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8-09-15张蓉

管理学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存问题优化对策高校

张蓉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大举措。做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针对贫困认定困难,存在资助对象不合理的现象;资助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贫困学生;忽视了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等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贫困认定的合理性;拓宽资助资源来源渠道,优化资助资源质量;“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做好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等三个方面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管理 现存问题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和走访调查发现,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成效。鉴于此,本文就结合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一)贫困认定困难,存在资助对象不合理的现象

贫困生的认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贫困生的精准认定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成效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然而,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和梳理可以发现,虽然各大高校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者都认同贫困学生认定的重要性,但是与此同时也都表示,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确保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精准性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虽然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在聯合制定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实事求是,采取合理标准,基本上由本人申请,再结合学校评定、民主评议等确认”。但是,在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时,如何做到“实事求是”、采取怎样的“合理标准”以及学校评定、民主评议具体采取怎样的方式和流程等等,却始终没有一套具体的、公认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标准。各大高校和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人员也只能根据自己对《意见》中家庭经济困学生的认定要求的理解,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和认定流程,但是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贫困认定不合理、资助对象不合理的现象,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因此,贫困认定困难,资助对象不合理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资助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贫困学生

当前高校学生的资助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学校,即国家提供助学贷款和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社会捐助非常少,社会力量在高校学生资助中的参与程度非常低。然而,一方面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所能够提供的贷款总量有限,在现阶段无法做到覆盖所有的贫困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自身所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但数量非常少,远远低于学校的贫困生人数,而且质量也不理想,多数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都是食堂清洁工作、学校图书馆或者是实验室的整理打扫工作等,与勤工助学“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并重的初衷相去甚远。资助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所有的贫困学生成为了绝大多数高校开展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遇到的共性问题。

(三)忽视了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

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开展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时,很多高校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人员却忽视了这一点,只重视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资源的认定等问题,认为资助资源发放下去之后,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就已经结束了,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但是,实际上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助困”和“育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的,如果受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和切实有效的开展,不但会影响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时还会影响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稳定,给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后续开展带来困难。因此,受资助学生后期教育管理工作被忽视,同样也是制约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贫困认定的合理性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贫困认定困难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认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复杂性和系统性,了解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确保生活中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做到前期调查工作中贫困学生的精细化甄别。在前期调查工作中做到贫困学生的精细化甄别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贫困学生认定精准、合理的前提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民政部门要注意对贫困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进行细致的研判,在研判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统计部门与此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访谈等方式对申请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以确保学生反映情况的真实性。

其次,将量化评价的方法运用到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之中。现阶段多数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采用的都是定性评价的方式,很少运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而定性评价的方法特点就决定了很难做到贫困学生认定的精准无误。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在贫困认定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定量评价,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家庭收入、现有人口、家庭消费支出以及后勤学生管理处的学生消费信息和教务处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将整合分析的结果作为贫困认定的参考依据,以提高贫困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重视贫困学生的认定复查,制定贫困生认定复查机制。为了最大限度规避资助对象不合理的问题,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能够切实得到帮助,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资助对象的贫困生资格进行复查核实,例如可以组织民政局的相关人员、学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成立贫困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切入点,对学生的贫困资格进行复查核实,以避免在贫困生认定环节出现搭便车的现象。

(二)拓宽资助资源来源渠道,优化资助资源质量

拓宽资助资源来源渠道,主要指的是在当前国家资助和学校资助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社会层面上的资助来源渠道。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无法满足高校所有贫困学生的需求是现阶段的—个现实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拓宽社会捐助渠道,发挥社会力量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中的作用,就成为了增加资助资源,让资助资源覆盖更多贫困学生,为高校贫困学生提供更好帮助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及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应“主动出击”,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对社会捐助渠道进行开发和拓展。例如可以通过成立“资助贫困大学生基金会”的方式宣传和倡导社会力量对在校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而且还可以通过吸引当地有实力的企业或者是校友等人士关注和加入基金会来募集更多的资助资金。另一方面,国家和当地政府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在这一过程中的支持、辅助作用,通过减免参与捐助企业的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的捐助行为,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氛围,为高校拓宽贫困学生资助资源提供帮助。

(三)“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做好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并不是将资助资源发放给贫困学生这么简单,要帮助贫困学生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助困”与“育人”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如下两种作法:

首先,利用高校学生组织,开展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工作能力低、工作不稳定、家庭中丧失了劳动力、或者是家中有人长期生病等,使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而这些学生,往往性格过度自卑、不自信等。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高校学生组织,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开展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受助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的各种学生组织,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学生组织之中,通过在学生组织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利用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实现对受助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其次,利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在开展受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工作时,开展公益活动或者志愿服务活动,为受助学生感恩社会提供机会和平台。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学生不但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被社会所需要和重视,提高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公益活动和资源服务活动这些直接对接社会的实践活动,还能够提高受众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收获理想的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优化对策高校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