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老年教育供给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9-15郑新韩伟于维洋
郑新 韩伟 于维洋
摘要:老年教育是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老年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相应地存在消费的“拥挤点”。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并存环境下,老年教育需求快速膨胀,政府承办的老年大学供给与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因此,探索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老年教育存在资源供给有限、分配不均、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以及教育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老年教育供给主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对老年教育认知错位是造成老年教育供给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创新供给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以及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是有效解决老年教育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老年教育;供给困境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8)04-0095-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也由单一的物质养老向同时并重精神文化养老转变,老年教育作为精神文化养老的重要载体呈现出快速兴起的势头(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2013)。《“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为健全养老体系,丰富老龄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我国目前老年教育供给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穆光宗(2000)对老龄产业的界定,老年教育产业是为实现“老有所学”这一目标而发展的老龄产业项目,是精神文化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4),现阶段其主要载体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承办的老年大学。相应地,老年教育产业必然具有浓厚的福利色彩,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普遍被界定为准公共产品(岳瑛,2009)。以政府部门为供给主体的老年教育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消费中存在“拥挤点”(平狄克等,2013),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并存环境下,老年教育服务产业的供给与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李晓文,2015)。因此,探索老年教育的有效供给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从我国实践看,老年教育既包括老年大学这种正规老年教育,也包括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社团教育等非正规老年教育,但政府承办的老年大学教育是我国老年教育产业供给的主要载体(杨庆芳,邬沧萍,2014;王英,譚琳,2009),所以本文选择以老年大学为研究的切入点,对老年教育产业运行中供给困境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以秦皇岛市老年教育产业的主要供给载体——秦皇岛市老年大学作为样本展开研究。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始建于1986年,办学主体为秦皇岛市委老干部局,建校30余年来办学规模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早在2009年就被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先进老年大学”荣誉称号,并且连续多年被省老年教育办公室评为“河北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现已成为多学科、多学制、开放型的省内一流老年教育学府,作为老年教育供给的主要载体,其供给现状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即以秦皇岛市老年大学为样本,相关数据于2017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调查对象为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学员。对学员采取分专业抽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1 100份,收回1 089份,初步统计分析中有效问卷数量为899份,有效率为82.55%。基于上述有效问卷的相关数据,剖析老年教育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瓶颈,进而提出有效供给对策建议。
二、老年教育供给困境
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水平提高双重因素带来我国老龄人口对精神慰藉需求快速膨胀,致使以政府部门承办的老年大学作为主要供给载体的老年教育服务产业供给与需求产生了缺口。
(一)供给资源有限
1. 名额有限。作为准公共产品,实践中老年教育产业的供给主体主要表现为各级政府。秦皇岛市委老干部局作为目前秦皇岛市老年大学供给的单一主体,能够提供的老年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快速膨胀的老年教育需求,导致大批老年人因供给名额限制无法获得教育机会。调查数据显示,79.87%学员身边发生过因名额有限而未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这一现象。
2. 辐射范围有限。由于老年人日常活动半径不大,老年大学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决定了老年大学供给辐射范围的有限性。调查样本中86.87%的学员从居住地到学校在一个小时以内,一个小时以上的仅占13.13%,并且多数老人选择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车。可见,老年大学的受益者主要为市区内距离老年大学近或交通方便的老年人。
(二)老年教育机构管理与教育内容设置不完善
1. 教育资源不均衡。秦皇岛市老年大学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学制,最短是半年,最长为4年。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专业,如声乐,设置了基础班和提高班,相应地学员完成全部课程需要4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老年大学学习累计时间在4年以上的近30%;8年以上的近7%;还有4%的学员在老年大学累计学习时间达10年以上。调查数据还显示,超半数的学员在老年大学学习2个或2个以上的专业。可见,教育资源被部分学员长期与集中占用。以政府部门为供给主体的老年教育作为公共资源,供给中应该遵循的公平性与广泛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育内容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供给的质量与规模。秦皇岛市老年大学近10年来在专业设置以及开设班级数量上能够根据老年人口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尽其所能进行动态调整。目前专业及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书画摄影、器乐演奏等满足娱乐需求层面上。
