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进行统筹集约共享建设的思考
2018-09-16宋亮
宋亮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应以统筹建设为核心,遵循集约原则,全面实现共享,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做好流程再造,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集约建设和统一运维;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和服务全面共享。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统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38-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providing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whole idea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tensive, comprehensive shar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make overall plann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 optimizing proj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It also should make intensive construction and unifi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keep the unified data standards, share the data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formatization; overall planning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积极探索寻求如何进行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网站、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等原因,出现了很多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对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通过对部分“211工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采取了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网络检索、文献查阅等方法。调查结果显示: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概况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已经实现100%覆盖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以及场馆区等主要场所的有线网络,85%的高校提供覆盖办公区和教学区的无线网络,50%的高校学生月上网费用在10-20元之间。各高校平均带宽485.14M,70%的高校宽带出口利用率基本维持在50%以上。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各院校的出口宽带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科研需求,但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应用逐步增加,急需进行网络出口带宽扩容。从校园网主干带宽利用率来看,校园网的整体使用率较高,出口带宽尤其需要扩容,将近80%的学校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对出口带宽进行扩容。目前,47%的高校校园网出口使用的是IPv4地址,而在IPv4地址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的情况下,应该尽早申请IPv6地址,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信息系统和网站概况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发建设了信息门户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邮件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基础应用系统,能够支持学校各业务顺畅运转的人事、教务、科研、财务、资产、学生、后勤等信息管理系统: 88%高校建立了覆盖全校校园安全监控系统,74%的高校建立科研管理数据库,63%的高校建立统一数据交换平台,58%的高校开通了微博或者微信官方账号,53%的高校建设了可交互网络视频会议系统,68%的高校提供一个账号支持两个或多个设备上网。
(三)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概况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方面,大部分高校的都建成了以网络中控型多媒体教室为主的公共多媒体环境,并有部分高校建成了支持互动讨论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教室。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全校性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各学校都在积极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很多高校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各种支持、如建设资金、开发工具、技术培训和一些其他技术支持等。
(四)网络安全建设概况
各院校的校園网经常会遇到网络蠕虫及DDOS等病毒的入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被日益重视。信息安全是健康网络的基础,71.4%的高校配置了统一的防病毒系统,45.0%的高校对校园网进行入侵检测,37.7%的高校制定并实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只有少部分高校进行了安全测评认证并达到二级资质。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并已经作出相应的规划。
总的来说,各高校都相继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处于数字校园的建设期,即将迈入智慧校园的成长期,要抓住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实现创新发展这个核心,把“互联网+教育”理念贯穿于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尽快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跨越[1]。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形成原因
虽然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一)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很多高校有多个教育信息化实施机构,这样不利于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另外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往往在学校内部往往比较边缘化,协调其他部门合作不太容易,没有统筹力度。而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往往只从自身需求出发,这样学校中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教育信息化实施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多头独立建设应用系统和资源,这样的后果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例如会议室管理系统,学校办公室建了图书馆建,资产处建了然后某学院又建,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
(二)资源多头重复建设,效益不高,且带来网络安全
高校内部对于各职能部门间信息资源规划缺位,各部门以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导向进行应用系统建设,往往不会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开发,这样就导致了各系统之间兼容性较差,数据异构现象严重,格式产生冲突,数据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也会比较差。这样独立开发的应用系统往往不具备开放的操作接口,难以统一进行系统集成。业务系统的逐渐增多后,整体性差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难以做到数据共享。这种“高耗资、低效益”的现象,造成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不够,增加了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壁垒,没有实现学校各业务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严重影响了高校信息化建设效果[2]。
以某211高校为例,面向全校服务的业务系统共有74个,由学校信息化部门统筹建设和放在信息中心托管的比例只有36%,有64%的业务系统都还在二级部门管理,有自建服务器的,也有非在校内和非学校IP的所谓“两非”网站,这就意味着需要各自承担网络安全工作,没有统一防护和管理面。
(三)重视前期投入建设,轻视后期运维服务
各高校前期建设投入较大,而运维经费投入很少,很多信息化项目成了一次性工程。实际上,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期是一年的话,运维期至少有五年甚至更长,而恰恰是运维期间,信息系统的价值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而运维过程必须保证一定的人力、资金投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外知名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的比例是1:3,运维经费远远超过建设经费,而在国内高校,目前建设经费普遍远高于运维经费,由此可见目前高校运维投入远远不足[3]。
(四)新技术应用滞后
“互联网+”时代,以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展迅速,而这些技术目前在高校中的应用相对滞后[4]。在教育信息化在高校推行之前,很多学校并没有独立的教育信息化实施部门,严重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与企业在商业环境下对新技术研究的探索相比,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明显反应迟钝和进展缓慢。目前虽然学校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却还不能有效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持;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今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移动应用占据绝对主流,不过目前状况并不乐观,很多高校的应用系统不支持移动应用。这样的结果就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技术前瞻性,滞后于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不能很好的为师生提供泛在的智慧校园服务,不能够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用户服务。
