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写作程序将革新科学新闻报道:我们必须主动参与、引领发展

2018-09-18克罗地亚米可塔特洛维克著李

科普创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程序领域科学

[克罗地亚]米可·塔特洛维克 著李 昕 译

题记

近年来,AI(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一些程序已经开始写作体育、金融和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但程序写作目前还未关注到科学领域的报道,也有人误以为科学太过复杂,程序并不能胜任。其实,一小部分内行正在将AI算法应用于总结科学研究性论文,并将其自动改写为简单明了的新闻报道。科学报道会成为下一个被自动化的吗——在网络传播时代,AI是否会将科学记者甚至编辑置于冗余的境地?同时,科学新闻界大多数人对AI写作技术的发展还不甚了解,因此并没有参与到发展AI使之增强报道的研究中。

科学新闻界和公关界是时候认识近年来AI领域爆炸式发展给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了。过去的几个月,我和许多AI及传媒专家进行过交谈,这也是我在麻省理工学院“骑士科学新闻项目”(KSJ,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 at MIT①麻省理工学院“骑士科学新闻项目”旨在培养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使其能更准确地阐释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三种学科复杂的交叉——译者注。)的研究内容。有两件事让我尤其震惊。第一,我们离既能写也可以编辑科学新闻报道的AI写作程序有多么得近,而写、编科学新闻报道正是大多数科学记者和编辑赖以生存的工作。AI写作技术唾手可得,但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想着将其应用到科学报道领域。这,必须改变。

第二,极少的科学记者认识到了AI写作程序的潜能或对其产生兴趣。我的KSJ项目的研究员同事曾用玩笑很好地点明了这点,他们说我的研究项目很可能让他们失业。重点在于,类似的项目会不可避免地革新科学新闻报道,并且很有可能取代科学记者进入报道领域的入门级工作。所以,现在形势如何,科学记者又该如何应对?

在过去大约5年间,由软件工程师和编程人员开发的程序生产的新闻大幅增多。2014年,《洛杉矶时报》的Quakebot程序生产了一条超短新闻:附近某个地区发生了一定震级的地震。有些人则将其视为一次性的噱头。但现在,写作软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用于日常报道体育赛事结果、金融形势甚至选举进程,篇幅也可达数段。在其他领域,AI程序已经能够写出获得文学奖提名的小说、执导电影和电视节目并且协助创作科幻小说。

几家大型媒体已聘请技术人员开发和维护写作程序,其中包括美国联合通讯社和《华盛顿邮报》。虽然,聘请技术人员开发程序目前还比较小众,但是有足够财力聘请高薪技术人员的公司也将慢慢发展写作程序(在物美价廉的写作程序面世之前,相关的高昂费用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媒体系统:一种有AI写作程序,一种没有)。

2017年,在比利时梅赫伦召开了欧洲调查新闻会议,美国西北大学副教授、计算机新闻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狄亚柯普罗斯在会上表示,算法和AI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记者必须深入认识这些新技术,紧抓时代脉搏,承担“算法责任”。

(吴飞宇/绘)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战略性前瞻教授(professor of strategic insight)、未来今日学院(Future Today Institute)创始人艾米·韦伯则表示,大多数记者和媒体都没有做好准备迎接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因为他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并且也没有做好战略规划来面对创新和科技发展。韦伯教授2017年的全球新闻业前景调查显示,在即将到来的AI、自动化和基于语音的计算时代,只有少数新闻机构做过中长期规划。近70%的受调查机构坦言他们并未对新兴科技潮流做过调研,也没有考虑过科技创新在未来5~10年对传媒业的影响。

鉴于媒体行业准备得不充分,很多记者对自己是否能够应对新的传播技术很是忧虑,同时他们也担心媒体行业现行的运作模式是否会失去意义,传媒从业者是否会像许多白领一样面临技术性失业。一部分科技领袖也表示,AI可胜任许多办公室日常工作,创造经济价值但取代很多岗位,因此大多数白领会面临威胁。由于AI律师正在不断被聘用,即使像法律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也会受到影响。

