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科普图书助力数学学习
——以《李毓佩数学故事》为例

2018-09-18白振卓

科普创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趣味科普数学知识

白振卓

趣味科普图书助力数学学习
——以《李毓佩数学故事》为例

白振卓

教育工作者常言“乐学之下无负担”,旨在强调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1]。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浓厚的兴趣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各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如此,数学更不会例外。那么,透过《李毓佩数学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乐学”正是本书的创作之道,也折射了李毓佩的数学教育理念。

李毓佩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数学科普创作以来,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主要目标人群。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为青少年学生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其中,趣味数学故事是他作品中数量最大、特色最鲜明的一类。2009年,《李毓佩数学故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品的科普价值和数学教育功能得到高度认可。本文以该作品为例,探讨科普图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用趣味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学习目的尚不完全明确,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新奇、有趣的事物的兴趣,如果直接将数学知识呈现在他们面前而不借助其他手段,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2]。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李毓佩正是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将故事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在故事中编织进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看故事、听故事的趣味过程中学习数学。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细读《李毓佩数学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数学故事兼具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有趣的数学知识,李毓佩教授在故事中给孩子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数字童真世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数学神探006》《数学小诸葛》《数学王国历险记》《数学司令》等。他笔下的这些数字人物形象有着神探006缜密的探案思维、小诸葛的智慧、丛林探险的冒险精神,而这都是小学生期待看到的,尤其对于兴趣已经占主导地位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数学故事可以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火焰。

用趣味降低学习难度,激发主动学习欲望

孩子学不好数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没有兴趣,数学概念和知识太抽象也是重要原因。由于数学概念太抽象,需要孩子有很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力稍差的孩子自然跟不上。另外,在大多情况下,孩子学习数学都是通过学校的教科书完成的,充满数字和图形的课本很容易就让孩子们觉得枯燥。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还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儿童成长发育的生理角度讲,3~12岁正处于智力与生理的快速成长期,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理性认识还是模糊、短暂、破碎和不完整的,这是由于儿童逻辑语言的发育晚于形象语言的发育。由于儿童逻辑语言的发育晚于形象语言的发育,所以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从图形、影像开始的。因此,影像、图形和色彩能够给儿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3]。因此,一本科普图书如果能够配上理解数学问题需要的图形和彩插,就更有助于学生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李毓佩数学故事》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还在于它能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故事的手段,巧妙地把抽象、生硬的数学概念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数学故事,并结合具体的图画,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记忆、理解效果就上去了,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在有趣的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数学神探006》,标题就注定了数学故事从6开始了,孩子们会想为什么不是007,电视剧里特工不是007吗?数学猴解释了6和7的区别,从而轻松地引入了完全数的概念。李毓佩教授就这样将数学故事完美地进行演绎,没有一点牵强的感觉。再比如《数学小诸葛》一共30节,每一节涉及的数学问题都有具体的图形或者算式,可谓图文并茂。每一个故事演绎一个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和乏味,变得生动、具体、易于记忆,学生也就更加乐于接受数学学习了。

图1 《数学神探006》(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3月)

通过生活趣事体现实用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小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取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紧密或者熟悉的事物。李毓佩的数学故事除了情节生动以外,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引入数学知识所使用的模型都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又回归于生活中的理念。我记得学生作业中曾出现过这样一道题:“甲乙两数的和是308,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在李毓佩的数学故事中我发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数学小诸葛》的第19节讲到二休路遇艾克王子,二人一起去诚实王国,在问路的途中遇到难题,老人告诉他们,先往东走一大段,再往西走一小段,就到了。这时引入了一个数学问题,大段加小段之和是16.72千米,把大段的千米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恰好等于小段的千米数。书中给出了问题的分析过程同时给出了算式,孩子们眼里的难题,在李毓佩的数学故事里轻松得到了解决,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了生活中存在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同一个数学问题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

如前所述,李毓佩的数学科普故事主要是以引起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创作的,很好地满足了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认可数学的价值,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辅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作者简介

白振卓,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任教于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趣味科普数学知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