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心灵
2018-09-18贺震张世彦
■文 / 贺震 图 / 张世彦
美丽中国,你我共享。美丽中国,需要你我共建。常常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们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需要人们心怀善念。
对此,可能有人感觉有点儿扯。环保与美丽的心灵、善念恶念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很大。这个“美丽心灵”或“善念”,不是通过宣传加工包装的英雄、模范人物“高大上”“伟正光”那一类高不可攀的闪闪发光口号,而是普通人、通俗意义上的善良,就是我们应胸怀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做事情不是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方便,而是为这个社会着想、为他人着想、为后代着想、为我们的生存环境着想,对社会、对他人、对后代、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负责,不做损人利己、损社会利己、损环境利己的事情,更不做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是不是怀有这样一颗美丽心灵、心中有没有装着这个善念,外在行为表现上差别很大,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也许由于职业使然,出门在外,时常注意到有人从马路或高速公路上飞驶的小轿车中往外扔垃圾,有人在大街上或旅游景区乱丢垃圾,有时垃圾箱就在旁边。保洁员善意提醒一句,乱扔垃圾的人竟然抢白说:“都不乱扔垃圾,还要你们干啥?”“都把垃圾放进垃圾筒,你们还不失业下岗了?”乱扔垃圾还阵阵有词、理直气壮,好像给人家“创造”了就业机会,人家还要感谢他似的。乱扔垃圾的人中,有的学历、社会地位还挺高,有的还经常出现在会议主席台上,还经常把保护环境的口号挂在嘴上。这样的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真是还不如他不喊冠冕堂皇的口号呢!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在环保上同样也体现得很充分。因为有人乱扔垃圾,一个地方出现一点垃圾时,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掉,随后就会形成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很多路人走到这里便会顺手把垃圾扔在那儿,最终真成了垃圾堆。我们在许多城市都可以发现,有的垃圾站、垃圾箱周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环卫设施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成了污染源,其原因就在这里。一个城市、一个景区,即使配备再多的保洁人员,即使每一个保洁人员都非常勤奋,也无法做到随扔随清。
“垃圾在手中,文明在心中”。而如果每一个人都心怀善念,讲究社会公德,自觉做到“垃圾不落地”,我们的城市、景区该有多么美丽。
有段时间,因公在国家某部委出差,期间上卫生间时,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拉开厕所门一看,蹲坑外面一片烟灰。有时,蹲坑外面不仅有烟灰,还有烟头和小便,极少数时候,还有大便。因为要保护隐私,卫生间里面没有摄像头,在无人看到的地方,有的人内心的丑陋暴露无遗。说明这人自私自利,说明这人心中缺乏为他人着想的善意,说明这人心中不尊重他人、蔑视清洁工的工作。在挂着神圣牌子的高级机关里也有如此素质不高的人,实在让人遗憾。而如果这人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可能就不会有如此没素质、如此不文明的行为。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心怀对后任、对后人负责的精神,就不会为了一时的政绩、为了眼前的利益竭泽而渔,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发展、以一时的发展政绩换取自己的官帽子。如果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就不会抛却职业道德、昧着良心,干扰、篡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心怀社会责任感、对法律法规心怀敬畏、对他人心怀善意,就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偷排超排污染物、违法填埋处置危险废物,就不会以邻为壑偷偷异地倾倒危废。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就不会有那么多颗粒物,天上就不会降下那么多酸雨,水面上就不会漂浮那么多垃圾,土壤里就不会有那么多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我们的餐桌上就不会有令人谈之色变的色素、激素和毒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动物、植物着想,心中就会有一种怜悯,就不会随意践踏绿地、攀折花木、违法滥捕滥食野生动物。如果我们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就不会无节制地滥伐森林,就会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如果老人们跳广场舞健身的同时,考虑到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干扰,就会有所节制,就会合理安排健身时段,就会减少这方面的纠纷。
没人插队,排队效率就会提高;没人闯红灯,交通就会秩序井然;驾车时不只顾自己方便乱变道,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无接触事故或碰擦事故。人人都有一颗美丽心灵,人人遵守规则,社会管理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社会会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上帝不奖励好孩子”。上帝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是好人。成为一个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这就是做好人的最大福报。古话说,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如果大家都有一颗美丽心灵,都为人人,大家也就得到了人人为我的结果。你为的人人里有我,我为的人人里有你,我们的生活里就会处处充满着美好与快乐。
也许有人会说,倡导塑造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太虚幻了,对人们的不良行为立法解决不就行了吗?其实,法不是万能的,法律总有照不到的角落,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能更好地起作用,只有建立了内在的道德约束,行为才能自觉。因此,我们还是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树立鲜明道德导向,依法打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弘扬美德义行,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塑造全民美丽心灵,从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究竟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学问、学历、智商,好像是,但都不是。近日看到一个四句话的解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对此,深以为然。
什么叫社会文明?社会文明说到底,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心中有他人!”说话办事,如果能事先想到公众及他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个社会就是文明的社会。如果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文明人,哪里还会有乱扔垃圾、违法生产、偷排偷放,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环境犯罪?哪还需要国家挂牌督办?
大地拥有翠绿的底色,花儿才娇艳动人;人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国家才会和谐美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人都有一颗为他人着想、为环境着想、崇德向善的美丽心灵;人人都做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的文明人;人人都做善待他人、善待环境的文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