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少数民族预科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8-09-17蒋玉兰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模式探讨语文教学语文

摘 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科语文教学又是预科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预科教育的主要目的,并结合语文课程自身主要是“说”和“写”的特点对预科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预科教育;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一、 前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管理办法(试行)》(教民[2005]5号)中提出要推动少数民族预科班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这就促使每个高校都要招收一定量的预科生。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而言较低,高校为了满足招生需要通常会采取降低录取分数线(一般低于高考线20分左右)的方法。因此,大学期间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的升级课程,倾向于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节奏。在这些课程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又可谓是预科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年来出于各种原因,预科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学生的个体基础水平又良莠不齐,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预科班语文教学的需要,所以笔者根据当前预科班的教学模式以及“语文”课程自身教学的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对少数民族预科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 教学模式

(一)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这说明当前的预科教育重在巩固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相关技能的基础实践训练,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提升其政治思想水平。因此在预科期间的教学并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尽可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让少数民族的学生能逐步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承上启下,为他们今后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高校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 “语文”由“说”和“写”两部分组成

我们从小就要求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语文”这门学科可以说主要就是由“说”和“写”这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预科班的“语文”教学大多沿用高中时期“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但在这一教学模式引导下的学生普遍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表达欲望不强烈、写作水平也未能得到较好提升。因此,笔者结合“语文”课程自身特点,从加强学生“说”“写”能力入手,对少数民族预科班新型“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1. 加强“说”的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语文”课程教学的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不愿意自主表达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这是学生长期在“讲授式教学法”下学习的一大弊病,习惯了“老师说、学生写”这一传统学习模式,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减少,表达的欲望也不断减退。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预科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课前十分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在课前十分钟设计由一位学生主持讨论某个核心话题,让所有学生广泛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主持的学生总结,教师可以在结束之后适当加以点评。“课前十分钟”这一活动设计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讨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表达自身观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加强“写”的训练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在对他们进行写作训练时如果只拘泥于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的写作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和培养。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议论文、记叙文等常见文体写作水平的同时还可以鼓励预科班学生进行小说、诗歌、戏剧等的创作,并可以借此开展一系列诸如诗朗诵、小说大赛、戏剧角色扮演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写作不再只是单纯的“纸上文章”,更多的可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载体,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3. 加强学生再创作能力

预科班的教学更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语文”课程中戏剧部分的教学,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对剧本进行改编、演绎,加强学生再创作能力。学生可以就课本中经典剧目进行再创造,如王实甫《西厢记》中《闹简》这一折戏把张生、莺莺和红娘三个人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汤显祖《牡丹亭》中《惊梦》这折戏通过杜丽娘对春色的观赏进而揭露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有着十分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洪昇《长生殿》中《惊梦》一折是全剧情节由“因爱致祸”到“败而能悔”的转折点,运用“延宕”手法,情节起伏且意境优美。与此同时,在对戏剧改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对改编后的剧本进行演绎的过程中更是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创造能力。

三、 总结

总之,对预科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一劳永逸,我们作为教师要持之以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最适合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光英.预科语文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2]张蕾.民族预科学生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3]张珊珊.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08).

作者简介:

蒋玉兰,湖南省邵陽市,邵阳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模式探讨语文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