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2018-09-18林丽敏刘瑶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开放公正工匠精神

林丽敏 刘瑶

摘要: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传播的有力平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之相应,学术期刊编辑,作为期刊的主体执行者,必然承担着“工匠”责任。新时期下,学术期刊面临着内外环境的明显变化,更要求编辑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在面临各种机会或者挑战的过程中,培养编辑的“工匠精神”可从五大意识的塑造着手。

关键词:工匠精神 责任 公正 学术 创新 开放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003-02

學术期刊之于学术传播的意义,已是无需赘言的事实。如何将有益的学术成果在学术圈及时、有效地传播开来,是学术期刊一直以来的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自学术期刊存在至今,不论是期刊内部条件还是期刊外部环境,均发生了诸多变化。就目前而言,与学术期刊相关的数字出版、国际发展、“互联网+”等话题,持续走热,引人深思。面对诸多新变化,学术期刊编辑的积极应对可谓是至关重要。如何才能让学术期刊在新环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个编辑都应当深思的问题。由此,这便涉及编辑的意识层面。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新时期的编辑素质培养十分契合。具体而言,至为重要的意识塑造主要涉及5个方面,即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学术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开放意识。五大意识中,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学术意识是从学术期刊形成并发展至今,编辑应当传承、坚守并且不断加强的意识,即使在新时期造就的新环境下,也是不容忽视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是时代变迁对学术期刊编辑的新要求。总而言之,新时期学术期刊编辑的意识塑造兼具历史传承和现实需要的特征,唯有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开拓编辑意识,方能推动学术期刊顺利前行,推动学术成果广泛传播。

一、责任意识

学术期刊发展至今,数目繁多,种类繁多,但是各学术期刊所代表的学术水平并不一一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然而,不管是什么领域的学术期刊,以其为依托的编辑人员,都具备的共同点是:默默无闻,为作者和读者构建学术交流的桥梁。在如今心浮气躁的社会,要耐得住无名和寂寞是较难的。然而,即使如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也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学术期刊发展和学术成果传播奉献自我的重任。因此责任意识的塑造是身为学术期刊编辑首先需要实现的。只有具备责任意识的编辑才能在学术期刊发展领域中坚守下去。坚持责任意识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对学术期刊的责任。以办刊宗旨为导向,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不忘办刊之初心,方得期刊发展之始终。一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编辑审稿及校对过程,务必注意文章内容有无不当言论,避免因疏漏而刊发错误内容并致使其在当今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环境下被广泛传播而造成不良影响,损害期刊名誉。另一方面,坚持一以贯之的办刊理念,坚持符合刊物发展的选文标准,务必保证刊物研究范畴的一致性。

其次是对编辑自身的责任。学术期刊编辑对自身负责就是对刊物负责。虽然编辑工作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编辑的人生不应当是碌碌无为的。在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还应该坚持继续教育,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编辑知识,完备编辑技能,以使编辑工作更完美,使刊物发展更全面,而且能够与时俱进。

对学术期刊负责、对编辑自身负责是相互融合的两个方面,前者以大局观念为基调,后者以个体素质为准轴,两者相互支撑的情况下,必然能为学术期刊的发展从编辑的基本素养层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公正意识

公正意识涉及的主要环节是编辑的审稿工作。学术期刊编辑审理稿件过程务必公平公正。当今的学术氛围使得各学术期刊编辑部难免会遭遇一些人情稿、关系稿,另外为迎合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二次文献期刊的喜好,各学术期刊编辑审理稿件时往往更重视名家、大家的学术文章,从而挫伤了年轻学者或者暂不知名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反而有损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而且,实际来讲,众多青年学者的文章中也不乏具备独创性和建设性的好文章。

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审稿时应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所在编辑部的审稿机制,坚决杜绝学术腐败,坚决反对双重标准。简而言之,学术期刊编辑选取稿件的唯一标准应是文章质量和学术造诣,而不是作者的身份、单位等文章之外的因素。另外,编辑的公正意识还体现在对创新观点的包容上。学术期刊正是为了让学者各抒己见的学术阵地,对于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不存在错误的政治偏差和逻辑错误,编辑还是应当积极传播,从而引发学者的热烈讨论,以实现学术期刊推动学术繁荣的作用。

三、学术意识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便是学术素质。欠缺学术意识和追求的编辑很难说是一位好编辑。如何培养和坚守学术意识,应当是学术期刊编辑在职业生涯内永不停歇的工作任务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高度明确的学术意识意味着对学术文章的高度敏感,以及对学术成果的准确掌握,从而将学术期刊搭建成能够让领域内作者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学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学术期刊的真正价值。

那么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加强学术意识,提高学术素养呢?

