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2018-09-18李亚黄宇
李亚 黄宇
摘要: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介入可以促使事件得以有效的解决。如果高校能正视群体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高校管理不断创新和进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化“危”为“机”。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群体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014-02
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是指学生在毕业之际聚集在一起,超常规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对正常的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人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诉求,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晓之以理,示之以法,从而有效缓解紧张气氛,稳定学生的过激情绪,抑制事态发展,防止蔓延。笔者认为处理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应坚持积极主动、坦诚公开、勇于负责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一、处理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一)积极主动性原则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微博、微信迅猛发展,信息是“堵”不住、“捂”不住的,若继续采取保守、被动的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越封堵,学生的猜疑和不满越严重。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知己,即要以最快速度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会发生”,及时、恰当、客观、全面、准确地对事件状况和性质作出说明和解释,果断采取措施。主动是治理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切忌严密封锁消息和用沉默来应对,以免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给学生以认真负责解决问题的感觉,有助于推动双方矛盾的化解。
(二)坦诚公开原则
坦诚公开原则,是指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充分地披露和传达真实信息,澄清事实、说明情况,真实客观地公布事件的发生、进展和调查的结果以及学校采取了什么措施,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与事件参与学生诚恳地沟通交流,不推诿,解开大学生心中的疑惑。校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尊重的态度和感情去了解问题,对不同意见,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地向学生解释,以真诚的行动感动学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沟通和化解矛盾的目的。
在应对毕业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领导老师要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应使学生了解真相,消除误解,引导其了解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大多数人保持理智,不盲目随从。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公开”,实事求是地采取多种形式把客观事实告知师生,积极主动处理和化解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三)勇于负责原则
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这一精髓借用到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上,就要求高校要勇于承担责任,高校的主要领导是舆情应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需要快速反应、统筹兼顾、明确责任,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这时出现犹豫、观望和相互推诿,就很有可能导致事态的恶化。
(四)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适应时代的要求,挖掘人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积极适应社会变化等实际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人”的充分关注是一种态度、一种信息、一种正能量。马克思主义强调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行为意识,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做到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事件的处置。
二、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事中科學处置:临危不惧
当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时,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第一反应就是封锁消息,不能让上级领导知道,更不能让媒体和公众知道,若有询问不予回应,对于网上爆料,甚至采取疏通关系删帖的方式,有可能是他们本身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有可能缺少切实可行的有效应对机制,怕说错话怕担责任。最科学的处置方式是准确发布信息、慎报原因、及时表态、谨慎定性,释放正面信息,理性表达,尽可能地将各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及时发布信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
一般而言,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声音多元而嘈杂,很容易散布谣言,甚至出现“谩骂场”,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主动快速准确地发布信息,不躲不怕,积极与媒体沟通,争取支持,对传言和不实报道进行有效控制。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组织者或领袖人物,设法将其带离现场,并迅速组织人力,将闹事者与围观者分隔开,控制事态发展。同时,要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既要立足传统媒体的信息优势,又要牢牢掌握新媒体主导权,形成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并重的态势,抓住核心,有针对性地给予正面引导与评价,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事件本身,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态蔓延。
2.尽快查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校园正常秩序
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能否科学决策至关重要。在稳定大学生情绪的同时,尽快查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学校要重视毕业生特别关注或反映强烈的问题,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落实;对要求合理、一时难以解决的,实事求是地说清其情况,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谅解,忌推脱找理由。教育者和管理人员一旦发现部分学生有不良情绪,或有失控行为出现,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预。通过学校工作人员积极有效的沟通,力争事件能够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尽快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3.教育引导和管理相结合、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毕业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思考问题时容易片面,甚至会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一旦有导火索可以宣泄情绪,极易失控。一方面对大多数参与的学生应以教育引导为主、管理为辅,矫正他们的认知偏差,尽可能地化解不良情绪,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事态扩大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引导其选择合法合理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如一味采取单向惩罚方式,就可能造成事态扩大升级。但对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肇事者、煽动者或主要人物绝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它会给大学生一个错误的信号,即群体行为不需要个体负责任,不利于校园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在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现场,因相互间的匿名性,加上人数众多,个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于群体,部分学生可能会胆大妄为。高校要重视对毕业生的文明离校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会理性思考和判断,使其形象符合大学生的角色规范。
(二)事后合理修复:转危为安
经历了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高校,如何使受到影响的师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怎样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加强事件的后续管理,是高校需认真面对的问题。因此,在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合理修复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
对于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理而言,善后反思做得好坏,一方面直接关系着群体突发事件的状态能否向正常状态平稳过渡,另一方面还关系着能否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危机中找到良好契机,使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变危机为校园和谐发展的推动力,有赖于事件后期的合理修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人员需做好以下工作:(1)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总结,做好归因分析,防止类似事件在今后再次发生;(2)明确责任,对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失职行为,工作上报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作用,做好补救工作,从危机中寻找存在的机遇。
2.完善化解机制,合理修复
高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给学校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化解机制是指高校为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对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有效应对和化解而设立的机制。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需建立统一指挥、分类管理的舆论处置机制和问责机制。事件发生后,如何合理修复,做好化“危”为“机”的转化工作,化被动为主动,责任主体的应急处理能力至关重要。高校不仅要处理好事件本身,也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要及时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公布事件进展,避免不实信息出现,要密切、理性地对待网友的“吐槽”和“围观”,做好动态跟踪,掌握主动权,引领舆论的发展方向,避免节外生枝。
3.建立健全高校危机应急机制和心理干预机制
学校具备完善的危机应急机制有利于事件有效妥善地处置,及时澄清事件、解释疑惑和辟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舆论引导做好铺垫,有利于维护大局、维护学校的形象。毕业生群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参与学生感到困惑、难以把握时,正常的生活会失去平衡,甚至出现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心理学能够对直接相關学生心理危机介入援助,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心理创伤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相对于心理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则为其提供精神之“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主要人的思想状况,使参与主体逐渐平静,保持在统一的工作思路上。
4.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高校的安全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本领、有担当,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更有希望。安全教育是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日常教育中,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包括网络安全教育。毕业生是将要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群,责任是他们应当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的品质,做人做事都要有底线,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该有责任意识,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责任感的,只是行为有时受情绪的左右,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不盲目从众,冷静处理事情,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注重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不断提高理性的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武超群.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2015.
[2]宋香丽.博弈视角下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
[3]苏兰,陈琳,苏春.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预案管理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
[4]段鑫星,程蜻.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科学出版社,2006.
[5]辛雪琼,周尧.防治大学生群体事件创造和谐园环境[J].学理论,2012(21).
[6]王小奎.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14).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