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果成熟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018-09-15梁波包国光
梁波 包国光
摘要:提出了一种技术成果成熟度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包括技术功能、技术创新、技术价值等3类一级指标和技术有效性、技术可靠性等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自行设计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为科技管理、特别是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操作工具。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系统各研究所22个技术成果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套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技术成果成熟度;技术成果转化;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8.03.001
技术转移转化是科技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外科技管理工作的难题。如何判断一项技术是否成熟,是否能够转化为实用化的产品、商品,是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工作的前提。对于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特别是专门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人而言,具备和掌握一套简单、实用的技术成果评价工具,十分必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少,主管部门也曾颁布过相应的国家标准[1],但来自科技管理一线人员经验,通过归纳、提炼的方法并不多见。本项目是在30余位从事科技管理实际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研究,经多次反复研讨完成[2]。
1 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指标设计
1.1 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和指标设计理念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将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大类[3]。本文所说的“技术成果”就是其中的应用技术成果,指为获得新的技术工艺知识和应用形式,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主要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试验和应用推广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产品及技术标准等,包括可以独立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
根据2015年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4]。本文将这里的“科技成果转化”称为“技术成果转化”,即将技术成果的潜在价值通过技术-经济创新而实现向现实生产力过渡,将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过程。技术成果转化过程是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单纯是科学技术开发应用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管理、政策、环境等要素的综合创新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成果认定阶段。技术成果以某种形式经过某些机构的“检验”或“评价”,被确定为“可应用成果”,进而进入转化渠道,向可能的潜在使用者发布信息。技术成果的拥有者可以将其通过政府机构、技术市场、成果信息网站、科技成果交易会或亲自到使用单位洽谈等形式,向使用方或转化推广方发布。本研究就是为这一阶段提供一套简便易行的评价标准。
第二是成果选择阶段。技术成果被某个可能的使用者或推广者发现、挑选,使用者通过对技术成果的了解、考察、决策等環节,决定采用这个成果或决定推广之。使用者或推广者根据自身的需要,挑选技术成果用于现实生产,来创造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
第三是成果转化阶段。使用者或推广者将技术成果引入到某种实际应用过程,实现技术成果的潜在价值,完成技术成果形态的转换。使用者或推广者将技术成果引入到实际生产领域,发挥出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体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功能。
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往往很不通畅,尽管各种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少有权威性和准确性,但普遍的看法是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关键的因素是许多技术成果的可用性、实用性、适用性较差,从供给侧角度看,根本原因是技术成果成熟度不够。
1.2 评价指标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所谓技术成果成熟度,是指技术成果本身所达到的实用化水平或可实现转化的程度。为了准确衡量技术成果成熟度,设计一套全面、具体、明确、有效、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技术成果可以转化的程度,是成功实现转化的先决条件。
本研究的任务是正确有效地选择衡量技术成果成熟度的指标种类和范围,确定最少的实用化评价指标,构建一个评级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指标的类别和数量进行论证,并赋予这些指标不同的权重;设计一个对某项技术成果进行衡量评价的打分表,通过分值判定其可转化性程度。这里仅仅从技术自身出发来认识和测定技术成果成熟度,不考虑技术外部环境因素(市场景气、资金、人才等)。
2 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赋予方法
2.1 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评价指标是针对被评价对象(技术成果),能够正确地衡量出其某种特性的有无、以及大小程度的基准要素。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考察与技术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相关性高、必要且容易确定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技术成果拥有的本质因素,它们决定技术成果的“用处”或“功能”;二是技术成果的特性与其它同类技术相比较的相对因素,它们决定技术成果的“水平”或“先进性”;三是技术成果显示出的可能优势因素,它们决定技术成果的“价值”或“意义”。
我们提出技术功能、技术创新和技术价值等3类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表1)。
表1 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技术功能 技术有效性
技术可靠性
技术适应性
技术成果形态
技术成果阶段性
技术标准化
技术独立性
技术兼容性
技术创新 技术新颖性
技术先进性
技术独特性
技术价值 技术周期
应用前景
政策关联
技术战略地位
具体含义为:
2.1.1技术功能指标
评价衡量技术成果可完成技术任务的综合能力,即具备什么性能、能完成哪些技术任务、在什么条件下、实用性状况等方面达到何种程度,包括8项指标:
技术有效性:完成技术任务或解决技术问题的效果,即能不能用,可分为强、中、弱三个档次。
技术可靠性:是否安全可靠,即技术成果应用时能否重复、稳定、安全地使用并发挥作用,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技术适应性:应用时对生产环境和条件(气候、温度、压力、原料等)的适应能力,或者说要求环境条件应具备的高低程度,可分为强、中、弱三个档次。
