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思维导图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策略探析
2018-09-17叶全省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认知与学习、反思与创新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中年级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提高习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写作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刚刚起步,最大的困扰仍然是不知要写什么,不懂得怎样写。写什么,主要是针对习作内容;怎么写,主要是讲究习作技法。一篇习作,内容与技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结合恰当,习作自然精彩。反之,则枯燥无味。怎样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呢?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既让学生大胆地“涂鸦”,又能激发兴趣,挖掘潜力,提高习作能力。以下谈谈笔者在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 挑战激趣,诱发动机
在学期初的习作课上,教师不急于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和学生开展一场比赛。先将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有趣的跳棋比赛》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要求学生三分钟内看完,然后用十五分钟把习作的内容、方法等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学生一下子就看完了,但是怎么记啊?大家一头雾水,因为从没这么做过。以前看完了习作,就说一说写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仅限于口头交流。现在是要动笔记,这太难了,得记多久啊!面对挑战,学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对学生亮出了“绝招”:在黑板上开始画了起来,八分钟未到,把这篇文章的框架呈现出来了(见图一)。学生一看,赞叹不已。教师趁机介绍说这就是简单的思维导图,直观又实用吧!由此,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印象,觉得思维导图挺有意思的。觉得有意思,就有了在平时试着用用的动机。
二、 欣赏品评,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习作课上,教师每次先拨出几分钟时间,运用电子白板或实物展台,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思维导图。有时也让学生展示交流他们搜集到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思维导图的神奇与美妙,领悟思维导图的创作与应用。有时教师出示两张思维导图,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更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让学生说出欣赏或反对的理由,以此提高审美、分析能力。如图一《有趣的跳棋比赛》这一思维导图画得好不好呢?赞成好的学生认为:画得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基本上能把习作内容、写法直观地呈现出来。觉得画得不够好的学生认为:画法较呆板不灵活,不够生动活泼。在纸上画时不一定只用方框、箭头,有时可以用圆圈;或画成树或花的形状;甚至可以让图的色彩、线条、文字内容更丰富些,才能在动笔习作时更具参考价值。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的见解,应求同存异,不求统一,方显个性。毕竟思维导图反映的是主观的想法,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见解自然也就不同。利用导图,教师也在教学中创设了一种能让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氛围,而学生在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下,好奇心得到了源源不断地激发,就能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习作刚起步,又刚接触思维导图,所以应以鼓励、激发兴趣为主,在欣赏品评中潜移默化,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为今后绘制思维导图打好基础,而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三、 大胆实践,提升实效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了解、欣赏思维导图之后,对思维导图有了一定的兴趣,这时就得学用结合。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大脑知识和想法进行“碎片整理”并“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么让他们自己动手,要么小组合作,围绕习作要求、主题、想写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他们才有用武之地,也才能使图文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习作实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由粗糙到精美的原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绘制技巧、使用方法。
刚开始时,可以采用补充式的做法,降低训练难度,增强绘制信心。如出示范文《有趣的跳棋比赛》后,鼓励优秀的学生自由绘制。但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如果让他们对图二进行适当的补充,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同样可以达到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但是优秀生自主绘制,更能体现独立思考、创造加工的能力。而中下等生,因为有“拐杖”可扶,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样,课堂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无事可做的局面。
在指导写课外活动的习作课上,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有一个学生写《钓鱼的趣事》,他就画一把鱼竿,长长的鱼丝线上画了一条条鱼,分别写上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鱼里还有自己想用的好词好句及简要的写法说明。这样的思维导图既形象生动,又便于有条理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是较成功的思维导图了。这说明了只要大胆实践,学生的潜能将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创作令人意想不到,运用也将更具实效。
四、 课外拓展,巩固成果
在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与训练,当然收获不小。但要想更上一层楼,就不能忽视课外的巩固提高。
(一) 开展活动促提高
为鼓励学生积极绘制思维导图并灵活运用于习作中,教师应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活动。一是单元抽奖活动。每一单元的习作,学生在稿纸背面先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来写,只要认真完成的,就在习作上编号,不但习作给予高分,而且抽到的号码还有小奖品可拿。二是积分换礼物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分后,在习作本粘贴一个表格,将每次的评分写在表格上,半学期或一学期全班统计一次,对达到一定积分的学生给予表扬,颁发礼物。三是征集优秀作品活动。围绕一个习作主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思维导图设计并配套习作,小组自评后,推荐优秀作品班上联评,然后评出各项大奖。四是作品漂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得意的作品编制成册,取名、设计封面、插画等,然后在学生间漂流,学生互相写评语,一段时间后评选优秀作品,发给纪念证书。五是展示活动。将学生优秀的思维导图及习作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进行展示,习作同时推荐给校刊或其他刊物发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习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实现图文结合,进一步理清习作思路,让习作内容详略得当,提高习作效率与质量。
(二) 家校合力促提高
由于思维导图需要动手绘制,刚开始接触时,孩子操作不太熟练,思路难以打开,可能耗时较长,要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会有些难度,有的还得带回家适当加工、补充完善,这就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可以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短信微信QQ群、制作手抄报、作品家长签名等,密切联系家长,积极向家长宣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作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倡导亲子阅读、亲子绘制、亲子习作,努力为孩子搭建愉快的习作平台,增强孩子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爱上习作,写出真实感人的,而不是空話、套话连篇的习作。对表现突出的家长,请他们到校指导、现身说法,聘他们为校外班级辅导员。家校同心协力,有利于孩子较快地掌握思维导图,提高习作水平。
总之,怎样更好地在中年级习作中运用思维导图,做到图文结合,画写兼得,肯定还有很多策略。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要把习作课上成了美术课,所画的导图应以直观、实用、有序为主,画是为写服务的,重点在于理清习作思路,抓住习作重点。画导图的时间应注意把控,不能太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在学习中勇于探索方法,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习作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牟怀松主编.小学生优秀作文思维导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叶全省,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