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对耕地保护的探讨

2018-09-15王世俊

管理学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耕地保护探讨

王世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农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型城镇环境下我国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中,促进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创新和改革耕地保护制度,以此增加耕地的面积,避免因城镇化建设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我国政府也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尽快制定耕地保护激励政策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本文将以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对耕地保护的探讨为主题展开研究,希望通过详细分析当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环境 耕地保护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一、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对耕地保护具体内涵的分析

耕地保护就是指通过应用经济、技术、法律以及行政等举措对当前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耕地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其中爱惜和合理利用我国土地和采取适当手段保护耕地也渐渐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和住房也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耕地面积和负担也就越来越重。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8公顷,但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却达到了0.4公顷,因此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对传统农耕地保护模式不足之处的分析

(一)城市进程不断加快使大量民用耕地被占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各项建设都在大量占用着民用耕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我们可以根据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的相关数据来分析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在这短短的20年,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是以往的3倍,但是人口城镇化速度却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规模不断的扩大,我国大量的耕地面积被占用。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城市化规模的发展是十分盲目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只关注城市化建设,却没有注重耕地面积的使用和城市化建设是否相互协调,同时也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也就引发了土地闲置甚至荒废的现象,最终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二)未能全面了解当前耕地保护内涵和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观念

出現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的人没有充分地认识新型城市化的本质和内涵,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思想和意识。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听说过新型城镇化,但却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其次,很多人也没有正确区分传统的城镇化和新型的城镇化之间的差异。正是因为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阻碍了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当前各种不良因素导致耕地污染加剧

耕地污染严重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耕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些地区的土壤点位超标率大于20%,导致这部分的土地难以耕种。一般情况下,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中化肥过量使用,合理的施肥虽然可以避免虫害的发生,但是如果施肥过量就会造成土壤的肥力大大降低,土壤会受到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出现大量的有害物质,从而导致土壤发生板结。其次是农药污染,一些农民对农药的危害了解少之又少,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农药物质残留过多。

(四)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耕地利用率有待提升

城市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例如当前城市交通过于拥挤、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环境污染等。久而久之,大多数的地区就会出现城市扩张不合理和耕地利用率不够充分等情况。其次就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多数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而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耕地利用率和耕地集约化程度显著降低。

(五)农业现代化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已经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一部分的农机器械还是只能在农机耕道上才能发挥其价值。由于耕地已经落实到每家每户,那么一定程度上就难以对土地进行随意地调试和处理,也就不容易实现土地的重新规划,从而阻碍了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农民缺乏抵御风险的基本能力,在新的社会发展中很难抓住市场机遇,分辨各种风险,从而导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不能有效提升。

三、针对于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实现耕地保护措施的分析

(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来合理提高耕地保护力度

我国的国土虽然辽阔,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面积不断减少。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想更好地促进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让土地更多地用在农业耕作、林地种植以及建筑用地上。步入20世纪以后我国已经将原本的农业税取消,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惠农政策并扩大了粮食补贴的力度。这种耕地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部分的农民具备耕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保护了我国的耕地。

(二)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实现耕地保护的措施,首先需要对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然后结合市场价格来明确征地补偿标准。其次,应当科学转移土地的开发权,让部分土地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进行耕地保护的时候一定要以广大人民的意愿为前提,采取合理的制度,有效地完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体制,达到加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最终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完善土地市场制度,促使和保障城乡的协调发展。

(三)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提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当前耕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的农民放弃耕地种植。因此,对于国家来说一定要加强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促使形成一种绿色化的种植和生态化种植。其次,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种植知识普及,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一种适量使用农药化肥,尽量使用绿色肥和有机肥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减少土地污染。如果耕地的污染来自于工业生产,那么相关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进行有效地整治,减少企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同时加强工业企业周围工地污染的监控。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按时检查和抽查工业企业附近的土地中重金属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最后明确禁止建筑企业随处乱倒建筑垃圾,敦促人们形成一种保护环境和爱护耕地的责任意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数量。

(四)将现代化技术和耕地保护工作相互融合

为更好地保护耕地,提升耕地面积的质量和数量,一定要大力开发农业生产技术。采取有效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和创新农业生产,通过现代化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完善农产品市场,从而为商品的流动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最终达到提升农民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的目的。在新型城镇化环境下种种措施的推动也将会更好地促进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在新城镇化环境下更好地实现耕地保护,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采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促进耕地保护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将现代化技术和耕地保护工作相互融合等措施,从而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耕地保护探讨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