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师生空间距离测量与人际距离研究

2018-09-17曹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师评价跨文化

曹璐

摘 要 学界对非目的语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还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并没有进行深入讨论。本文以日本樱美林大学2017 级汉语专业初级班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影法和访谈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测量和研究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发现了中国教师与日本学生相处时的距离问题,并将汉语教师总结为几种类型,比较了学生对各种类型教师的喜爱程度。最后给对日汉语教师在师生人际交往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 师生人际距离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梁玉瑾(2014)谦逊、刻苦、学习认真是日本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的代名词,很多教师都表示,如果一个班级全是日本学生就很好管理。在国内混编班的汉语教学课堂中,相比欧美学生,日本学生一般与教师互动较少,很多教师也认为若与日本学生互动太多,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反作用。但是,作者在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这一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少日本学生很喜欢与教师互动、在课外也会主动地用中文与教师交流。这样喜欢与教师互动的学生是否只是个案?还是汉语教师应该转变在中国大学混编班教学时对日本学生的固有印象?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

2师生距离的相关研究研究现状

松浦良充(2002)指出现在日本有不少大学将小班教学、建立亲密交流的师生关系作为招生时的特色。现在的日本大学已转变成为了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也给予敏感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帮助的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适当的交流,这也是大学作为高等教学机构的责任。

熊仁芳(2006)对中日大学生师生人际距离的对比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无论谈公事还是私事,中国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比日本学生近。特别是谈私事时,中国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甚至小于与普通朋友的距离。(2)中日大学生人际距离具有共同点:中日大学生都是与师长的距离最大,而与恋人的距离最近,与师长的距离代表社交距离。这一结果显示日本大学生与教师也可能是社交距离。那么樱美林大学的师生距离是否也是社交距离?社会距离的师生关系是否会对汉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会在本文中进行研究和探讨。

3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教学概况

樱美林大学国际语言文化交流学院的汉语专业是由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直接负责并进行管理的。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负责语言技能教学的汉语教师共有6名,其中专职教师三名、孔子学院/汉办公派教师四名。除一名日本籍教师外其他均为中国教师,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采取多位老师共同接力的教学方式,同一门课程由不同老师接力担任,能让学生感受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多角度获取知识、减少疲惫感,也能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中国人,减少对中国人的陌生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6年,樱美林大学成立了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汉语专业划入该专业。成立新学院以以来一共招收了三届学生。2016年4月有7名学生入学,2017年4月有13名学生入学,2018年15名学生。学生在入学前会进行分班考试,根据其汉语水平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2017年4月入学的初级班学生有8名。

4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师生空间距离研究

4.1教师视角的樱美林大学汉语课的师生空间距离研究

4.1.1投影法

Hayduk(1983)将测量空间距离的方法归为两类:“投射法”和“非投射法”。非投射法测量的是交往者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是在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下采用的,而投射法测量的是“再现距离”。

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2017届一年级初级班共有8名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是固定教室(樱美林大学渊野边校区401教室),教室宽6m,长9.3m,黑板距讲台0.85m,最后一排桌子距墙壁1.03米。讲台长1.4m宽0.7米,教室内设三列课桌。每列七张桌子标记为A1、B1、C1、D1、E1、F1、G1(每张桌子可坐两人)。每张桌子前后间隔半米左右,每列桌子左右相隔一米。每张桌子的尺寸为 1.3mX0.52m。现按照50:1的比例,将现实中的教室缩小至A4的纸上。按照平时上课时学生选择的座位,将学生的位置画在图上(黑色圆点),让樱美林担任一年级初级班课程的教师在图上标出自己平时上课时常站的位置及与每个学生交流时所站的位置(桃红色圆点)。六位老师的选择结果如下,标有数字的红色圆点为教师自己选择的上课时会站的位置,黑色点为学生所坐的位置(见图1)。

由于班级人数较少,且学生都坐在第一第二排,所以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较近。教师站在讲台上也能与学生保持0.5m~3.7m 的距离。T2老师和T6老师选择了一直站在讲台上,T5老师和T1老师除了站在讲台上,还选择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但是仅仅是站在讲台周围,与学生保持0.7~2m的距离。T5 老师与 T1 老师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但并不是站在学生身边进行提问,而是会特意隔一个桌子,站在距离学生1.2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提问。T4老师距离学生最小,除了站在講台外,提问学生时大多会选择站在学生旁边。

4.1.2自然观察法与访谈法结果

作者与另一位观察员在2017年春学期开学初期4月和2017年秋学期开学初期9月内随机选择了一周进行观察,观察了六位老师各一个课时(90分钟)的综合汉语课。观察发现:6位教师站在讲台上上课的时间都是最长的,其次是讲台区。由于讲台区还包括A1和A3桌前的空间,教师站在讲台桌外的左右两边的讲台区时,大多是对B1和B3的同学进行提问。此时教师与学生相距 1.5米左右的距离。T1和T3教师都选择了站在最后一排学生的身后,是因为使用了ppt或由学生来担任小老师。T1和T3教师的走动范围、选择站立的区域最多,其次为T5和T4。T2和T6教师仅在黑板区内走动。

