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定》修改以来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述评

2018-09-17邱万安

科教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规定婚恋观述评

邱万安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改以来,学界对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持续增多,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阐明十三年来研究的整体情况,着重分析研究领域带有普遍性的视角、意义、内容与结论、影响因素、对策与建议,肯定已经取得的成果,并就研究的不足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 《规定》 大学生 婚恋观 述评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84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Marriag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ince the Revision of the "Regulations"

QIU Wanan

(South Sichu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642150)

Abstract Since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revised,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among Chinese undergraduates. This article collates and analyzes relevant literature, clarifie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search in the past 13 years, and focuses on the universal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field. Significance, content and conclus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ffirm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lack of research have been made.

Keywords "regulations";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view; review

自從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大学生在校恋爱由走向公开与普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思想政治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热心人士对之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且收获丰硕。笔者尝试对《规定》出台以来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与评述,希翼为该领域的持续研究提供绵薄之力,进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支持。

第一, 研究文献概况。2005年3月底,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将原来涉及在校生婚育和婚育退学的规定予以删除,这意味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婚恋状况,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婚恋自由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并由此掀起了研究大学生婚恋问题的热潮,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笔者通过资料的查阅收集,发现国内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著作里,多数增加了“大学生婚恋”内容,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予以论证与评述;甚至于2015年,婚姻问题研究专家卫晓君出版了一本专著《浪漫纠结与向往——大学生恋爱观的多维透视》,刷新了《规定》修订前未有专著的情形;相比而言,期刊论文丰富至甚。根据权威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获知,2005年至2017年间各年份发表的以大学生婚姻与恋爱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据如下:2005年10篇,2006年17篇,2007年26篇,2008年48篇,2009年53篇,2010年75篇,2011年99篇,2012年127篇,2013年78篇,2014年101篇,2015年83篇,2016年63篇,2017年51篇。虽然上述数字不能准确反映期间的具体文献数量,但可以粗略地从整体上发现,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可是“两端少中间多”的分布格局,这符合热点问题的一般性研究特点。随着社会新趋势新特点对大学生群体婚恋观的传导,加之大学生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相信本领域的研究还将沿续而不会中止。

第二,研究的视角。通过对2005~2017年间中国知网公布的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发现,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研究的视角包括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对比分析等。当然,基于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最多,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婚恋现象是内在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学在方法论上注重社会调查、文献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其次是教育学视角,因为研究大学生婚恋现象的终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健康的婚恋理念、实施正确的婚恋行为,研究活动属于价值导向型。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注重对不同数据、不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尤其侧重于不同性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学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婚恋现象的对比分析。基于心理学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心理、青春期心理等具体方面着手。

第三,研究的意义。学界普遍肯定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该研究利于构建起婚恋观教育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教育工作者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提供理论依据;从现实即实践的角度看,该研究对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校园和谐氛围的建设、家庭中稳定祥和关系的创造、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畅远鹏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一文中指出,“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正确的婚恋观念不仅能帮助他们把握好自己的生活,而且使得他们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四,研究的内容与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结构与水平的变化,加之外来各种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处于可塑期的大学生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之决定的外在活动方式亦发生了改变,某些改变可能具有颠覆性,反映到婚恋观上,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成为了学界研究的切入点。介于大学生婚恋观本身是一个尚需明确确定的概念,所以时下学界对该领域的具体研究焦点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来看,该领域的研究焦点涉及恋爱观、婚前性行为、择偶标准、婚姻家庭观、婚外恋观等,其中,恋爱态度、择偶问题、性观念成为多数学者的研究范畴。

