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传承人的现状与思考
2017-09-13段文
段文
摘要:唐山唢呐“姚氏”花吹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底蕴以及背景值得让人们去了解传承,而花吹的传承人值得让人们去了解。目前,“姚氏”唢呐花吹的传承面临着危机,通过对“姚氏”花吹的简介、传承人现状与传承模式,并针对传承模式梳理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思考。
关键词:唢呐花吹 传承人 保护反思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23-03
唐山“姚氏”唢呐花吹在历代吹歌艺人的精心琢磨打造下,才逐步形成为鼓吹乐园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当前,受现代文化娱乐情势的多样化等种种原因的影响,花吹的活动受到冲击,日渐枯萎,艺术家年龄普遍偏高,缺少年轻有为的青年演奏家。本文通过唢呐花吹的由来、发展、对传承人的现状的描述引出对唢呐花吹传承人的思考,希望通过本文来增强大家对传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以及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保护。
一、河北唐山“姚氏”唢呐花吹及传承人现状
清道光11年(公元1831年),河北滦县艺人姚宏于从师一位道士学鼓吹乐,始建“姚家鼓乐棚”。在民间演出,由于姚宏的唢呐演绎技术娴熟,在唐山南部民间闻名遐迩。后经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姚延艺、姚庆太的继承和发展至姚氏唢呐传到第四代姚卓风之后,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与推广,代表人物有姚卓雨和他的二弟姚卓云。姚卓雨被群众誉为“曲篓子”,能演奏近400种曲目;姚卓云擅于模仿人声德演奏,姚卓云吹奏的歌曲犹如人吐字演唱,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吹”,其在东北贡艺舞台演出期间,有“不听姚卓云唢呐,不开戏”之说。第五代传人姚文宝掌门以后,“姚家鼓乐棚”改称为“姚记鼓乐社”,被当地称为“三老呔儿的喇叭”而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姚氏”唢呐花吹到迄今为止共有八代传人,每一代传承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第一代传承人姚宏于建立了“姚家鼓乐棚”使得姚氏唢呐开始初步形成,至第四代传承人姚卓云和姚卓雨兄弟俩,将姚氏唢呐吹响到鼎盛时期,被更多的人所知道,第五代传承人姚文宝将“姚家鼓乐棚”改名为“姚记鼓乐社”使得姚氏唢呐进一步扩大。
第六代传承人是姚少林,姚少林将“姚氏”唢呐花吹发展到最高峰。1948年3月姚山林出生在河北唐山滦南县,9岁起,随父亲姚文宝学习唢呐及笙管、打击乐,同年随父亲出门从艺公开演出,号称“小铁喇叭”;1962年滦南中姚各庄小学毕业;1965年滦南霍庄中学毕业;初中毕业的他1966年10月参加了滦南文艺团体;1972年8月调到唐海县评剧团工作,他在工作之余自學研究的艺术作品“唢呐民间大秧歌曲二林专辑”;1980年到1983年吉林省民族音乐学院民族乐系唢呐专业本科毕业(授课方法为函授);1989年10月发行“二林唢呐东北民间婚礼曲”;1990年11月录制成盒式音带公开出版发行,自创研究的唢呐吹咔“花吹”,于1995年应邀参加辽宁“中华绝技艺术博览会”荣获特等奖。2011年3月姚少林先生不幸因车祸遇难。
姚希呐为唐山唢呐花吹第七代传承人,姚少林为姚希呐的父亲,姚希呐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唢呐,掌握了精湛的唢呐技术手法。他继承了唢呐原有的花吹技巧并且发展了吹、咔、哨、耍的技能,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逐步完善了以小唢呐为主乐器,笙、管、笛、弦、打击乐为伴奏的唢呐花吹艺术,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姚希呐11岁随父亲演出,30年来刻苦学习,是父亲姚少林的好帮手,并取得了较高的荣誉,2009年唐海县(曹妃甸区)人民政府为使姚氏花吹后继有人,将姚希呐调入唐海县文化馆工作,同时安排场地,设专有资金,使“姚氏唢呐花吹”更加有了朝气,为唐海县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八代“姚氏唢呐花吹”传人为姚希呐之女姚双,姚双自小时候开始学习唢呐,2009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进入更高学府进行深造,姚双将自家传承的唢呐技巧加上学习的最新的音乐元素,使“姚氏唢呐花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013年姚双在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即回家回到家乡的文化馆继续从事唢呐传承,为“姚氏唢呐花吹”增加了一股新力量。唐山“姚氏”唢呐花吹经过八代人的努力与奋斗,现在发展得如火如荼,而且在第八代还加入了新招收外族学员的新鲜血液。
二、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传承人的传承模式分析
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主要的传承方式分为两种: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唐山唢呐花吹主要的传承模式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到现在已经传承到第八代。这些令人惊叹的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民俗必须通过“人”这个活体传承下去,所以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承人的保护。从第七代开始招收非家族的学员,打破了这种家族传承的方式,开始以家族传承为主,招收外族学员为辅的多种方式传承,形成初具规模的更加丰富的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家族文化在家族发展中逐渐壮大,不断的积累沉淀升华,最终形成一个只属于自己家族的文化。其中家族文化的特点可以从家风、家学、家教来体现。
(一)熟能生巧的勤奋传承
人本身是有惰性的,姚氏家族要求家里的孩子必须天天练习,不熟悉的要经常练习。在姚少林少年时期,因为贪玩,父亲要求练习的双卡,他天天都在练习,感觉自己练习得很熟练了就偷懒,结果第二天父亲要求他吹,他一张嘴父亲就知道他偷懒了,为此父亲语重心长的和他说:“双卡我练了快三十年了,也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单卡就非常难练了,这双卡要同时吹两个,更加的不好练了,稍微的吹不好就出来三个音,所以你不要感觉繁琐,熟能生巧。”从此姚少林开始天天练习,不敢懈怠,因此,姚氏唢呐在姚少林时期开始发展到高峰期,姚氏唢呐开始得以传承,这便是家族传承模式中家风对人本身的影响。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风气、风格与风尚,能够影响家族成员,是一个家族世代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endprint