4.2学生角度樱美林大学汉语课的师生空间距离研究

作者向一年级初级班学生发放了《学生对师生空间距离的舒适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第一、所有学生都认为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是有必要的,且认为(1-1.5米)的近距离互动在纠正发音、师生会话和操练语法时是必要的。这与T2和T6教师认为的教师不需近距离互动的观点相背。第二、当教师距离太近时,有75%的学生有不同频率上不舒服的感觉,但25%的学生认为现在已与教师十分熟悉,所以教师靠近自己时也不会感到不适。可见一定距离的互动有利于师生增进交流,但是太亲近的距离也会让学生感到不适。

4.3樱美林大学汉语课师生空间距离的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从教师角度及学生角度进行的空间距离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教师与日本学生对师生空间距离的看法是有所不同。T2和T6教师认为与学生近距离的互动只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但是100%的学生认为互动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纠正发音时,学生希望教师不只是示范和带读,而是站在与学生较近的距离观察学生的口型,当学生感觉到老师有认真观察自己的发音,并给予眼神和表情上的肯定时,学生才会放心自己的发音是对的。

第二,日本学生认为比较舒适的师生距离为1-2米,而T4与T5教师在课上有时选择了小于50cm的距离,学生在回答简单问题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感,但若回答不出,教师还在旁引导或追问时,学生会觉得紧张。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让学生回答时要给足学生时间并给予鼓励。如果学生面露难色就应该及时地将问题简单化或者自己给出答案,不要立即换另外一个同学回答,以免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几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的师生人际距离的比较

通过空间距离、心理距离的研究和分析,可将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2017届初级的汉语教师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类:(见表1)。

按照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从低到高,教师类型依次为“家长型”、“教授型”、“同龄朋友型”、“亦师亦友型”。作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学生对“家长型”的教师是意见不一的,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但是2017级汉语专业初级班的所有学生对“同龄朋友型”和“亦师亦友型”的教师全部都持肯定态度,尤其对知识丰富且视野宽广的教师特别崇拜,遇到问题也会主动问他们意见。相反,对“教授型”的教师仅在上课保持联系,课下不会主动与这种类型的教师交流。

6对日汉语教学中国籍教师的人际距离建议原则

中国籍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具有母语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跨文化挑战,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籍教师提出如下人际距离建议:

6.1改变认为日本学生不喜欢课堂互动的固有观念

很多教师都存在日本学生喜欢按照课本按部就班、不喜欢开口说话的刻板印象。但是通过本研究及作者对樱美林大学汉语专业汉语课堂的观察及与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发现新一代的日本大学生虽然依旧保留日本民族的共同特点,但是也呈现出新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当教师课堂上以提问、对话等方式进行互动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表露出了紧张和兴奋的状态,适当的紧张有助于知识的有效输入。

6.2多尊重学生自身的合理意愿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作者发现T1和T4教师有家长心态,都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同的是T1教师兼任学生的指导顾问,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明白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自身的合理意愿表示尊重。学生也自然地与教师形成了信赖感,因而学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在课堂上也越配合。而T4教师却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追求教学成果或检测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的心情,这样过度的互动反而会让学生反感,渐渐变得不愿意开口,不配合教学活动。

6.3尊重日本的“平等主义”

师生之间的权力距离小于中国。T3教师有20余年在日本从事中文教学的经验,她认为教师并不需要权威,而是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多次观察T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方式,发现学生很愿意问T3教师的意见。中国教师也应该适当改变课堂中主导者的角色,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用中文表达看法和观点。在课外交往时也应当摆脱过多的架子和距离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6.4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遵守师生之礼

平等并不代表随意,学生需要对教师保持一定的礼貌与尊重。学生与教师应该形成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良好关系。但是,作者在与教师的访谈及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发现樱美林的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时并没有遵守必要的礼仪。中国教师在尊重日本倡导的“平等主义” 的同时,也应该教授中国必要的师生之礼,说明应当遵守的课堂纪律及身体力行践行中国人行为处事的原则。

6.5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尊重学生个性

虽然日本民族崇尚“集体主义”,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各自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介绍一些便于学习的汉语教学素材,之后让他们凭着兴趣爱好主动学习汉语及汉文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选定素材时应该注意多样化,传统与现代,流行与古典都应该涵盖。

7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人际距离的范围很广,包括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本文仅是从教学出发研究师生课堂的空间距离,未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度挖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樱美林大学 2017级汉语专业初级班的师生,该个案虽然在日本大学汉语专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公立、私立大学是否有差异,班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否对研究结论有所影响、各个课型汉语教师所采取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对比等方面都未纳入本研究。

现在,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必修课,但是仍有部分一线教师对与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重视,人际距离与汉语教学相互影响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悠久,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复杂的现实原因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希望在日汉语教师不仅重视汉语教育,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在相互理解与共同适应中共同创建良好的师生關系。

参考文献

[1] 梁玉瑾.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对汉语习得的影响解析[J].黑龙江大学,2014:9-11.

[2] 青野篤子.対人距離に関する発達的研究[J].実験社会心理学研究,1980,19(02).

[3] 松本良充.教育関係論から並ぶ論へ-Learningの思想史に向けて-[J].Forum on Modern Education,2002(11).

[4] 熊仁芳.关于人际距离的中日对比研究——以中日两国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0):62-68.

[5] Hayduk,L.A.Personal space:Where we now stand[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3,94(02):293-335.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