技术成果形态:技术成果的存在方式或者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技术应用的成本和时间,是短期内即可使用、或者是需要进一步开发后才能使用,可分为成套工艺、样机、专利或方案三个档次。
技术成果阶段性:已达到的应用程度,它直接决定成果投入使用的速度、成本和时间,决定着应用的领域和场合,可分为批量、中试、小试三个档次。
技术标准化:技术成果总是新东西,它在应用时与旧的使用规范是否接近或一致,也影响着技术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技术成果的标准化程度,是衡量技术成果与占优势的、占统治地位的通用行业技术标准的接近程度,可分为完全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三个档次。
技术独立性:对相关配套技术的依赖程度,影响该项技术成果的适用性。技术独立性衡量技术成果在应用中不依赖于其他技术的程度,即使用不以某些特定的技术为前提条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技术兼容性:技术兼容性是衡量与原有的同类功能技术的匹配与融合程度。即可以支持较低水平的同类技术的能力特性,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2.1.2技术创新指标
评价技术成果在国际和国内的新颖程度和先进程度,即衡量与其他同类技术相比较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包括3项指标:
技术新颖性:技术成果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新”, 表现为与已有技术的不同, 可分为原始创新或重大突破、一般创新、对已有技术的改进改良三个档次。
技术先进性:与同类技术相比,技术成果水平达到何种层次,领先同类技术多远,可分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三个档次。
技术独特性:技术成果具有独特之处,表现在解决技术难题时所独有的方式、方法、途径,可分为产品或工艺上独有、产品或工艺的关键环节上独有、仿制或消化吸收三个档次。
2.1.3技术价值指标
技术成果总有它的价值和作用,与同类技术比较,其价值和优势明显时才更适于转化,即投入应用后在企业、行业或区域的技术体系中可能产生的价值,包括4项指标:
技术周期:根据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初创期行业、产业技术较为缺乏,技术应用相对容易;在行业产业成熟期和衰退期,技术相对过剩,应用则较为困难。技术成果生命周期可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档次。
应用前景:技术成果可推广应用的范围以及对应用区域带来的收益程度,即可能的需求程度、推广价值,以及对区域经济技术或行业经济技术的促进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政策关联:技术成果的转化状况和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关联程度。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支持的技术成果,在转化中自然受到重视和支持,否则将受到限制。分为政策扶持型、中性、政策限制型三个档次。
技术战略地位:技术成果应用在行业和地区技术发展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2.2 评价指标权重赋予方法
在技术成果评价实践中,各项指标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平均的,即它们有不同的“权重”。如何给各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是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有效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的难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方法较多,这里采用比较通用的系统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并参考特尔菲法赋予权重。
本研究中的技术功能、技术创新和技术价值3个一级指标,对技术成果成熟度的支持程度并不相同。技术功能指标的支持程度最大,技术创新指标次之,技术价值指标再次。因此,以百分权重法来衡量,技术功能指标的权重最高,技术创新指标和技术价值指标的权重依次降低。
技术功能对技术成熟度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功能不完善的技术成果不能转化,这是技术成果的第一位的、必要的和最为本质的因素,其权重赋予应大于50%。
技术功能与技术创新指标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新颖的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如果它的技术功能不够完善,仍然不能顺利转化。技术成果的创新性要通过技术功能来实现,反之则不成立。功能强的技术成果,即使新颖性和先进性不高,仍然有可能成功转化。因此,技术创新指标应低于技术功能指标权重的一半。
技术价值以技术成果的功能和创新为前提。技术价值受技术成果的功能和创新的影响大,技术价值对技术成果的功能和创新影响小。技术价值指标所占的权重值为技术功能指标的30%左右较为合理。
通过对一些行业的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案例进行概括分析,发现技术成果功能指标的有效率達到50%~60%。我们选取55%作为技术功能指标的百分权重比,则技术创新指标的百分权重比可选定为27%,进而技术价值指标所占的权重值为18%。
3 技术成果案例实证分析
本着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通过选取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系统各研究所的技术成果案例,提炼、归纳出表征技术成果成熟度的指标体系,运用这个指标体系再对技术成果进行实证分析,并反过来检验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符合程度。当然,这一过程的最终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案例积累和检验,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验证、修订和完善。
3.1 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
本研究所建立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在结构上分为两个层次,整体上共分3类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对上述指标分别赋予权重,采用百分权重法制订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表2)。
3.2 案例选择与实证分析
选取了22个技术成果案例,由技术成果发明人和科技管理人员编写了较为详尽的案例资料,运用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分两个阶段对此进行了分析。
3.2.1评价指标的确立和案例收集
邀请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际工作的有关专家,就案例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指标进行专门研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逐步达成共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认各项指标赋值原则和权重;二是广泛搜集和编写技术成果转化的实际案例,完成典型案例材料。
按照初步设计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对案例进行试验打分,验证评价量表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3.2.2案例实证分析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邀请了18位全部在科技管理工作一线并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家(以各研究所的科技处长为主),运用评价量表对22项技术成果进行打分,并再次对评价量表进行了验证。
