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情危机中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建设探析

2018-09-18彭依能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彭依能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不断攀升,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人们已经不习惯从传统媒体中获得信息资讯,而转向网络媒介,还会围绕着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而,网络舆情成为学术界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加强政府网络舆情的管理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技巧、完善舆情危机中网络舆情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建立网络问政机制进行梳理,对日后网络危机时期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 处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10-0049-02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指明党已经把网络舆情工作放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看来。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一、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

(一)提高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使防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网络舆情。当今社会容易轻视网络舆情的功能和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对网络舆情的功效存在偏见。我们必须纠正这样的心理和看法,正确认识到网络舆情是“民意库”、是“晴雨表”、是 “解压阀”,也可能是“导火索”。

(二)提升对网络舆情管理的四种能力

一是动员能力,网络政治动员是一种政治行为,它会导致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被某个政治个体或者团体使用网络媒介产生作用和影响。二是舆论驾驭能力,首先树立对网络舆情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善于疏导舆论。三是形象再造能力,政府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形象塑造能力,也要注重改善官员的形象塑造能力。四是议程设置能力,因为议程设置直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三)科学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顶层设计

网络舆情管理预案以及网络舆情机制都属于网络舆情管理的顶层设计的范畴。

二、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一)优先网络舆情管理的政务流程

一是将网络舆情汇集深入研究,提升广度和深度。二是把网络舆情研判细化,增强精准度。三是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回应,提升速度与力度。

(二)提升网络舆情附系的政治责任

一是网络反腐,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途径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的方式扩展,使网络舆情成为一个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关键平台。二是网络参与,网络舆情可以开拓政府的信息来源渠道,有利于决策的制定,可以使公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得到提升,并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三)注重利用网络舆情自身规律

(1)注重对传统媒体的管控。若缺乏对传统媒体的管控,单凭网络的作用,事件处于关注中心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2)关注网络共同体的影响。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网络共同体的动向,杜绝由它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要从维护社会安定的角度出发,防止他们走向“实体化”。

(3)培养和团结网络意见领袖。一是要识别网络意见领袖,心中有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识别。二是要加强与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

三、完善舆情危机中网络舆情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

(一)舆论危机中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的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最系统科学的方式之一,当然同样适用于网络舆情预警。在舆论危机发生时,提前建立网络舆情预警组织体系显得尤为紧迫且重要。

(1)覆盖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横向体系。二是建立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纵向体系。三是建立从政府到公众参与的立体体系。四是建立从网上到网下的双层体系。

(2)协调有力。实现舆情预警的有利协调,首先,要求各部门之间更加团结紧密地协同合作,构建一个协同工作机制。其次,确定一个首脑部门来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再次,实现信息资源的互换互用,建设及完善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二)完善预警及应急处理方案和网络立法

制度体系是进行热点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文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因此,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立法和法规制定工作:一是建议出台网络舆情安全保护法。二是意识到网络舆情预警和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三)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网络体系和制度

(1)建立从上至下的顺畅的工作机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多级舆情监测网络,已形成的体系虽然是完善舆情信息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因素,但也同时暴露了些许缺陷与不足。例如,舆情信息筛选力度不够,导致质量低下;某些舆情信息直报点工作人员态度散漫,导致效率偏低;因为渠道不通顺,上传下达工作没做到位,有些地区还未成立相关部门以及配备专业工作人员等。

(2)建立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由单独一个部门做好统领工作并不现實。因此,构建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十分必要。(下转第48页) (上接第52页)要求各部门的工作做到相辅相成,分工明细,团结协作,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肩负起团结各部门和谐办公的重大责任。

(3)建立公众回应机制,促进信息双向交流。为防止舆情向舆论的转化,防止流言、谣言及妄言等形成舆论,最好的舆论引导,就是及时发布权威的真实信息。[1]

(四)构建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建立有力的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的领导机制。 首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完全共享的首要前提是领导干部认识到其重要性。其次,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是推动共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建立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需要建立如下激励机制:首先设置经济奖励机制,利用适当经济补偿鼓励产生重大效益或意义的资源共享行为;其次,可通过表彰及评奖等精神奖励的方式提高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再次,重新组建政务流程。

(3)建立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的经费投入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进程经常受到技术层面不达标、经费不足等问题的阻碍。因此,要做好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需要日常工作的经费保障。在加强科技信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设备投入的方面,更需要经费支持。

四、建立与完善网络问政机制

网络问政模式主要是政府为应对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下,公众政治参与的愿望日渐强烈带来的挑战而采取的新型管理模式。[2]

(一)“专题型”网络问政

“专题型”网络问政一般是由网民在政府官网或者微博的关于时事政策等专题板块或热门话题中发表意见以及讨论,政府从中挑选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予以吸收采纳。政府会通过“专题型”网络问政的形式来了解民意和收集网民反馈意见,为日后的政策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微时代”已经是社会进程中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政务微博成为必不可少的问政平台。同时也是网络环境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不断适应新形势,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表现形式。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这些自媒体进行参政议政,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

(三)网络问政模式作用机制

在西方学者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政治参与压力和挑战更大,甚至有可能变成一种社会危机。[3]网络问政模式是公众议程进入政策议程制度化的路径,是我国未来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唐春林.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思考和建议[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2007.

[2]孟国庆,网络问政的意涵、形式与特征[J].电子政务,2011(9).

[3]王国维.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