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闺蜜相伴养老传奇友谊从青丝到白发
2018-09-16□朝阳
□朝 阳
她们喜欢在一起玩自拍,也会相约看球赛而兴奋地呐喊,更会在一个被窝里聊八卦到深夜……她们不是“80后”,也不是“90后”,而是3个“殿堂级闺蜜”——到2018年,王惠玑94岁,郑秀惠90岁,王雪仪也已89岁,这3个闺蜜相识67年,感情深厚。白发苍苍的时候,她们做出一个美丽的约定:于2016年6月相约住进老年公寓,相伴晚年。
好闺蜜相伴:从青丝到白发
王惠玑出生于1924年,原籍福建泉州南安市,早年就读于当地的泉州国立海疆学校。读书期间,王惠玑参加了学生运动,1947年转入地下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一度负责晋江县(现为泉州晋江市)组织部、安溪县妇联等工作。上世纪50年代,王惠玑到泉州师范学院支援学校的建设,担任学校副书记、副校长。从那以后,她一直待在教育岗位直至离休。
王惠玑年轻时,性格活泼外向,参加南音乐队,学会了唱南曲(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流行于中国南方)。早上起来,她就跑到山头或田里,边看风景边唱南曲,业余时间会约三五好友下棋。有一段时间,她到福州北峰工作,在那里学会了养牛、挤牛奶、做米粉,还跟当地老婆婆学拔草、晒谷子、分粮食。
王惠玑人缘好,朋友多,特别要好的是王雪仪和郑秀惠这两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她俩也是泉州人。1951年,三人都在当时的晋江县委会工作,县委会里只有10多人,女性很少,当时只有20岁出头的三个好朋友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她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休息日也会一起出去玩。
三姐妹的感情好到什么程度?王雪仪和郑秀惠竟是在同一天结婚的。当时刚结婚不久的王惠玑,作为过来人见证了好姐妹的幸福时光。那场婚礼很简单,只是大家围坐着聊天喝茶吃点心,但多年后,她们仍记得,当时新娘子穿什么衣服,大家都说了哪些祝福的话……
三姐妹相处不到半年,1951年4月,王雪仪被调派到新单位。为了纪念这段短暂又难得的友情,她们相约到最好的照相馆拍下一张珍贵的合照,照片中还有她们的另一个好朋友苏淑媛。
多年来,王惠玑、王雪仪和郑秀惠因工作关系,分别辗转于福建永春、德化、南安、福州等多地。当年通信不便,但无法阻断她们的友情,三人想尽办法用书信联系,偶尔还会打打电话。
王惠玑有时出差到福州,会去探望在那里工作的郑秀惠。郑秀惠知道好姐妹喜欢吃福州当地的锅边糊和鱼丸,每次相聚都会带她去吃。郑秀惠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话不多,两人在一起时,经常是她听王惠玑讲。王惠玑总是笑着说:“见到你,我就变成话痨了,什么都讲,连早饭吃什么也讲。”郑秀惠说:“只要是你讲的,哪怕再琐碎我也爱听。”
虽然不能时刻相伴左右,但王惠玑、王雪仪和郑秀惠还是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青春与成就。转眼,她们都到了退休年龄,离休后的王惠玑和老伴入住泉州市圣湖小区;巧的是,王雪仪也住在这个小区。一生丰富多彩的王惠玑离休后也闲不住,她和王雪仪还有同小区的黄老太太一起学打门球,不仅到泉州各地参加比赛,还参加了福建省和广东省的门球赛,并获得第二名的佳绩。在多届福建省老年运动会中,王惠玑夺得射击第一名、气步枪第二名,王雪仪也在射击比赛中获奖。
王惠玑、王雪仪和黄老太太成了小区里有名的“三仙姑”,能文善武,给很多年轻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住得不远的郑秀惠也会经常来探望她们,比赛时,郑秀惠就成了后勤人员和拉拉队员。
好闺蜜相约:共度晚年情意长
近些年,王惠玑、王雪仪和郑秀惠各自的老伴都先后去世,她们互相扶持着,慢慢走出悲伤。静下来的时候,她们谈得越来越多的内容就是,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
“儿孙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能陪我们聊天说话的时间并不多,虽然物质上能够得到满足,但精神上还是会觉得空虚。”王雪仪的话,引起王惠玑和郑秀惠的共鸣,她们都子孙满堂,有保姆照料,但儿女们因工作太忙,除了嘘寒问暖,和她们谈心的时间相对比较少。郑秀惠听力不太好,如此一来,本就性格恬静的她,和家人的沟通就更少了,难免觉得孤单。
王惠玑说:“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多点自由和空间,他们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压力不小。我们何不一起住到养老院去,互相做个伴,就像年轻时一样过集体生活,肯定开心。”王惠玑的提议得到王雪仪和郑秀惠的一致赞同。于是,三个老姐妹忙开了,打电话咨询,托朋友打探,终于相中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乌山下的泉州市江南老年颐乐园老年公寓。
但她们的想法遭到儿女们的反对。王惠玑的儿女们甚至连续几天聚集到老人家里开家庭“紧急会议”:“妈,现在条件这么好,您又不是没人照顾,住到老年公寓像什么话啊?”“您一个人去老年公寓住着,我们怎么舍得,也不放心啊。”
