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8-09-15吴美玲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法治精神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權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精神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可见,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应更加需要重视法治精神的培养。而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处于学习的阶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八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让教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公民,促进祖国的发展,提高祖国的国际形象。

一、 运用课本教材,渗透法律内容

课本教材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元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尊重自由平等》的时候,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飞在天上的风筝希望挣脱线的束缚,于是就向上天许愿。突然,一阵大风吹过,风筝的线断了,可是风筝却再也飞不起来了。然后,我向学生们提问:

(一) 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为什么就飞不起来了呢?

(二)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自由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

之后,学生们开始了自主思考这个探究问题,并且结合着我的引导,得出了以下结论:拥有自由,确实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而是相对的自由。无限制的自由会将这个世界带入混乱,届时只有强大的组织形式才有所谓的自由,而作为平常的人会彻底地失去自由。学生由此认识到了法治的重要性。

可见,通过这些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启发,学生对法治精神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运用,渗透法律知识,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习感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和法治精神建设原则,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参与,使抽象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例如:在讲授《维护正义公平》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本课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我就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创设了一个有关法庭的生活情境。

我假设了一件案件,如财产纠纷案,被告人侵占了原告的土地,并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和陪审团。接着,我会向扮演法官的学生提供相关法律,并帮助他进行判决。同时,我还在陪审团中安排了两个被告人的亲戚。最后,这个情境活动在我的指引下正式开始了。首先,我提醒“原告”,为了公平起见,应该让陪审团中“被告人的亲戚”退出法庭。接着,双方的律师开始进行辩论,结果是原告的证据不足。这时,我提醒“法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成立的无罪判决。

通过这个生活情境,学生表示: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这节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更体会到了法律与公平的重要性,进而使法治精神在他们的内心中进一步加深。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法治精神的认知。

三、 举办法治活动,提高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单纯地用来考试的课程,法治精神的培养也不是通过单纯的法律知识传授完成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中教授学生知识,也应该积极地举办法治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些法治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起到良好的主导性,确定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完成,并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

例如: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后,我特意抽出了一节课的时间举行了一场关于“德治好还是法治好”的辩论比赛。正方支持法治好,反方支持德治好。接着他们就在我的引导下,开始了辩论活动。

正方:法治可以惩恶扬善,是最公平的治国手段。

反方:德治不仅可以惩恶扬善,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和行为。

正方:法治可以保护人的人权,并强调社会义务,追求公平和正义。

反方:德治不仅有这些,它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的整体价值和长远价值。

……

最终,我终止了这场辩论赛,并对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德治确实可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德治对人的要求很高,所以不能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进行要求,所以在对付极端的犯罪分子,和维持社会公平时,德治就很难起到显著的作用了。而法治依靠的是国家的法律,并且有国家暴力机构的支持,所以能够更好地维护人们的自由平等,社会的公平正义。综上所述,德治与法治各有优势,在维护公平正义大的方向上我们应该以法治为主,而在生活的细节上,如培养人的正直品格,就能够让德治大显神通。”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法治,还了解了德治,更强化了法治精神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生明白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公民,进而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

[2]殷荣甫.初中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吴美玲,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精神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依法立言循法执论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