首先,将学术理想作为终身追求。编辑学者化是当前学术期刊的一个发展趋势。编辑应不间断地学习研究领域内的学术知识,在编辑业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争取机会参加学术深造活动,如参与科研项目申请等,以提高科研能力的方式增强学术能力。其次,努力构建编辑的学术圈子。编辑的学术圈子不应该是人情往来的圈子,而应该是学术思想交流的圈子。编辑可尝试以座谈会、微信、微博、官方网页的形式,将作者、读者以及编辑聚集在一个平台上,编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抓准较好的学术选题用于组稿或者直接约稿,还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努力成为其中一员。虽然,编辑有其编者职务,负荷工作多少会影响其实现“学者化”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学术追求。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前提下,追求学术理想必然会加重工作负担,但对学术期刊影响力和编辑综合实力的增强却是有效的渠道。总而言之,只有编辑处在学术共同体之内,方能使学术期刊名副其实。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针对时代变迁而言的。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便是创新。因循守旧从来都不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唯有创新才能让学术期刊在新时期也能存续。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在新时期面临的改变无非是以下兩方面:一是周边关系复杂化,即与二次期刊、评价体系、主管部门、学术市场的关系,基于学术观念、管理观念等变化,而逐步复杂化;二是形式潮流化,即诸如网络、应用软件等本应是作为工具而存在的形式,备受追捧。从实践意义来讲,创新肯定不是对新事物的一味否定,但也肯定不是全盘接受,甚至让其反客为主,受其牵制。真正的创新是,利用新事物,正视其工具的实质,以其为手段实现学术期刊的变革。对于编辑而言,编辑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培养对新事物的使用能力,比如通过网络平台为期刊宣传,通过社交软件渠道构建作者群等。但是,务必要确保的是,坚守“内容至上、质量至上”的原则,否则即使传播手段如何先进,都无法满足期刊受众的学术需求。

五、开放意识

编辑的开放意识总结起来就是在学术期刊领域内的开放和在学术期刊领域之外的开放。在学术期刊领域内持以开放意识,主要是指对主管部门开放、对同行开放、对作者开放,即保持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制度,增加与同行的交流机会,及时向作者发布每年选题等。编辑应当积极搭建开放平台,接受对学术期刊的开放式管理和评价,对多种学术观点持以包容心态。关于在学术期刊领域之外的开放,主要涉及渠道融合。传统的纸媒出版已很难满足新时期的传播需求,高效快速的学术传播需要编辑在传播渠道方面具有开放意识。仅仅借助样刊传播学术的效果不太尽如人意。因此编辑不能以封闭心态排斥新媒介,应当学习新型传播方式,有效融合各种传播渠道,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

六、结语

新时期之下,学术期刊既面临着机会多多,又遭遇着危机重重。对于学术期刊,面对新时期的新环境,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编辑的作为。编辑行为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符合时代要求的编辑是学术期刊顺应时代的基础要件。上文述及的五大意识可能并不是学术期刊编辑应当具备的所有,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树立、培养并时刻加强上述意识的编辑,在纷繁中沉心静气,践行“工匠精神”,方能有益于期刊、有益于学术、有益于时代。

参考文献:

[1]刘建朝.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编辑的身份重构[J].编辑学报,2014(6):525-528.

[2]付一静,金春平.简论学术期刊的全生命周期编校质量保证体系[J].中国编辑,2016(4):14-17.

[3]郑志军.学术期刊发展的全新模式探索:跨媒体融合[J].出版广角,2016(10):44-45.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开放公正工匠精神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不公正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