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2018-09-17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范先生通俗刊物

主持人语:2017年12月10日,范伯群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学界痛失一代长者,我们痛失了最敬爱的先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栏目创立于2009年,迄今恰满十年。从筹备到建设,栏目得到了范先生的大力支持。开栏范先生即赐稿《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将改变文学史整体格局》。栏目建设过程中,范先生多次慷慨赐稿,并不遗余力地为栏目约稿、组稿,与编辑共同策划选题,向学界推荐刊物。刊物迄今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先生温暖的关爱、点滴的提携、殷切的期待和不断的鼓励。2017年9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举办“栏目十年纪念”会议期间,86岁高龄的范先生亲临会议,并肯定栏目“坚持了十年,是不简单的”,而对自己这些年来为刊物所做的一切,只字不提。范先生是刊物最热心的作者,也是最忠诚的读者,对于刊物今年推出的“栏目十年纪念系列”以及纪念论文集的出版,非常关心。先生去世,至交、好友、亲人、学生纷纷撰文纪念。这些回忆,不仅是纪念先生仰之弥高的学术情怀、钻之弥坚的学术信念,也不仅是追忆先生充满坎坷却不失大爱的人生历程,更是十分珍贵的学术史史料,在通俗文学学术史研究中,必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为给后人留一份信史,也为学人留下一份情怀、一份鼓励、一个信念,我们本期特别策划了“范伯群先生纪念专号”,同时作为“栏目十年纪念系列”的组成部分贡献学界。本期专题我们力图多角度呈现先生不凡的一生:从研究到生平,再到先生人生及学术道路上的各个侧面,大家慷慨赐稿,其中的情义令人感动。《通俗作家对军阀混战罪行的谴责——以〈政海〉〈甲子絮谭〉为中心》是先生的遗作,也是先生通俗文学“富矿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张春帆的《政海》、包天笑的《甲子絮谭》对直皖战争的不同书写给予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还对俞天愤、严独鹤、程瞻庐、范烟桥、顾明道、江红蕉等人以这一题材为中心的短篇小说,进行了统揽。这些分析,既是文学表达,也是社会史分析,更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呈现——诚为“富矿”。范先生生命中最后的岁月,陈霖老师曾为其做过大量访谈,《“保住智慧的元气”——范伯群先生绘像》一文,以旁观者视角,追述了先生充满坎坷的生活历程和成就卓著的学术生涯,以先生之口,为先生绘像——学术不仅是范先生“培育和保持智慧的元气的方式,也是他生命展开的过程”。文字体贴而富有才华,特别是对先生精神气质之精准把握,将血肉丰满的范先生,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陈霖教授回忆了他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点滴,撰写了《怀念与范伯群先生谈话的时光》,细微之处,照见温暖。徐斯年先生和曹惠民先生与范先生共事多年,徐先生从范先生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三个标志性事件——两卷本《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以及《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化互文研究》(上、下)的出版——为脉络,评价了范先生的学术史贡献,也回忆了与先生交往的点滴。曹惠民先生与范先生相识、相处40年,以“写好了‘人’字的人”高度评价范先生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中的过人之处和巨大贡献,也回忆了范先生给予他个人的诸多帮助。徐德明、季进、章俊弟都为先生的学生,分别从范先生与曾华鹏先生的友谊、通俗文学研究与海外汉学的联系与影响、学术出版三个方面,回顾了范先生的学术道路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帮助,感人至深。李楠是范先生的“门外弟子”,深受先生的帮助、鼓励与提携,她认为范先生无论是待人接物、对学术的执着以及敬畏,都不属于当下这个浮躁粗糙的时代,先生是“老派”的学者,他与贾先生的师生情谊以及对贾先生学术精神的传承,令人动容。学术是贯穿范先生一生的命题,撑起了他“有意义的人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如此大手笔策划本期专题,既是眼光,也是魄力。我谨代表苏州大学通俗文学学科表示由衷感谢,并以此,向先生不朽的学术精神和高尚人格,致以由衷的敬意!

猜你喜欢

范先生通俗刊物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斗室斟字句 译海起歌声—— 记音乐家、翻译家、作家薛范先生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怀念范先生
抢劫进了演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