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2018-09-17乔欣雨,滕宇
乔欣雨,滕宇
摘 要: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对与大学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问卷调研。以浙江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对安全教育获得的主要途径等30个指标进行降维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在校园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个人财产防范意识等方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以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5-118-03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高校的改革,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全面、科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能力。因而高校安全管理内容更加广泛,手段更加多样,安全意识更加迫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给予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有强烈的自我安全意识,这是自身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表现。为此我们对浙江某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下面是对调研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概况与基本数据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地点是浙江省某高校,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发出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9.5%。
调研的受访者的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年龄分配较为均匀,地区省内外都有所兼顾,具体信息数据如表1所示。
(二)调查者对自己安全意识的总体评价
在接受问卷的597人中,认为自己安全意识认知程度非常强的人有91人,大部分人觉得自身的安全意识认知程度为一般,有347人,有点安全意识的人有132人,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的人有27人。可以看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个人安全意识认知程度一般,但是安全意识认知仍还不够,了解的程度应该加强,如表2所示。
二、 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除去现有问题中关于性别、年级、籍贯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得到“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30个指标,指标体系建立如表3所示。
(二)检验待分析变量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给定的30个指标进行数据的搜集,并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表4,以此来判断数据是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是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也就是数据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相关系数矩阵出发,如果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那么拒绝原假设,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和简单相关系数的统计量,KMO统计量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KMO值至少为0.6,原始变量才适合做因子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到KMO的值是0.757;设显著性水平0.01,Bartlett球形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0.0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拒绝零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即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公共因子方差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公因子方差表(表5),表中的提取共同因子方差是 指因子解中每个变量被因子或成分解释的方差估计量。这些共同因子方差是用来预测因子的变量的多重相关的平方。数值小就说明该变量不适合作因子,可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经过适当筛选,这里我们排除的是X10,X11,X12、X14、X20、X23、X27、X30。得到如下表5的因子:
(四)总方差解释
在表6中,左边第一列为各因子的序号,第二大栏为初始特征值,共由三栏构成:特征值、解释方差百分比和累积解释方差。文章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可以看到表中有9个因子的特征值超过了1,所以提取前9个。同时累积解释方差达到61.931%(大于60%),说明这9个因子对样本方差的解释程度在60%以上,可以用来评价数据整体情况。旋转平方和中可以看到,第一个因子的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3.008%,解释能力最强,2到9依次减少。因此,我们提取9个因子来解释22个变量信息。
从碎石图也可以看出,从第9个因子开始,以后的曲线变得比较平缓。据此,抽取9个因子是比较适宜的。
(五)主成分的确定
文章采用最大方差法,这样因子在某个变量上的载荷将明显的呈现两极分化,据此就可以给因子命名,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中高载荷因子,将指标划分为下表7所显示的9个不同维度所包含的各个条目。
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了上表中的9个方面,对上述9个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做好学生安全意识的工作。因子1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对于校园安全意识这一方面的重视;在因子3中X24掌握防身、急救等知識和X22使用ATM存款机周围的环境安全,表明提高自身安全能力和外在环境同样重要;在因子5中学生寝室的外卖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有着同样的重要程度。
三、 分析结果及对策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结果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问题,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尤其是寝室安全、网购信息安全这两块意识的认知不够强,安全意识的轻重程度不明显。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强主观意识的培养
在因子1中可以看到自身的行为相较于外部治安环境更重要,主观因素发挥着比客观因素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念,要多加强对此类安全工作的认知及学习投入,可以多参加一些相关性讲座,多参加此类选修课程等,更加要主动学习,可以是定期阅读相关知识范围的书籍,多上网查询一些日常的自保及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二)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在寝室安全和网购及信息安全方面的认知薄弱,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比如不卫生的外卖,使用大功率电器,网络安全等。为了学生的健康,可以禁止在校园里卖不卫生的食物,学生组织比如学生会可以公布健康的外卖网站,有需要的同学去购买。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发现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给予惩罚,并且设计合理电路,当发现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时,及时制止,可以给寝室跳闸等。现在网络诈骗非常多,而大学生又是很多骗子的目标。学校可以进行身边的事例分享,组织活动,让同学们演绎生活中的有关网络安全的场景,使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引以为戒。
(三)增強在校教育力度,适当开设安全教育实践课程
因子4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我的安全意识不强,学校可能正在加大力度,但是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制度,使其规范化。其次学校应该更注重安全的教育,学校有对学生安全负责的责任,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引导,一次、两次,没有效果,应该坚持多次,直到有最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形式,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比如说去参观消防队,或者看灾后宣传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真正地让学生实践起来,此外也可以开展特色月活动,多组织社团、团委、学生会学生主体的力量,学习安全活动,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平安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义有待加强,特别是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工作还应继续加强,特别在教育工作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深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程度。本次调研范围广,覆盖面大,覆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学的所有年级,调研数据真实,结论可靠,方法得当,对以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促进校园完善针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体系。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安全意识的培养朝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建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杨帆,朱莉,强子阳.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8):124-126.
[3]刘诗蕴.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6.
[4]李淑静,任明元,陆新全.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意识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2):34-36.
[5]徐茂,杨睿.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43-244.
作者简介:
乔欣雨,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滕宇,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线性控制系统反馈控制器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