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语用巧练笔

2018-09-17朱美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练笔表达阅读

朱美华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在练笔时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

【关键词】练笔 语用 阅读 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09-02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因而深受语文教师的欢迎。

我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够结合文章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从而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谈几点做法:

一、仿写文本经典 点燃习作热情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山”对于我们这些山城的孩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但真正让孩子们下笔写写家乡的山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里是有山的样子有山的影子可是就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是我们班的小杰苦恼。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便设计了相应的小练笔。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课件出示我从家乡各处拍来的山的照片,让孩子们想像: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山,你看这远处的山像什么?这个小山苞像什么?……孩子看到他们熟悉的山,一下子兴奋起来。此时我让他们闭上眼想像自己见过的山像什么然后把他们用笔记下来。“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绿毯……”学生轻松的就把家乡的山的形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二、寻找文本亮点 放飞孩子想象

小学生是一个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不管是在接触周围世界中,还是在接触文本中,他们的头脑中都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编织成最美、最富有激情的图画。他们的想象总是充满了灵性。这些灵性需要释放,只有放飞了学生的灵性,才能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课堂想象小练笔,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一片天空。在课堂教学中,在与文本对话中,我们要见缝插针,让学生进行想象小练笔,使学生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现在本人的教学手记中摘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课堂想象小练笔记录,谈谈本人的一点实践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我在教学中就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想象小练笔。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只写到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于是我让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写几句话:“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怎样找的?”

学生在想象小练笔中 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心目中女娲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了,同时他们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才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手法,改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三、续写未了文章 展现异彩童趣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

在閱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因文而异,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孩子广开“写”路,巧妙地练,恰到好处地练。在练笔时能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教师虽不问一句,不着一语,却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飞翔在想像的王国里,自读自悟自写。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可以撬起地球”。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这样使学生依托教材在不断实践、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赏析语言的能力,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着眼阅读语言训练点,让课堂的小练笔,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猜你喜欢

练笔表达阅读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