面对儿女们的种种劝阻,王惠玑既理解又感动,但她依然坚持要去老年公寓。王惠玑开玩笑地对儿女和孙辈说:“我又不是出国,你们随时可以来看我,要是谁一个星期都没来看我,我会生气哦。”
王雪仪则是这样对自己的儿女说:“你们放心,我会每星期打个电话回来,向你们‘报告’我的情况,你们也可以随时来‘监督视察’嘛……”
没办法,王惠玑、王雪仪和郑秀惠的儿女们只好相约前往老年公寓“探路”。见老年公寓环境优美,还有厨房、健身房、超市、理发厅、阅览室、歌舞厅和游泳池等,条件这么好,儿女们终于放心了。
2016年6月,三个老姐妹如愿以偿地住进了老年公寓。为了方便相互照顾,三个老姐妹的房间紧挨着,分别住在408室、409室和410室。王惠玑把当年她们年轻时拍的照片挂在房间的显眼处。看到照片,三姐妹不免感慨:“要是苏淑媛也能一起来住就更好了,她89岁了,离不开家里,不过她说会常来看我们的。”
三个老姐妹很快就适应了老年公寓的生活,干什么都形影不离。老年公寓里住着1000名左右的老人,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老人,王惠玑她们和很多老人交了朋友。老年公寓里有很多房子为欧式风格,王雪仪拍了不少照片,她说:“我儿子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很多人还以为我们这帮老太太去国外旅游了呢。”
“这里又不比国外差,只要我们在一起,天天都像在旅游。”一向话不多的郑秀惠,到了老年公寓后性格开朗了不少,也变得比较健谈了。
快乐三姐妹:开启“新型养老模式”
儿女们怕老人住进老年公寓后无聊,都给她们买了平板电脑。面对这种新事物,王惠玑她们都能接受,玩起电脑来也“眼明手快”的,不输年轻人。吃过早饭,三个老姐妹就坐在长廊里,捧着平板电脑玩。王惠玑喜欢玩连连看,王雪仪喜欢打麻将,郑秀惠则喜欢玩消消乐。有时,她们会到歌舞厅,最爱唱《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到动情处,三人会情不自禁地互相搂着肩膀,热泪盈眶……
王惠玑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有我们自己喜欢的歌,旋律一响起来,就感觉当年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涌现出来,我们三个人写的每封信、逛街时买的每件衣服,都牢牢记在心里。”
儿女们的电话,也是老人们每天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电话里讲的都是零星琐事,但她们都会彼此分享:“我儿子说,孙子考了第一名,问我该给孩子什么奖励,你们出出主意。”“儿媳妇去澳大利亚,说要给我们买雪地靴,你们喜欢什么颜色?”
这些小话题会让王惠玑、王雪仪和郑秀惠讨论个大半天。有的老伙伴会问她们:“你们三个人像小姑娘一样,天天黏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你们都在聊什么呢?”王惠玑笑着回答:“咱们是大半辈子的铁闺蜜,都是‘90后’,‘90后’爱聊什么,你们猜猜看?”
王惠玑她们想家了,想孩子们了,就会回家去看看。大多数时候,她们都是结伴回家,然后再约好时间一起回老年公寓。
“回家住几天,感觉像读书时放暑假和寒假,家里虽然好,却也总惦记着回老年公寓,想早点见到老姐妹们。”王惠玑说,每次回到老年公寓,她们都会带一些好吃的回来给大家分享。
在王惠玑的带动下,王雪仪和郑秀惠都爱上了体育,每逢有重要的体育赛事,她们就会聚在一起看,每一次她们喜欢的球队进球得分了,就会像年轻人一样高兴地呐喊。老年公寓有作息时间,有时球赛直播时间太晚,待工作人员巡房离开后,她们会悄悄挤在王惠玑的房间里看球赛。“那感觉就像小时候逃课出去玩一样,惊险又刺激。”王雪仪说,有两三回,她们熬夜看球赛,被工作人员逮个正着,三个人只好像犯了错误的小孩那样,乖乖地回房熄灯睡觉。
王惠玑对体育的爱好可谓身体力行,只要天气好,每天要步行一个半小时,她还会拉着王雪仪和郑秀惠一起步行锻炼。
三个老姐妹还会一起练太极拳和太极剑等,每次她们排成一行有模有样地比画着,都会成为老年公寓的一道风景,从而引来很多老人围观,有的老人还会当场“拜师学艺”,跟着她们练。
“在一起就是缘分,我们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共处时光。”说起这份姐妹情,王雪仪深有感触。她说2016年冬天,自己受凉感冒发烧,怕儿女们担心,她坚持不让两个老姐妹通知她的家人。王惠玑和郑秀惠怕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照顾得不够细心周到,就坚持亲自在病榻前照顾王雪仪,端水送药。王惠玑说:“别人照顾,哪有我们照顾得好啊,你爱吃什么,衣物都放在哪里,人家不知道,我们最清楚了。”在老姐妹的悉心照料下,王雪仪两三天后就康复了。“咱们年轻人发个烧也要窝好几天呢,王奶奶恢复得好快啊。”专门负责她们楼层的工作人员小徐姑娘说,“自从住到这里,我觉得三位奶奶都年轻了,气色好了,身体也棒棒的。”
“只要心态好,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咱们都会越来越年轻。”王惠玑说,“你们没发现我的黑头发多起来了吗?哈哈……”
2018年3月20日,北京的30多名老人来老年公寓做客。王惠玑她们作为主人热情接待。谈到养老模式,王惠玑说:“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但我们不妨做一些新尝试,像我们三个人这样,相互结伴、相互扶持,在这里过着既自在又舒心的日子,还减轻了儿孙们的负担,这也不失为一种养老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