盈,阴阳平秘,运用于临床中无不得心应手。

2 临床运用

2.1 月经过少、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或月经后期病机有虚有实,因虚致病者,多因七情劳伤,或素体虚弱,导致精亏血少,冲任亏乏,无以化生营血,而血海空虚,经血乏源;因实致病者,多由寒凝气滞、瘀血内停、痰湿内生,或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2]。月经后期临床以虚证或虚中夹实者为多。当归四逆汤养血和血,温阳通脉,化痰逐瘀,调和气血,辛甘以化阳,酸甘能化阴,顾护一身之本而化生天癸。临证以当归四逆汤为主:虚者加菟丝子15g,茺蔚子15g,淫羊藿10g,仙茅10g,杜仲15g,炒续断15g;实者加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苏木6g,川芎10g。

2.2 闭经 闭经的产生原因复杂多变,本虚标实是其病机。常因气血冲任失调或亏虚所致,亦有邪气阻滞,脉络瘀阻,使经血下行受阻而形成经闭不行。女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经、带、胎、产、乳,妇科手术等均易损伤气血、冲任、胞宫,致使气血不足,或瘀血阻滞脉络,出现经行推后,甚则闭经。以当归四逆汤养血、温经、通络之功补养气血,温通经络,使月经按时而下。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女贞子15g,菟丝子15g,茺蔚子15g,覆盆子10g,车前子10g,炙香附10g,桑寄生15g,炒续断15g。

2.3 痛经 姚氏认为痛经一证,多由起居不慎,六淫所伤,情志不调等因素引起气血、肝脾失调,导致血虚失养、经脉不利而气血郁滞冲任,寒气凝聚胞宫。行经之期,血海由满盈渐转为溢泄,气血由充盈骤至为虚乏,外邪常乘虚而入,易感寒邪,客于胞宫。血遇寒则凝,滞于胞中,经脉失于温煦,经血运行受阻;或素体阳虚,冲任虚寒,经水运行迟滞,血行不畅,阻塞不通皆致经行腹痛。或因经行产后,血室开启,摄生不当,感受寒邪,寒湿相凝,衍生癥瘕,胞宫滞涩,而致腹痛。其病机皆因血虚失养、寒凝气滞、经脉不利、瘀血阻滞等因素所致。治宜养血活血,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临床运用效果卓著,为很多医家治疗痛经之常用方。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10g,炒艾叶10g,炙香附10g,佛手10g,青皮10g,菟丝子15g为主治疗。

2.4 癥瘕 癥者病于血,瘕者病于气[2],其形成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因机体正气不足,血虚经脉失养,阴寒内生,或内伤七情所致之寒凝气滞而形成瘀血、痰饮、湿浊阻滞脉络,停聚胞宫、胞络,形成癥瘕。治宜养血和血,温通经脉,化痰除湿,祛瘀消癥。当归四逆汤方中桂枝助阳化气,合细辛、通草温通血脉;当归、芍药养血和血;大枣、甘草温健脾阳。诸药合用使阴霾消散,气顺脉通,痰湿渐化,癥瘕之疾自愈。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苏木10 g,桃仁10g,川芎10g,炙香附10g,荔枝核15g,皂角刺15g。

2.5 產后病 素体虚弱,或产后调理不当,常见有产后缺乳、产后汗证、产后便秘等。由于生产时失血过多,产后劳累过度,劳倦伤脾,气血亏虚,阳气浮散[2],出现缺乳、自汗、大便不通等多种病变。当归四逆汤温经通脉,养血扶正,调和营卫,温补脾阳,使虚弱之正气渐复。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黄芪18g,白术15g,茯苓15g,杭芍15g,川芎6g,陈皮10g。