借鉴华宏鸣(2014)对老年大学学员需求的调查表设计,表1显示了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学员对老年教育需求动机及其需求程度情况。调查中,将学员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动机划分直接与间接两个一级需求,每个一级需求又划分为二级和三级需求。同时,将需求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非常强烈、强烈、一般、不强烈、非常不强烈,并将选择“非常强烈”“强烈”“一般”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之比作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程度水平测算的依据,基于每个二级需求包含的三级需求的需求程度的平均值测算对应二级需求的需求程度,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一级需求的需求程度。测算结果显示,学员对老年教育的直接需求略高于间接需求,需求度都在75%以上;从二级需求看,学员对满足兴趣爱好及追求,学习新知识与技能,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度均在90%以上;发展专长,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朋友圈,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度均在80%以上;了解国内外大事,服务社会,减轻子女负担,帮助子女管好家务,辅导孙子辈的需求度,以及克服精神忧郁与克服孤独感需求度均在60%左右。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老年教育的各层面的需求程度尽管有所差异,但学员对老年教育的需求动机已不局限于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等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满足社会和国家期望等高层次需求动机不断提升,即精神慰藉所包含的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吕英昊,2016)全面呈现。而目前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关于老年人心理、生命健康、老年人权利和社会养老政策等课程供给处于缺位状态,老年人无法通过课程学习解答自己晚年生活的心理及生理困惑,没能与老年人日益提升的教育需求内容和层次相匹配。
(三)老年教育专业人才不足
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利用地区现有资源,聘请了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授课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只有5%,在秦皇岛市老年大学教学时间达到5年及以上的教师不到35%。可见,教师流动性强,缺乏稳定的高素质的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并且虽然多数教师专业水平较高,但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和接受知识能力等特征了解甚少。老年大学专业教师的匮乏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老年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老年教育供给困境成因分析
老年教育产业供给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一)供给主体单一
秦皇岛市老年大学的办学主体为秦皇岛市委老干部局。办学初期,老年大学定位于向退休老干部提供老年教育福利。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深化,老年教育需求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秦皇岛市老年大学面向全市老龄人口提供相关的老年教育服务,这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但在供给主体不变,办学模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对象的扩大以及需求内容的不断增加与提升,导致供给资源短缺,且覆盖面不足。与此同时,与秦皇岛市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供给相比,针对老年教育的社区服务滞后或缺位,导致更多的老年人口对老年大学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产生强烈需求。
(二)经费投入有限
充足的经费是保障老年教育事业稳定运行的关键性因素。秦皇岛市老年大学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市财政局根据老年大学每年预算支出进行拨款,保持老年大学供给服务的收支平衡,并没有设立老年大学发展的专项积累基金。在无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的情况下,现有的供给服务必然无法满足老年教育需求的快速膨胀,一方面致使相当多的老年人口无法获取老年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老年大学因为资金有限而发展缓慢,进而出现教室、教师、设备等方面的不足或缺位,无法增设更多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满足老年人口教育需求的提升。
(三)对老年教育的认识错位
现阶段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产業供给的主要载体与平台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并非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地方。对老年教育本质的错误认识导致老年大学在整个社会中不能树立应有的形象,导致社会中愿意从事老年教育事业的人不多,高校的教育学专业涉及老年教育得少。目前从事老年教育事业的人员多数缺乏对老年群体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特征以及老年教育特殊性的深入系统的了解,造成老年教育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进而带来老年教育产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
四、老年教育有效供给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单一的供给主体与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创新老年教育供给模式等手段改善供给,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口对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老年教育产业供给能够兼顾公平性与受益范围的广泛性。
(一)创新供给模式
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是老年教育产业的主要载体——老年大学的责任主体。但这不意味着老年大学办学过程必须唯一的由政府负责,如果能够在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各层面的资源优势,创新供给模式,既能够节约办学成本,又能够使老年教育供给大幅度增加,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更大化。其中,供给主体在以老年大学为中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广泛联合各个社区,形成老年教育供给的副中心;通过与本地区大中专院校合作,解决老年教育供给中人力资源匮乏与短缺问题;通过授课模式的多样化创新,实现老年教育机会均等化。
1. 与社区联合,扩大辐射范围。调查中90%以上的学员希望老年大学的课程能够进入社区,可见老年教育进社区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作为办学主体,老年大学与社区联合,将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与辐射范围,增加老年人获得老年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大学供给不足的压力。作为办学主体,老年大学利用办学经验以及各种办学资源,通过示范、带动、引领和支持,使得社区成为老年大学办学的副载体。具体来说,通过老年大学的规范化办学的过程,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的有序发展;将学校的优秀学员推荐到社区教学,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带动作用;向社区开放课程,组织社区观摩学习,引领社区老年教学的科学合理化发展;另外,可以利用办学经验与优势,以及教学管理人才队伍优势,全力支持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
2. 与高校合作,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高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能够为老年大学办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秦皇岛市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秦皇岛市老年大学可以通过与这些高等院校搭建合作平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聘请高校专业教师为老年大学学员授课,另一方面学习高校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提升老年大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创建远程教育平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基于地域广、老年人居住区域分散的现实,老年大学可以通过开展远程教育,为位置偏选、交通不便,不能直接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实现老年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辐射范围,实现老年教育机会的均等化。这需要老年大学建设远程教育网站,开办老年网校栏目,录制授课视频等。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可以由社区组织观看,也可以由居民在家收看,这样可以提高老年人学习的自主性和便利性,为更多老年人提供老年教育的机会。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
