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岩岭上的吐绶鸟

2018-09-18

科普创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雄鸟雌鸟

霞 子

“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美一种鸟的诗句。根据诗意,我的理解是说浙江一带有一种鸟,嗉囊中能吐出光若丝绸似的东西,人们见了都称奇,叫做吐绶鸟,名闻江南。

这种奇鸟我从没有见过。

我相信很多人也没见过。

2017年11月,我却有幸拜访了这种鸟,还参观了专门为这种鸟建立的科普主题馆。这个地方位于浙江南部风景秀丽的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这种奇鸟就是被列入国际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最濒危种”的“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

图1 《中国鸟——黄腹角雉》邮票,最初发行于2002年2月1日,面值80分

图2 发情期的黄腹角雉雄鸟(郑方东供稿)

黄腹角雉属于鸡形目雉科,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其体大如鸡,灰褐色的羽毛上布满白色的珍珠斑点。到了交配季节,雄鸟为了吸引雌鸟,就会从喉部膨胀垂下如锦似绢的彩色肉裙,艳红的底色上是翠蓝色的条纹,交错有致,绚丽娇艳,远看如同繁体的“寿”字,非常喜兴。更有意思的是这种鸟的头上还有一对翠蓝色的肉角,平时隐藏不见,求偶时高高竖起,如同戏剧中新科状元的帽插金花,有一种喜上眉梢的傲骄。因此,这种鸟又被称做“寿鸡” “吉祥鸟”。

此鸟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区,曾一度被认为已在野外灭绝,直到1981年被杭州大学的诸葛阳教授在乌岩岭重新发现。当时,这里的黄腹角雉种群仅有约50只,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林业局把这里定为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种和科研基地。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南部的泰顺县境内,属于亚热带温室气候区。这里是浙江省第三大河流飞云江的发源地,保护区总面积18861.5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2.8%,生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生物王国”“天然生物基因库”,环境非常适合黄腹角雉繁衍。自1984年起,中科院院士、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系统研究。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在黄腹角雉已达到500只以上,是人们已知的最高种群密度区了。2010年3月,乌岩岭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 “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称号。

黄腹角雉是一种很有趣的鸟。

每年春季是黄腹角雉繁衍后代的季节。雄鸟求偶时不仅会吐绶乔装,还会用一套复杂的动作表达满腔的热情,对着雌鸟快速闪动着双翅,频频上下点头,肉裙左右摇摆,不时发出呼唤声。要是雌鸟站立不动,雄鸟就会认为雌鸟有意,更加亢奋地炫耀;要是雌鸟不理不睬或转身离去,雄鸟就会沮丧地停止徒劳的追求,艳丽的肉裙也被收回去了。

黄腹角雉是一种比较笨拙的鸟,飞不高,还不太会做窝。它们常用废弃的鸟巢孵卵。为提高它们的繁殖率,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不仅会种植一些它们喜欢吃的交让木,还会在树上做一些人工巢,并在巢下的树上采取安放驱蛇药、老鼠夹和带钩刺防护铁丝等措施,防止天敌入侵。

黄腹角雉的孵卵任务是由雌鸟单独完成的。雌鸟一般产2~4枚卵,它们是称职的妈妈,非常恋巢,很用心地呵护着。遇到阴雨天气,雌鸟会几天不吃不喝地趴在窝上,唯恐一旦离开卵会受凉。晴天时,雌鸟每次出巢觅食也仅用约半小时的时间,便匆忙回来守护。听管理人员说,如果鸟蛋受凉孵不出小鸟来,它们仍会死心眼地一直孵下去,而不像很多鸟那样舍弃,赶快去再生一窝蛋。这也影响到这个物种的繁衍。

雏鸟需经过大约28天孵化才能破壳而出。蛋很容易被天敌盗食,天敌有蛇、鼬、狸、鼠、豹猫、松鸦、猴子等,因此繁殖成功率只有10%;再加上黄腹角雉体形大、飞翔力差,特别是人类非法捕猎等原因,让这种充满浪漫色彩的鸟几乎灭绝。

孵卵的过程虽然凶险,但小雏鸟一旦出壳就浑身布满羽毛,第二天就可以飞下树去跟随妈妈觅食了。鸟妈妈们会三两家集结成群,偶尔也会有雄鸟加入进来,一起抱团养护雏鸟,直到第二年春天雏鸟能独立生活了才解散。这是黄腹角雉用团结协作补拙的智慧呢。

关于这种笨笨的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去考察的陈晓东老师说,听说这种鸟遇到危险时能把蛋夹在腋下飞走,摄影爱好者们曾用摄像机定点日夜拍摄,但并没拍到这一神奇的瞬间。善良的陈老师还很认真地琢磨黄腹角雉是如何用翅膀夹着蛋飞行的,似乎宁愿相信这种奇鸟有神奇的躲避危险的能力。我很喜欢这个神话般的传说,也真心祈祷黄腹角雉妈妈能带着孩子成功逃离危险。可惜,这不过是个传说,并没有人亲眼所见。

这次到乌岩岭没能拜访到野外的黄腹角雉,但幸运地看到了保护区繁衍的黄腹角雉,并参观了位于乌岩岭山上的黄腹角雉主题馆,还结识了为我们讲解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处长郑方东先生。时间虽短暂,乌岩岭美丽的风光、清冽的泉水和负氧离子爆表的优质空气,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泰顺的空气是甜的。”

这是我的真切感受。

无独有偶,前些天认识了四川省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马文虎老师,说他们那里有红腹角雉,并发来图片,让我大饱眼福。红腹角雉的肉裙和黄腹角雉几乎一样,只是色彩相反,是蓝底红道,一样的吉祥喜兴,令人见之不忘。不一样的是,红腹角雉的数量比较多,且会在地上营巢孵卵。

鸟儿们是如此美丽,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有奇珍异兽的地方总是充满神奇的故事和创作的灵感,我想,也许哪一天能在保护区住下来,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天赐人间的珍禽,或许能为它们写一部童话呢。

《播火录》赵致真 著北京出版社,2018年9月

这本书是作者为电视片《播火录》写的文字稿。该书以广阔恢宏的视野、引人入胜的故事、深邃明澈的思考,重现了近代科学史上先驱和巨匠的精彩点滴,以及他们为开拓人类知识疆界做出的奋斗牺牲。该书着意突出“互联网+”的功能,读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观看14集“科普大片”,并浏览下载1400张珍贵图片和全部文本,从中读到不一样的科学史。

“《播火录》&互联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8年8月10日,“《播火录》&互联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出版集团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播火录》作者赵致真、科普界研究专家、新闻出版界专家及北京出版集团相关代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赵致真学术修养丰厚、研究缜密、考证严谨,肯定了《播火录》中制作精良的视频及丰富珍稀的图片的价值。各参会者也就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的创新与传播进行了讨论。

猜你喜欢

雄鸟雌鸟
与鸬鹚的亲密接触
流苏鹬 安能辨我是雄雌
知更鸟先生也是“模范丈夫”
轻松判别鸟类性别
麻雀能感知外遇
为什么雄鸟通常比雌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