2.6 外阴白色病变、黄褐斑 肝藏血,其脉绕阴器;肾主藏精,为生殖之本,开窍于二阴;脾主肌肉,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肝肾阴虚,则精亏血少,血虚化燥,或脾肾阳虚,则寒邪内生,湿浊下注。二者可致阴部肌肉失于濡养,或阴部肌肤失于温煦而发为本病。常因气血不足、肝脾失调而致经脉失养,或因脾运失司,湿浊下注,侵蚀肌肤所致。可出现阴部瘙痒,带下量多清稀,腰酸腹痛,多为不足之象。当归四逆汤养血润燥,温通经脉,散寒化湿,祛风止痒使气血得以恢复,经脉通利,湿浊渐化。临证运用:外阴白色病变,当归四逆汤加乌梢蛇10g,僵蚕10g,炒艾叶10g,薏苡仁30g,佩兰10g,刺蒺藜10g,皂刺10g;黄褐斑,当归四逆汤加黄芪15g,刺蒺藜15g,皂角刺15g,蝉蜕10g,白芷10g,薏苡仁30g。

2.7 不孕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子肾气旺盛,冲任二脉通盛,生殖之精成熟,阴阳和,两精相搏而有子。姚氏妇科认为气血是女子月经、胎孕、哺乳的物质基础,与脾的生化、运行、输布和统摄密切相关。脾运不足,后天生化无源,肝不藏血,无以疏泄,不能灌渗冲任血海,则肾精不足,难以摄胎成孕。不孕症以虚为主,常见虚中夹实,以气血、冲任不足为虚,夹杂血瘀、气滞、痰瘀、寒湿。当归四逆汤养血通络,温化痰湿,临证以虚为主者加黄芪15 g,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0g,杭芍10 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茺蔚子15g;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者加橘络10g,丝瓜络10g,桑枝10g,路路通15g,浙贝母10g,炙香附10g,荔枝核15g,川芎10g。

2.8 多囊卵巢综合征 姚氏妇科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由于先天肾精肾气不足,或阴阳失衡导致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其发生因肝、脾、冲、任功能失调,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血行不畅而产生痰湿内停,瘀血阻络等病理产物。以当归四逆汤温经养血,通脉化气,再佐以益肾助冲之品,以资先天之本而化生天癸。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女贞子15g,菟丝子15g,茺蔚子15g,鸡血藤15g,川芎10g,炙香附10g。

2.9 输卵管阻塞、积水 《金匮要略》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由于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或妇科手术后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以冲任气血相博结,蕴积于胞宫,损伤胞脉,寒邪内凝,导致痰饮内停、湿浊不化,胞络闭阻,气机不畅,聚积为患,虚实错杂,缠绵难愈。治宜温通胞脉,养血化滞,调畅气机,疏化痰湿之法。当归四逆汤温养之性,养血和营,化气通脉,以辛、酸、甘之味化生阴阳,使气机升降有序,气化功能正常,则痰化湿除,胞脉通利,邪滞得以消除。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0g,赤小豆15g,皂角刺15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

3 病案举例

3.1 阴痒 秦某,女,21岁,2010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外阴瘙痒2年余,加重半年。13岁初潮,周期26~28天,经量偏少,色红无块,无腰腹痛。近3年外阴瘙痒,且逐月加重,多难耐受,经西医检查为“外阴白色病变”,曾行活检未明确诊断。刻诊:面容淡黄,倦怠,时伴头昏心烦,阴部瘙痒,夜间痒甚,坐卧不安,带下稍多,清稀色白无异味,口苦口黏,纳少不馨,二便调。舌红偏淡胖,苔白腻,脉细沉。末次月经2010年3月3日。查:外阴发育正常,未婚型,双侧小阴唇肤色淡白,与周围皮肤无明显界限,右侧小阴唇轻度萎缩,未见皮损。西医诊断:外阴白色病变。中医诊断:阴痒。辨证:肝血不足,寒滞经脉。治则:补血养肝,散寒通脉止痒。方药:当归四逆汤加乌梢蛇15g,僵蚕10g,炒苍术15g,炒艾叶10g,芸香草10g,佩兰10g,薏苡仁30g,刺蒺藜15g,皂角刺15g,吴茱萸10g。5剂,冷水浸泡30 min,中火煮沸15 min,饭后1 h温服,日服3次,每次200~250mL,每剂4煎。