通过对专家评价量表的原始打分进行分析认为:
第一,这些案例多为已经转化(也有实施多年)的“成功”案例,技术成熟度都很高,缺乏“不成熟”、“进行中”的案例,所以得分很难拉开档次,平均分数最低也在82分以上、最高为94分,这就使得各案例评价结果之间,只具有相对意义,而缺乏绝对的说服力;
第二,由于评分专家在认识、专业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对评价量表的掌握程度,一些评分结果未能反映出技术成果的真实性,如有评委对所有案例的评价结果最高、最低只差3分,失去了参考价值;
第三,一些结果与我们对这些案例的基本印象偏离较大,如有评委对“甲醇制取低碳烯烴”(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类项目唯一的一等奖)项目给出70分、而对“‘农乐1号海洋生物制剂”给出了90分,这其中不排除专业因素的影响。
对此,我们采用三种方式对“评价量表”进行分析处理:首先,按原始评分计算平均分排序,然后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减去一个最低分”的方法计算平均分排序,最后是剔除偏差值较大的评委评分计算平均值排序。每种计算方法均取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三种处理方式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不论哪种计算方法,总的结果和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可视化铸锻技术”、“重腐蚀防护技术”、“自动引导车技术”等排序在前的4个案例,评价量表相对顺序完全一致。
(2)评价量表中其余进入前10位的案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技术、稳定性肥料技术、提高维生素C收率技术、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壳寡糖技术等6项技术,也有很高的集中度,基本反映了目前这些项目在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真实情况。
(3)为清晰起见,表4给出了剔除偏差值较大部分的案例评价量表。在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中,这一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在22个案例中,这10项技术成果多数曾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的重大奖项,技术相对成熟或已实现多次转移转化。
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主要包括:
(1)案例数量仍显不足,特别是缺少“不成熟”、“不成功”的技术成果案例作对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研究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还不能够完全反映出评价量表中的各项指标,表征指标的某些“采分点”在案例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这也给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评议专家的选择上,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应针对不同学科、行业领域的技术,选择不同的专家,这样做出的判定才更为科学、合理;而且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行业领域,制订差异化的评价量表;同时,在填写评价量表之前应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便评价专家更好的理解各项指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评价要求。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设计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较好的符合了技术成果的真实情况;所提出的“技术成果成熟度评价量表”,为科技管理、尤其是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提供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操作工具;这种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检验、修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S].
[2] 应用技术成果可转化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式研究[R].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2
[3] 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EB/OL].(2003-09-20)[2018-02-23].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03/201712/t20171227_137215.htm
[4] 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EB/OL].(2015-08-29)[2018-02-23]. http://www.most.gov.cn/ztzl/gjkxjsjldh/jldh2017/jldh17xgwj/201801/t20180104_137478.htm
(编辑:姚英)
An Evaluating Method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aturity
LIANG Bo1,BAO Guoguang2
(1. Shenyang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
2.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9, China)
Abstract:Proposing an evaluating method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aturity,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which includes 3 categories of A level index — technology fun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value, and 15 B level of technology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indexes. Using self-designe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aturity rating scale”, it offers a simple, practical operational tool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 especially for th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erring work. Through the 22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case analysis of Shenyang branc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t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 practicability of this index system and rating scale.
Keywords: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maturity;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erring;evaluat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