(五)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除了前面提到的由于分散建设带来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之外,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对于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也会带来严重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代表着容易忽视对信息资源的保护,高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而目前高校各部门往往没有专职信息化技术人员,都是由管理人员和教师兼职做信息化工作。这些人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技术培训,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及时提高,可能造成一些错误的操作,可能会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很多问题[5]。另外高校对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没有办法购买安全设备,也就没有办法构筑安全放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
可见,教育信息化之所以出现这些突出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建设,多头分散建设,不能形成合力是最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遵循统筹集约共享的思路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统筹、集约、共享”原则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
把统筹、集约、共享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贯彻到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应用建设、系统运维和应用服务等全流程,着力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中的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整体推进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高校信息化建设往往需要协调学校多个部门,组织各类人员和调动各类资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全局性工作,需要站在全校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实行自上而下的推动策略。因此,要建立学校层面的决策机构,从学校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教育信息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推动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共享。应该和国家层面保持一致,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决策机构,组长由书记和校长担任,其成员来自各个核心业务部门。信息化执行部门作为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落实相关决策。要尽可能地将信息化职能部门合并整合为全校唯一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完善、发布相关制度,层次清晰,权责分明,沟通顺畅。这样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统筹规划,做好流程再造,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实施,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维,其中规划是信息化项目建设所有环节中的起点,决定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整个方向,是重中之重。在项目申报中,由学校各部门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信息化执行部门汇总后进行统筹规划,编撰整体年度计划,并报决策机构审批,审批结果将成为信息化项目立项依据。这样学校各部门就不再有独立申报独立建设的权限,而是必须根据自身需求,仔细考虑要申报的项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得到立项。信息化执行部门这个过程中要反复论证,仔细选择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的立项审核采取联合评审制度,由信息化管理部门、经费主管部门和财务以及资产管理部门组成联合评审组,来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评审。在信息化项目评审过程中,信息化执行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技术性评审,专家评审结果直接作为项目立项的依据,不能通过专家技术性评审的,不能立项。项目验收时,信息化执行部门和项目执行部门联合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专项技术评审,不能通过专家技术性评审的,不能验收。这样通过规划、申报、实施、验收、运行五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部门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监督作用,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集约建设和统一运维,提高投资效益和服务质量
基于集约建设的思想,全校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由信息化管理部門负责建设,各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公共资源,已经建成的,能够迁移到公共平台的要迁移,可以提高公共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各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往往一个服务器支撑一个业务系统,服务器CPU运行占用往往不到15%,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而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虚拟化云平台技术,在一台服务器上可以运行多个业务系统,CPU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0%[7]。集约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建设经费效益。
统一运维是指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建成后,应用系统的后期运维护管理工作由信息化执行部门来承担。对于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系统,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分步走,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实现统一运行维护。利于整合IT运维中可能遇到的多方问题,由多对多改变为一对多,以统一的服务模式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免除杂乱的问题困扰。也能够提供更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系统问题,对IT的发展有很好的前瞻力,可以提前做好多方面技术准备。
(四)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和服务全面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发展提供助力,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统一数据标准并建立学校共享数据平台。应该全力推进数据标准统一工作,实现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才能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迈进。在统一数据标准的前提下,高校要建设学校统一的数据平台,智慧校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建立全校唯一的统一的数据平台,这是数据整合的核心,是彻底解决各部门信息割据和数据孤岛的利器。在统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数据是基础,服务是目的,要在统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上要提供各种开放式和可定制的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各种方便易用的服务,各部门开展协同办公奠定基础,同时大数据研究为决策支持提供服务。
四、结束语
信息化工作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开展起到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要解决各种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路就是以统筹建设为核心,遵循集约原则,全面实现共享。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一是建立健全从上到下管理体制,保证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规划的完成,建设资源的协调等全局性工作;二是科学制定全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实施;三是制定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8]。只有严格遵循和科学落实基于统筹集约共享思路下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烈,等.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8):33-36.
[2]李春兰,等.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7):29-31.
[3]黄瑞,等.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3:57-63.
[4]周舒,方忠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0(06):22-24.
[5]梁军,等.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2):464-466.
[6]黄河清,等.国土资源信息化统筹建设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6):45-47.
[7]赵学敏,等.混合云计算模式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新思路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7-9.
[8]李雅琴.CIO: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管理机制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