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8-09-18顾奕
顾奕
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较高,人们的认识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不是限于文字这一单一的信息符号。文化已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视觉化”倾向,即它越来越依赖于图像来解构和运转。随着科技、教育水平的发展,课本插图也花样翻新,世界各国对插图的形式、内容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教科书插图在丰富教科书的内涵、提高教科书的质量、增强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笔者的实习课堂观察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方法单一,让学生机械地读读背背,使学生觉得学习拼音枯燥无味,从而厌倦拼音教学课堂。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成为学龄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块重要基石,拼音教学的成败往往决定着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发展。然而让刚入学的儿童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不运用正确、巧妙的教学方法,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插图在教材中不仅仅是文字内容的说明和补充,其本身也是教材,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家普遍达成共识:图象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
兴趣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不论兴趣指向何处,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和满意等情感体验。所以,兴趣对人的活动,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儿童善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注意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一节课一般只能持续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因此,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尤为重要。它是顺利地进行教学,发展儿童智力,形成儿童个性的重要条件。
在拼音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分散。汉语拼音枯燥、单调的字形字音,反复、无趣的练习常常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常常说的话就是“注意看”“注意听”,而这也往往只能管用一会儿,学生感觉学习没有趣味,注意力自然会被其他的物品吸引,开小差等现象时有发生。
拼音字母中有一些字母因为字形相似而常被学生混淆,在刚开始学习时,因所学的拼音字母较少、记忆力减退还不明显,所以问题还不算突出。等到学习了大部分拼音或经过较长时间,相似的拼音字母多起来,对已学知识记忆的淡忘和模糊,混淆拼音字母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常常出现拼音字母音与形混淆的情况。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在一个一年级新班级里同时存在着三种不同层面的学生: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拼音;有的学生虽学习过拼音知识但读得不规范、有错误、死板,不能完全掌握拼音的认读;还有的学生不用老师教,已经對汉语拼音这部分知识有了完整而充分的了解与认知。同一天入学,基础却相差非常大,教师在上课教学时,常常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状态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育儿童需要讲求方法,应该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而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并不懂得拼音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缺乏严谨性,教授的拼音读音、字形往往不规范,或让孩子们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有些家长甚至不求孩子理解拼音用法、意思,只求学过、记牢就好。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灌输中,思维受到禁锢,兴趣受到压抑。这些儿童所谓“掌握”的汉语拼音,其实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住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孩子们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表面上看似乎将拼音字母读得滚瓜烂熟,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换一个环境,孩子就不会读了。这给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上课时这些提前“学习”过拼音知识的孩子往往自认为会了,就不再专心听讲。
如何让这些孩子对汉语拼音重新产生兴趣,推翻其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积极运用课本插图就可以突破这一难点。初入学儿童仍然保留幼儿期无意记忆的特点,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通过课本插图向学生展示一个贴近其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情景,唤起他们的兴趣,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汉语拼音教学中来。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再通过音形结合的一幅幅插图,让学生通过音与形、读与写深入了解汉语拼音的意思,使其真正完成汉语拼音的学习。
面对语文课本中的丰富插图,只要赋予其灵活的思路,并将其合理利用,它完全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资源,就能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利用插图,结合课本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这也是课本插图最显著的作用。课本中的插图许多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它能够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且形象地理解课文中重难点和字、词、句、段的意思。课本插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课本中插图运用得当,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