在恋爱上,学业的相对轻松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大学生普遍对之持向往、积极尝试与参与的态度,在校恋爱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股潮流。孔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指出:在过去,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非常谨慎,在选择交往的异性时要权衡多种因素,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开始一段感情;而在今天,大学生更关注谈恋爱是不是能带来快乐,重感觉,较少考虑恋爱的结果,能否成功不重要。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恋爱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继续学业期间谈恋爱弊多利少,会增加父母的负担,还影响人生的进步。有研究发现,随着时尚观念的冲擊,大学生的恋爱价值取向开始从单一价值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演变,他(她)们的恋爱观具有多元性、多维度,突出表现为恋爱态度和动机复杂多元。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有与爱情因素相关的,也有与非爱情因素相关的。基于爱情因素而谈恋爱的大学生是珍爱传统恋情的,秉持“谈恋爱是终身大事,必须谨慎”的观念。非爱情因素中,包括生理需要、寻求刺激、排遣寂寞、排除孤独、好奇、从众等,使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具有随意性和短暂性,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恋爱目的不明确。

研究人员发现十数年来大学生在择偶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择偶自主性的极大增强,大学生们更加崇尚自主与自由的爱情。社科院通过全国性调查发现,在对婚姻问题的选择上,年轻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配偶,已经完全脱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模式。仁金香和陈丰林指出:“‘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更提倡自助婚姻”。二是在择偶方式上,多媒体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使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范围扩大,方式也日趋多样,但也以身边同学和曾经的同学为主要选择对象,其次是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再次是通过网络认识,通过父母介绍的只占极小比例。三是在择偶标准上,更多研究人员认为爱情的真正内涵基本回归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择偶标准趋于理性化,而不是纯粹停留在传统的择偶层面。近十年来,在校大学生在择偶时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与内在条件,至于个人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则不会过于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传统的择偶标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相当市场,“郎财女貌”标准大行其道:男同学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女同学的面容与气质,女同学在择偶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男方父母的经济状况以及对象的当下能力和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情况。可见,在对大学生择偶问题的研究结论上,关于择偶标准争议较大,争论的焦点是传统与现代孰是主体。

在两性观念上,学界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大学生对性行为的看法,主要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试婚的看法获得结论,发现大学生在整体上持开放与认可的态度,当然,男生的认可度高于女生的认可度。黄希庭等学者研究发现,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的学生占比高于30%。朱安新和风笑天在对“90 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调查中发现,46.4%的受访大学生在主观上接受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有研究发现,在两性观念上,男生对自己和对女友的要求不一样。董晓璐认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也有双重标准,不少男生存在允许自己在婚前可以有性行为,却要求女性在婚前守身如玉的双重道德观。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已经走出了传统性道德的樊篱,用宽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性行为;但男生在性观念上持双重标准,崇尚“男尊女卑”,女生则相对保守,这两点又具有传统的色彩。

十三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远离传统走向现代,转变急邃,学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基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四个方面。在社会层面,有传统因素、外来因素、市场经济因素、网络因素等;在家庭层面,有父母婚姻关系、家长对子女婚恋态度、亲子关系、家族观念等;在学校层面,有同龄人示范、课程开放、学校管理等;在个人层面,有大学生自己的外貌、气质、才华、能力等。不同因素,影响到的具体婚恋标的和程度是不同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研究者们不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针对大学生婚恋现象中的不足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多基于学校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或对策:开设专业性课程、举办专题讲座、营造校园文化、利用多媒体宣传,从而引导大学生端正婚恋观、提升婚恋技巧、成功应对婚恋中的问题。

第五,综合评述。对《规定》修订以来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的文献研究分析后可以发现,本领域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研究的一大重点热点,成果累累,问题发掘得当、原因分析深刻、方法具有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研究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缺乏深刻扎实的理论支撑与分析,使研究缺乏深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二是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态度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使得研究面有所变窄,对大学生的引导出现真空;三是多为理论性研究,缺少实践性研究,致使建议和对策的操作性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畅远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3.

[2] 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 仁金香,陈丰林.“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

[4] 朱安新,风笑天.“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J].青年探索,2016(2).

[5] 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茂民学院学报,2006.16(2).

[6] 李民菊.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

[7] 袁永飞.近三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8] 张安慰.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J].心理,2012(10).

猜你喜欢

规定婚恋观述评
从《办法》到《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政策演变的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互联网出版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