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2018-09-16陈佳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探索初中数学

陈佳云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既结合学生实际,又要遵循渐进和遵守可接受性原则。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72

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教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的发展。分层教学具备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真正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向全体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局面,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学习其他学科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运作与实施

1. 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5%、55%、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做必要层次之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 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

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相联系的过程,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按教学内容分层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能够比较全面、及時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万物,同样教师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和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可以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蔡 丹,李其维,邓赐平.数学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工作记忆特点:领域普遍性还是特殊性?[J].心理学报,2013(2).

[2] 罗少成,景 敏.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情感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

[3] 张夏雨,喻 平.不同学业水平学生数学问题图式的差异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1).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初中 322000)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探索初中数学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