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自然与乡土:乡村民居建设的“美丽”之道

2018-09-18陈华文

世界环境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居美丽农民

■文 / 陈华文

目前,中国社会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或是宁静遥远的乡村,变化越来越快。城市聚集着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其建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较之乡村而言优势显而易见。不断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果说城市是发展极,那么乡村是稳定器。乡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从一定程度上讲,关乎中国未来之命运。

改革开放40年来,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们,依靠勤劳的双手,生活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一些致富的农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开始大力改善居住条件,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农村里的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农民修建民居、向往美好生活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不少农民在修建房屋的过程中,缺乏基本的审美常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导致很多民居从外观上看没有多少美丽可言。这几年来,乡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积极面向“美丽”寻求突围。

当前的乡村民居建设,其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如政府主导、社会捐资、农民参与等。但是,乡村民居的设计与建设,其内涵还是依靠农民自身的主体力量,以“内生”驱动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毕竟,乡村是农民的乡村,是农民的原乡。而“内生”的寓意,除了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诸多综合要素之外,更多的与历史、人文、艺术多了几分关联。更直接地讲,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农民的主动介入、主动作为是根本的推动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空洞的口号,聚合着历史传承、民风习俗、价值偏好,看得见、摸得着、留得住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诉求。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在乡村民居的“美丽”规划与建设中也同样如此。《“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叶云等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中曾经指出:乡村民居规划设计中,要遵循“全民发展、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总体方针与策略。全国各地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民俗文化不同,乡村规划与建设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模式,无论是东部地区、南方地区或是中部、西南和北方地区,乡村民居规划设计和建设,都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下功夫。若简单挪用其他农村地区民居的设计与建设模式,无异于东施效颦。

在乡村民居的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之中,有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例如,中国徽州地区青瓦白墙的乡土建筑,古朴、简洁、雅致,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于是,遥隔上千公里外的某些省份,无视本土的乡土文化与风格的传承,进行全盘复制。这样势必形成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盲目建设斩断了本土的文脉传承,“乡愁”被连根拔起后荡然无存;二是推倒重来的理念耗费人力和钱财,忽略了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大张旗鼓的建设活生生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考验。

也许有的人觉得,要建设美丽的乡村民居,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资本,其他都不是事儿。秉持这样观点的人,其实是一种暴富心态和审美无知的表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居的设计与建设,无疑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内生模式”美丽乡村建设》一书中,以湖北省鄂州万秀村为案例,提出了“水之韵、鸟之家、竹之锦、枫之语、荷之梦”的营造目标。这凸显出生态优先的思想,且适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各地的乡村景观、民居的规划和设计,只有也只能从内部寻找“灵感”,方能真正找到“美丽”之道。

在保护环境和不花大本钱的前提下,乡村如何围绕现有的民居,在修缮或改造中体现美丽?民居改建的细节处理,显得尤为关键。例如,为了民居更加牢固和美观,可以适当增加半开敞的木廊、院落中种植造型独特的树木、墙面角落摆放几口陶缸或者马灯等,在增加乡土气、怀乡气的同时,还平添了想象和诗意。乡村民居中现存的旧砖瓦、旧物件,只有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利用,瞬间就会“变废为宝”。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乡村公共活动空间和乡村民居的设计与建设同等重要,这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诉求。比如,书香社会建设成为燎原之势,农民对于阅读有着越来越强的愿望,乡村图书阅览室的设计与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避开的议题。笔者认为,乡村公共图书场所的修建,应融合绿色、环保、家风等主题,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情怀。再如对乡村戏台、乡村宗祠等的设计与修缮,也应彰显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之美。

张宏伟/摄

张宏伟/摄

总体上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民居设计、改造与修建,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的“作品”,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多种要素融合、多种知识支撑。譬如一个乡村民居即便有着极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观感,若和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悖而行,这种美丽其实是一种幻象。呼唤整体之美,是美丽乡村民居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步入新征程,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新作为。树立科学的建设理念,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为先导、彰显传统与乡土文化的基因,在“内生模式”和“一盘棋”的思想格局下,中国乡村民居才会真正如诗如画美起来。

猜你喜欢

民居美丽农民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民居摄影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