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语境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2017-03-01汪建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0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汪建丽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摘要:旨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基础上,本文从词汇﹑话语及语篇组织结构两个层面对外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外语教育;跨文化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32-02

一﹑引言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接触会越来越频繁。国际化的社会文化﹑科技﹑商贸交流迅速扩大,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对高校在校生英语教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他们期望获得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输出性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更渴望成功地和英语本族语者双向交流。外语教学在重视语言学习的同时,应加强文化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跨文化语用失误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根据Widdowson的观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语用能力是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使用语言形式的能力。胡文仲指出,语用失误大体分为两种,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某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造成的失误,如study knowledge(学习知识)。后者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牵涉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正如Wolfson所言,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语用失误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造成了误解和冲突,有时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我国生产的“白象”电池和“紫罗兰”牌男式衬衣在出口时受挫,归结于他们的英译名“white elephant”和“pansy”引起的歧义。在西方文化中,白象是累赘无用的东西,紫罗兰则是指女性化男子或搞同性恋的男子。这样商标的产品自然引不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类由语用失误导致的失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究其根源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异同点的敏感度,以及使用外语时根据目的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在现实生活中,它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前提的。

三﹑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探索

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从词汇﹑话语及语篇组织结构两个层面进行。

1.词汇。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基本要素,文化差异必然在词汇层面有所体现。大量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内涵,学生就不能完全掌握词语所承载的全部信息,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教师应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21世纪研究生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听写部分有这样一句话:Sipping black tea every day can be very helpful to the health of your teeth.指导学生做该项练习时,我们可用black tea(红茶)为引子,比较汉英语言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红色”在汉语中内涵丰富,在传统文化中,它是婚礼的主色调,主要指“喜庆,好”,例如:“开门红﹑红红火火﹑红光满面﹑红得发紫﹑又红又专”等;“红色”也有贬义的用法,如“眼红”。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们对红色特别的文化情结。相比之下,英文中“red”远不如汉语中的“红色”意义丰富。再看“黄色”,在中国的古代,“黄色”被看作是帝王之色,“黄袍加身”意指称帝为王。在汉文化中,“黄色”意味着“吉利”,如“黄道吉日﹑飞黄腾达”;“黄”也指失败,如“那桩生意黄了”;“黄”还指“气色差”,如“面黄肌瘦”;在现代汉语中,它还指“低级情趣”,如“黄色电影”;近年来,借入语“yellow page”(黄页,美国按不同的企事业分类的电话号码簿)也频繁出现。英文中“yellow”意义相对贫乏,大多数语境中是本义。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内容截然不同,这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将汉语某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于英语。据统计,英语中很多内涵丰富的词源于圣经。外语教师需要研读圣经,熟知其中的典故,方能在语言文化教学中游刃有余。

2.话语及语篇组织结构。由于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在谈话中要避免涉及年龄﹑婚姻﹑工资﹑宗教信仰及政治倾向等话题。事实上,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了从言语还从肢体语言获取信息。由于人类情感的共性,不同文化中的一些肢体语言是相通的,如:微笑﹑哭泣。然而,有些肢体语言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却是大相径庭。在21世纪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里有一篇课文:For the Love of Language(热爱语言)。学习这篇课文时,展示一些与肢体语言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其含义,然后比较汉英文化中部分肢体语言的微妙差异,并结合事例介绍一些英美人士特有的手势语以及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际距离和个人空间,使学生能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英文请假条无一例外都是按汉语思维来写,即先讲原因再提请假。很多人说英语或英文写作时总是先用汉语思维反应出中文句式,再翻译成英语相应结構,实际上是汉译英的句式转换过程。若转换不当的话,中国式英语也就不可避免了。语言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中很常见,尤其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母语的正迁移有助于学习,母语负迁移则是外语学习的一大障碍。汉英两种语言隶属不同语族,结构差异很大,这使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尤为突出,英语初学者常把汉语表达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去。为了克服这种困难,教师通常会让学生牢记一些英语表达规则,诸如英语中地点的表述是从小到大。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规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高级阶段的学习者,教师宜引导他们比较汉英语言结构的异同,并透过语言现象分析本质,让学生意识到汉英语篇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别根源于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研究表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文化精髓。将人与自然视为合谐统一的整体,这使我们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形成了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奉行集体主义及中庸之道的传统处世哲学。因此,我们在表达时倾向谦虚﹑含蓄和迂回前进;习惯于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相反,西方人坚信人类能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强调人的能动性和个体性,处世更积极。在语言表达方面一般习惯于开门见山,首先讲出关键内容,以引起对方的重视。遣词造句有以下特点:先结果后原因﹑先结论后理由﹑先表态后事例﹑先概括后叙述﹑先整体后细节。学习者从句子入手,进一步延伸到段落﹑篇章,进行大量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语感会增强,同时,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需要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外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必须研究相关的语言文化,切实提高自身的汉英文化修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文化教学渗透于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 Knowledge of laguage &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1989,(2):128-137.

[2]毕继万,张占一.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1,(5):74-7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4.

[4]戚雨村.语言·文化·比较[A].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3-26.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