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影响

2018-09-17尹红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原子结构无机化学

尹红果

摘 要 在无机化学学习中,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是重点也是难点,对学生认知与理解物质化学性质,掌握相关联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碳(C)、硅(Si)原子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阐明原子结构存在的异同,并联系一氧化碳(CO)与一氧化硅(SiO),探寻了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存在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原子结构 化合物性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是无机化学物质结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范围涉及内容广、专业性知识点多、抽象性强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难度。对此,在多年教学与实践经验总结上,从“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反映物质结构”视角出发,就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用以促进学生进一步认知与理解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从而提升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学习质量与效率。

1原子结构——以碳(C)与硅(Si)为例

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又被称之为“原子模型”主要是指原子组成以及原子的部分搭配方式。自英国著名化学家与物理学家J.John Dalton(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以来,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研究得到不断深入,出现中性微粒动力子模型(1902,Philipp Edward Anton Lenard)、汤姆孙原子模型(Lord Kelvin与William Thomson)、枣糕模型(以汤姆逊为代表的物理学家们)、土星模型(1903,长冈半太郎,)、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查德威克模型等眾多原子模型。原子结构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以及带电粒子共同组成,用关系式进行表达,构成原子结构的粒子数量关系式为:(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原子种类与中子存在密切关联性,原子质子数量与元素种类存在关联性,原子电子数与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存在关联性。以碳(C)原子、硅(Si)原子为例,碳原子与硅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均属于第四主族(ⅣA)。其中碳原子的直径约为1.40pm,电子结构主要为“1S22S22P2”;硅原子直径约110pm,电子结构主要为“1S22S22P63S23P2”。由于碳原子与硅原子的原子族数都与主族原子夹的电子数相同,因此碳元素与硅元素在与其他原子向结合构成分子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成键形式上,都可形成如下杂化形式:SP(C≡C;Si≡Si)、SP2(C=C;Si=Si)、SP3(C—C;Si—Si)。但是由于C与Si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二者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Si相对于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C而言,其主量子数较大,因此Si的价层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距离要比C的远,阶层电子受原子核的约束越小。与此同时,碳与硅的共价原子半径、电负性(C为2.55,硅为1.90)也不同。

2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就碳与硅的简单化合物而言,即一氧化碳(CO)、一氧化硅(SiO)皆是三重键分子(C≡O、Si≡O)。分子结构形成为直线形,结构中存在一个 键以及两个 键,其中 键主要碳原子或硅原子的中心原子与氧原子(O)以“首首连接”的形式构成了一个PX轨道,碳原子或硅原子的一个单电子进入到PX轨道与氧的一个单电子进行配对而成;一个 键则是由碳原子或硅原子的一个单电子进入到Pz轨道并与氧的一个单电子进行配对而成;另一个 键则是氧原子在Py轨道形成的孤对电子进入到碳原子或硅原子的nPy空轨道后形成的一个配位键。一氧化碳为中性气体,一氧化碳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低,常存在于水煤气中。而一氧化硅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黑棕色至黄土色的无定形粉末状态,一氧化硅分子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追其原因,发现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为3.44,因此一氧化碳的电负性差为0.89,一氧化硅的电负性差为1.54,从而使一氧化硅成键的极性大于一氧化碳,一氧化硅中硅与氧的自然电荷也大于一氧化碳中碳与氧的自然电荷(约0.67)。在此背景下,一氧化硅的离子键成分相对较大,容易使SiO形成聚合物。对CO与SiO做进一步分析可知,一氧化碳的 轨道在C与O中所占据的比重分别为54%与48%,而一氧化硅的 轨道在O中所占据的比重要高于CO,从而导致SiO中的氧原子更具亲和力,SiO的 键热力学稳定性要低于CO。

3结论

总而言之,在无机化学学习中,关于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的学习占据重要比重,其目标在于使学生认知原子结构,并通过原子结构学习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情况、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情况等具有一定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分子结构、化学键等知识具有了解,从而认知物质结构对物质性质、物质反映的影响,激发物质结构学习兴趣,充分认知“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反映物质结构”这一理念,为后续物质结构知识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永和,乔英杰.Ce浓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5,46(22):22058-22061.

[2] 张忠,蒲亮,王文己.浅谈无机化学中原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影响[J].广东化工,2014,41(17):195+182.

猜你喜欢

原子结构无机化学
高职文科生《无机化学》教学思考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分子轨道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案例教学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航
第一性原理计算NI原子吸附在AL(111)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