在科学写作领域,AI可能引起巨大的变化。“《华盛顿邮报》的程序记者去年发表了850篇文章”,类似的标题有力地展示了AI的潜力。一年850篇,这是任何一名人类记者所无法企及的成就。AI的能力会不断增强,编辑们也会更信赖这一新兴技术。

与我交谈过的大多数记者都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新闻写作程序的发展,但是他们认为科学对程序来说太复杂了。事实远非如此。SciNote①SciNote是面向学术或行业研究人员的顶级平台,提供电子版笔记管理、库存管理和项目管理功能——译者注。最新发布的AI写作程序已经写了100多篇研究性论文了。这款AI可以用研究者的数据和前人的文献完成一份相当不错的初稿。美国密歇根大学实验室负责人特萨·格拉宾斯基在SciNote网站写道,“AI 的这种优点可以让我轻松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发表前只需要做少量修改。”“AI不仅可以快速成文,而且还可以根据发表要求提供不同的版本。”

这些算法能够即时提供论文前言和讨论部分所需要的相关研究信息,而这些可能正是记者需要投入几个月甚至数年时间去搜集的。而且,记者所报道领域的各种知识也是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积累的,但输入要求,算法可以立刻搜索到。

那么,科学记者为什么会忽视科技的进步呢?我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意识到AI潜在的实际应用:AI和机器学习是科技记者的报道领域,所以科学记者对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自然也不知道科技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他们工作的影响。最终这些导致科学记者认为科学太难了,程序目前还无法胜任。一旦科学记者认识到了AI的潜能,新技术所引发的大多还是恐惧和绝望而非兴趣和激动:科学记者并不想被失业,所以他们倾向于忽略和逃避。

科学媒体公关,科学记者的伙伴(或劲敌,取决于个人看法)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处境。据英国特许公共关系学院①英国特许公共关系学院成立于1948年,是服务英国及海外公关人员的皇家特许专业机构——译者注。网站消息,2015—2016年度国家职业调查显示,只有7%的公关人员认为自动化是此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之一。然而同一份调查表明,79%的职业需要投入少量甚至很多时间处理媒体关系——在自动化时代受到威胁的业务。

大家可能好奇,科学写作者之外的其他人为什么没有把这项技术应用到科学新闻写作上去呢。因为人工智能是新技术,远有其他更大、更有商业价值的领域等待应用。除此之外,AI专家少、薪资极高,近来总有新闻报道大学AI研究专家被私企高薪聘请到技术革新前线。一旦这项科技轮到传媒业,大的挣钱的方面,如体育、金融和政治也会优先享受科技的福利。美联社就已经开始用AI写作程序报道棒球比赛结果和公司利润。当然,科学新闻也会迎来科技的春天,一部分传媒工作者已经在研究其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了。2018年2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召开的“卡弗里科学新闻、科技与真理研讨会”是第一批以科学记者为主体,严肃讨论这一问题的会议。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态势如何,它又将带给科学写作者、包括科学新闻记者和公关人员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其中一项研究关注怎样让科学记者的工作更轻松,可以向他们提供具有自动提醒热门话题和突发新闻的计算机辅助报道软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正在开发的试验项目“科学检索”(Science Surveyo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科学与环境新闻系主任玛格丽特·霍洛韦率领的团队建立的网站写道,“我们的目标是研发一种算法,它能够快速定位相关科学文献信息并且能够以清晰、优雅的视觉方式展现。这能够帮助记者搜集相关新闻资源,使其能阅读有关报道领域的论文和历史”。

“科学检索”采用传媒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联合研发的前沿算法,能够定位特定话题的科学文献。它能从同行评审论文中提取摘要和引用文献,然后以轻松阅读的视觉方式展现给记者,其中包括一些建议,如合适的评论人士、相关已发表论文的内容和发表时间,除此之外还有对文章可靠性的评价。当然,“科学检索”还有待一线记者的使用检验。这也可以证明,专家已经投入精力研究AI在科学写作领域的应用,相信很快会有出乎大家意料的成果。

