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8-09-17杨秀娟
杨秀娟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加提升我们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传承 文化实力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增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精辟论述,领会讲话精神,备感振奋,深受鼓舞,对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切实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充满信心。
1文化实力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文化实力概念。十八大报告继而明确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所谓文化实力是相对由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而言的。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就辉煌,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提振信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创性地努力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黨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而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是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现在可以说是中国人文化自觉的时候。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开始在文化上觉悟和觉醒,文化自信心正在回归。这也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上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文化自信越发显现其重要性,将有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此强调文化自信,足见其重要性。
3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
(1)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这种情况不是没有的,例如,现在的一些以宣传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一描写历史上某些著名的君主,他们似乎就成了充满人情味、忧国忧民的典范,是现代人应该无条件效法的。一些研究某个朝代历史的著作,则把这个朝代说得社会如何宽松、自由、高雅以至尽善尽美,作者甚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生活在那个朝代。这就完全违背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特点,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的告诫。
如何能够真正地做到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实根基;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推动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发展和繁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真正民族的、大众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和价值动力。
(2)为了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应当成为我们当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因为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乃是这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而构筑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这个民族的成员实现对自己民族和国家认同的血脉和纽带,它凝聚了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的生存智慧和价值追求,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它都构成这个民族的成员挥之不去的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因而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是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基础。
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首先就必须重建对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世界历史证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走向新的历史征途、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转折时期,都经历了一个回塑自己的传统,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民族迎接新的历史挑战,汇聚民族的精神力量,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经的历史步骤。西方在从中世纪走向近现代时,最初就是以文艺复兴为旗帜进行的。正是在这一运动和随后的启蒙运动中,西方人通过重新诠释自己的传统和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创造出新的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和工业文明。
(3)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这里讲的文化主体就是中国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我们知道,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文化主体的文化自信,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化于心、见之于行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同时也是热爱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第二,具有广阔的文化胸怀。这就是说,他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文化胸怀,能放眼世界,理性地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能够吸收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这也就是我国先贤所倡导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具有深刻的文化使命感。一个能坚守文化自信的人应该是一个敢于和善于担当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文化使命的人。应该肯定,在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下,这种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人已经产生、正在成长,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很多工作需要切实地去做。
傳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推进文化创新和产业升级,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和文化生产的方式创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完善产业运作机制和文化产业投资政策,重点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同时注重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实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