二诊:2010年3月19日。药后外阴瘙痒明显缓解,带下减少,纳食增加,无口中不适。舌红润,苔薄白微腻,脉细滑。效不更方,上方去芸香草,易荷顶10g以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服法同前,嘱服至月经来潮停药。

三诊:2010年7月2日。患者自服上方3月余,面色转润,神气清爽,经量明显增加,带下正常,阴痒偶作。舌红润,苔薄白,脉细弦。复查外阴,白色区域已接近正常肤色,右侧小阴唇形态同前。药证相符,上方稍作加减:当归15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4g,通草10g,白术15g,茯苓15g,刺蒺藜15g,乌梢蛇15g,皂角刺15g,丝瓜络10g,炒艾叶10g,吴茱萸10g,薏苡仁30g,大枣10g,炙甘草3g。以上方断续治疗一年余,婚后孕前调理来诊,询问病情得知患部已基本痊愈。

按语:青春期少女外阴瘙痒之证,或因气血肝脾不足致经脉失养,或因脾不健运,湿浊下注,侵蚀肌肤而多见。此案证候均现不足之象,辨证得当,持之以当归四逆汤温补肝血,温通经脉,又加健脾运湿,疏利胞脉,驱风散寒,调畅气机之剂,使经络得养,寒浊得逐,气血流通,肌肤营润,故获良效。

3.2 输卵管阻塞 张某,女,34岁,初诊:2013年2月26日。主诉:双少腹反复胀痛1年余。13岁初潮,生育2胎,人工流产2次,慢性输卵管炎病史2年。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6日,经量中等,色红无块。常感双少腹胀痛,左侧明显,劳累后加重,伴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清稀如水,色白无异味。末次月经2013年2月17日,纳食尚可,眠差难寐,二便正常。舌红偏淡,边多齿印,苔薄白腻,脉细滑。2013年2月26日体检:B超提示: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声,可见左则输卵管增粗,呈腊肠样改变。妇科检查:宫体后屈,大小正常,活动度差;双侧附件增粗、压痛。西医诊断:1、输卵管积水,2、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妇人腹痛,辨证:寒凝胞脉,痰饮阻络,湿浊下注。治则:养血化滞,温化寒痰,除湿通络。处方: 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g,桂枝15g,杭芍10g,细辛5g,通草10g,大枣10g,吴茱萸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0g,赤小豆15g,皂角刺15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250mL,每剂药煎4次。

二诊:2013年3月12日。上方10剂后,腹痛、腰骶酸痛缓解,带下较前明显减少,眠转佳,大便偏稀。舌红润,苔薄白微腻,脉细滑。病情虽有缓解,寒湿之邪未全化解,脾虚之像显现,续守前法,再予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0g,赤小豆15g,皂角刺15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炒苍术10g。服法同前,嘱患者服药至下次经行停药,经净后复诊。

三诊:2013年4月25日。双少腹、腰骶已无疼痛。2013年4月13日月经来潮,经行同前,无腰腹疼痛,纳眠可,带下正常,二便调,余无不适。舌红润,苔薄白,脉细滑。今日复查B超、妇检均无异常。守前方再服10剂,巩固疗效,服法同前。嘱患者注意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按语:患者患慢性输卵管炎2年,未经系统治疗,故因调摄失宜,而反复发作。寒湿内蕴,下注胞脉,气机郁滞,导致双少腹痛,带下清稀量多。根据证情,在当归四逆汤温化寒湿,养血通络的基础上,加强化痰通络、利水化湿之品。几番治疗,使气机条达,湿浊得化,胞络通利,劣疾终得缓解。

4 小结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并非只局限于本文所介紹之用法。姚氏医学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动”,恰好与当归四逆汤的功效相符合,既有养血调血之功,也存温阳化气、疏通脉络之效,对多种妇科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经方的应用历史悠久,至今依然,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药。应用经方是传承中医的重要方式,应加强对此方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钱超尘,郝万山.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

[2]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24,499.

猜你喜欢

姚氏经方流派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河北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传承人的现状与思考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徐涟老师善用“生麦芽”治疗妇科诸疾
关于吴兴姚氏源流的新发现
经方治疗急症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