若“科学检索”运行如愿,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急需的背景信息、也可以评价论文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加速选题的决策和报道过程。但“科学检索”也可能给非专业记者提供了机会: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判定文章的可靠性并且有各领域重要的科学工作者人脉,那哪里还需要有经验的记者数年积累的专业技能呢?霍洛韦团队的初衷是帮助记者,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一定如此——也可能产生反作用力,给记者的专业技能带来冲击甚至剥夺他们的工作。

AI专家对科学新闻不甚了解,而科学记者大多不擅长计算机编程或者AI。AI解决方案或许会给科学新闻报道提供新思路,但考虑到我们的领域较为小众,或许还是需要与霍洛韦一样,致力于用AI技术帮助科学新闻记者的内行人士去寻求与AI专家、公司的合作,一起为传媒业发展找到解决方案。这就是机遇: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引导新技术的应用。

也有些内行人士正在开发另一种应用:AI科学新闻记者。为其他应用开发出的AI已经能总结复杂的文本并在总结过程中进行改进。率先开发出AI科学新闻程序记者的机构将会拥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所有科学新闻触手可及,无须记者甚至编辑。一些AI程序可以将成果与范例进行对比并做出修改——事实上也起到了编辑程序的作用。短期来看,润色终稿的编辑比记者更不可替代。

然而AI记者也将有巨大影响。如果新的软件可以将一篇科学论文改写为一篇新闻报道,通过海量搜索提供已发表过的相关信息并且能保证格式满足要求,这些都比人做得好的话,那还需要科学记者吗?

以上研究均只涉及文本的处理,没有涵盖与科学家交流的部分。但是可以很容易地开发出相关软件,使之能发送AI产生的总结性文章到原论文作者,请这些专业人士审读并提供引语。这正是科学记者的工作:一般通过邮件联系科学家审读文章并提供插入文中的引语。这样看来,功能齐全、能完成整个采写流程的科学写作程序离面世远比预测得要快。

我们正快速进入一个无须人类的内容生产时代:任何一篇研究性论文都会同自动化生产的消息和深度报道同时发表。基于SciNote现有的技术,也许不久,它就会扩展AI的初稿写作功能。

新技术可能给缺乏报道的科学领域带来活力,或给在科学媒体方面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的地区,如非洲,带去发展研究的推力。终端用户可能也会因此受益,大家可以阅读通俗总结版的小众研究论文、健康资讯、地方特色等。科学记者甚至也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新闻点,然后将其丰富成一篇深度报道。从反面来看,这也可能导致信息过量、没有定论或者无关紧要的科学信息充斥其中。若急于发布各种信息,有关突破性进展的重要科学论文就将淹没于信息之海。

科技的进步必然影响科学媒体现行的商业模式。新技术将释放更多的内容也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大部分科学媒体将破产吗?仍在科学新闻业的记者薪资将受到威胁吗?当日常新闻不需要没有经验的记者写作时,入门级工作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只有研究才能提供答案。不论AI最终承担着怎样的角色,毫无疑问,我们工作的性质会因之而改变。

一个积极的设想是,科学记者从日常工作解放了,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实地调查和写那些电脑还无法处理的重大新闻。但实际情况是调查新闻领域还在一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那么此设想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聘请公关人员和发行各种杂志,以此宣传和推广其科技工作者和研究。那么科学工作者和科研机构自然乐意使用AI科学写作程序——一种更经济的自我宣传手段,即使这会损害独立的传媒和科学公关工作。为了规避这种情况,科学记者必须认识、了解新技术,主动参与AI应用研究,使之能够助力独立而重要的科学报道。

《日益寂静的大自然》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德]马歇尔·罗比森 著 林欣怡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本书从全景角度探讨了物种的多样性与人类文明的繁茂之间的深层关联。一方面,带我们“回味”过去自然界物种和平共处的美好时光,引领我们欣赏野生世界之美并感受丰富细微的自然声响;另一方面则从生物变迁史的视角,点出了物种多样性的衰减趋势,并剖析了这种不容乐观的趋势在过去、现在、未来是如何影响我们及整个世界的。

猜你喜欢

程序领域科学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2020 IT领域大事记
点击科学
领域·对峙
科学大爆炸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