(二)技术花样繁多的技术传承
姚氏唢呐花吹技巧有吹、咔、哨、耍,无所不能,融合管乐、弦乐、打击乐一体都是由姚氏家族人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丰富多样的花吹技巧通过与乐队配合密切,能调动乐队的整体力量,形成集体优势,高潮时还能引入转碟,六支唢呐合吹等技术,让人观之大振。世代传承的姚氏唢呐以其独有的高亢与苍劲,深深植根于冀东大地。传统的吹奏只重视音色美,表演动作过于拘泥,姚少林认为不能只是闭着眼吹唢呐,还要声情并茂,要有表演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揉进了堪称一绝的杂技——转碟,妙趣横生的表演让唐山花吹吹出了国门。这便是“姚氏唢呐花吹”中的家学传承带来的成就,家学就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家族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学所感,从而形成的技巧、学问、知识等,把这些技巧、学问、知识世代相传。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传承
在教育和抚养后代时,身为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后代,所以可以更快更好地找到教育的方式。第七代传承人姚希学习唢呐的时候是比较顽皮的,小时候的姚少林对唢呐并不“感冒”,为了躲避学吹唢呐,曾被父亲追到了水坑里,在三年自然灾害的那个年代,不挨饿就成了小少林学吹唢呐最直接的理由。其父亲姚少林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习唢呐,便天天开始和他做游戏,谁出错谁就会以吹唢呐为惩罚的手段,这样一来,出错比较多的自然是姚希呐了,就这样父亲一点一点的培养出了姚希呐。14岁那年到丰南一个村子演出,给哥哥伴奏的姚少林被台下的观众嘲笑没出息,生平头一次感到了压力。回到家,整天泡在菜窖里苦练,这一练就是三个多月,以后的演出也就有了他日臻精湛的唢呐独奏。
三、对河北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传承人传承的反思
唐山“姚氏”唢呐花吹的优点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及花样的缺失
唐山“姚氏”唢呐花吹,种类繁多,技术技巧高超,目前仅存的传承人技术水平有限。作为“姚氏”唢呐花吹第六代传人姚少林,擅于咔碗和利用盘子在唢呐上耍出花样,但是第七代却是擅长吹葫芦张和咔碗,至于用盘子杂耍,却是不行的。然而遗憾的是第六代传承人姚少林不幸在车祸中去世,所以他擅长的耍盘子这项技巧花样并没有得到流传下来。
(二)花吹活动的减少
唐山“姚氏”唢呐花吹作为鼓吹乐,应该是参与民众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可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相應政策,导致花吹活动日益减少,花吹艺人的收入受到直接影响。由原来的一个月演出不断到现在的只有基本的文艺晚会演出,可见花吹活动受到很大的冲击。
(三)频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唢呐,认为唢呐不高端、不大气,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唢呐的越来越少,导致现在“姚氏”唢呐花吹后继乏人,而擅于演奏的花吹老艺人年龄偏高,带动不起来年轻人的欣赏兴趣,所以花吹现在正在面临失传的境地。
针对“姚氏”唢呐花吹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关键。通过调查研究,深切体会到大多数从事花吹的传承人生活水平并不高,从而导致传承人不能安心于花吹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政府扶持则显得尤为重要。比如,2013年政府拨款40万用于花吹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国家每年会给传承人相应的补贴,今年还在申请拨款用于创新与发展。同时由政府出资设立了260万平方米的展演中心,用于“姚氏唢呐花吹的”排练,县政府也拨款5万元用于添置新购现代化乐器8件。
2.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国传统的唢呐花吹以及花吹传承人的认识。现如今,要更好地进行我国唢呐花吹及传承人保护和继承,我国就必须引导人民群众重视我国的唢呐花吹艺术,不断加强宣传工作,更好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意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唢呐花吹在我国继承和传承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民对唢呐花吹的了解,了解其手法及作用等一系列与花吹有关的事宜,更好地赋予唢呐花吹的传承人传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花吹文化的责任。
3.借助教育机制进行唢呐花吹的宣传与教育。我国作为教育大国,可以适当的借助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活动,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我国唢呐花吹及传承人保护和继承,我国必须要运用教育事业来引导重视唢呐花吹的传承和发展,将唢呐花吹作为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的美育进行发扬和传承,可以适当的加入学生们学习实践的活动中,以更好地促进唢呐花吹得到传承的同时也丰富了教育内容。
4.加强大众传媒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的引导,要更好进行唢呐花吹的保护应该加强大众传媒对唢呐花吹正确的宣传,不能因为时代的发展一些不被人们知道甚至是不被人们敏感的文化遗产就此埋葬,从而导致青少年对唢呐花吹形成不客观的认识,不利于我国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播。
唐山花吹全面地继承了鼓吹乐的传统,在演奏技巧比较成熟的情况和其他姊妹花样演奏的启发下,创造性的发明了一整套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完整的、系统的唢呐花吹艺术,它是人类艺术历史上的奇迹之一,是鼓吹乐发展史上耀眼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杨立元.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对策[J].唐山学院报,2012,(01).
[2]胡振华,李佳潞.丰富多彩的唐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J].大众文艺,2014,(09).
[3]范国忠.我国河北唢呐流派的研究(一)[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