老年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主要由各级政府供给。为了迎合需求的快速上涨,充足的资金支持是老年教育供给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作为老年大学的承办主体,一方面应该建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老年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适当机制,将社会资本引入老年教育供给。
1. 政府财政专项支持。作为准公共产品,老年教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为了能够与快速膨胀的需求相对接,全面提升老年教育供给需要稳定与充足的资金,所以应将老年教育经费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体系,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逐步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促进老年教育供给持续稳定发展。
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从实践看,基于准公共产品,政府作为老年教育供给责任主体,普遍以财政资金作为老年大学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快速膨胀的老年教育需求使得主要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持老年教育供给效率变得低下。可见,以福利为主导的老年教育供给方式逐步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势在必行。借鉴目前在公共产品以及准公共产品供给中广泛采用的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周正祥,张秀芳,张平,2015),通过适当机制吸引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参与老年教育供给,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及应承担的风险,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加以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的提升与教学内容的完善。
1. 师资队伍多元化。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年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也关系到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老年教育,选聘教师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各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合作,获取优秀教师资源,从而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在学员中就地取材,能者为师,担任志愿者,激发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吸纳有志于老年教育的人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 教學内容多元化。教学内容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的质量与规模。因此应以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选择老年教育内容。围绕老年人精神慰藉的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一方面要满足老年人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满足兴趣、与人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让课程内容切合老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陆杰华,王伟进,薛伟玲.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支持体系[J].城市观察,2013(4):5-14.
[2]穆光宗.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和战略取向[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7):64.
[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
[4]岳瑛.老年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刍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5):30-32.
[5]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著,李彬,高远等译.微观经济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晓文.基于现实需求的老年教育社会化实践方式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3):203-205.
[7]杨庆芳,邬沧萍.老年教育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J].兰州学刊,2014(1):68-72.
[8]王英,谭琳.“非正规”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社会参与[J].人口学刊.2009(4):41-46.
[9]华宏鸣.老年大学满足老龄人需要和追求的研究[C].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文集.南京:南京理工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4.
[10]吕英昊.我国开办老年大学必要性[J].山海经,2016(11):69.
[11]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82-95.
Industry of Old-age Service in Mentality and Culture: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upply of Old Aged Education
Zheng Xin, Han Wei, Yu Weiy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Abstract: The old-ag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ntal and cultural service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old-age educ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quasi-public products, and the "crowding point" of consumption exists correspondingly. Especially in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aging coexisting, the demand for elderly education is expanding rapidly, which leads the gap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aged education to be more and more wid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old age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education, such as limited supply and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lderly education resources,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teacher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light of elderly education supply include mainly singl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for old education, lack of fund investment and the cognitive dislocation for the elderly education. Therefore, innovating the supply mode, increasing capital input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lderly education are way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lderly education dilemma.
Key words: spiritual culture, service industry for old-age, old-age education, supply di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