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推拿、牵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2018-09-15王勤俭董良杰姜幸福张睿昕徐冬康白永生韩丽华

陕西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腰部血瘀腰椎间盘

王勤俭,董良杰,姜幸福,张睿昕,徐冬康,白永生,韩丽华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主题词 椎间盘移位/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灸疗法 推拿

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年轻化[1]。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患者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或纤维环受到损伤,导致其髓核脱出,最终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疼痛感。腰椎间盘突出不仅受到重压、姿势不当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发挥着支撑全身、弯曲扭转等一系列作用,但机体功能位于中老年后椎间盘就会出现椎间盘退化的现象,最终经过持续不断的扭转、弯曲引发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及活动障碍,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导致瘫痪[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针灸操作简单且无副作用,我院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针灸疗法联合推拿、牵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病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6.3±12.2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14±1.93)年;中学及以下学历有22例,大专学历有14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有6例。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5.9±12.2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16±1.92)年;中学及以下学历有20例,大专学历有15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有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区别(P>0.05),且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均确诊为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近期未服用其他治疗该病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为18~60岁;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发作时间大于1个月的患者;排除血液系统或凝血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以及服从性较差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骨质疏松或腰椎骨折的患者[4]。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牵引治疗。首先患者在自动牵引床上采取俯卧形式,两下肢放松,以此来判断病变椎间隙,然后将患者的上半身和骨盆固定在牵引床的相应位置,接着选择合适的牵引力(20~35 kg),对患者使用牵引床进行牵引,开始牵引时按照患者身体素质和耐受情况为标准设定牵引力,每次牵引30 min。症状较轻的患者每日1次即可,症状较重的患者每日可进行两次,10次为1个疗程[5]。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联合推拿、牵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患者行俯卧位,针灸者选定患者大肠俞、足三里、环跳、阳陵泉、肾俞、悬钟等穴位,穴位找准后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选择合适的毫针,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迅速插入患者穴位,深度保持在1-3寸,当患者感到腰部得气感应传达到足部时则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针灸治疗过程中每次留针时间约为25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患者症状缓解后,可2 d进行1次[6]。对于推拿治疗来说,患者俯卧在按摩床上,医生先按摩患者的腰部和下肢4次左右,让患者腰部和腿部的肌肉放松,在此同时给患者做被动背伸运动5~6次。然后医师用拇指给患者按压关元俞、承山、脊穴和委中等穴位,按摩到患者感到酸胀为止。接着让患者侧卧,医师先给患者放松腰部肌肉,然后在用肘臂旋转腰部,使腰椎关节发出复位声,听到复位声后找到患者的病变位置,给腰部做背伸运动,之后将患者下肢抬高到最高位,给患者的踝关节做4~5次背伸运动。最后,拇指按压腰部使腰部肌肉放松。同样也是1次/d,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有效率判断标准:治疗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愈指患者腰腿部疼痛完全消失,可进行正常生活,直腿抬高活动高度>70度;显效指患者腰腿部疼痛明显改善,可适当进行活动;有效指腰腿部疼痛有一定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但不能进行正常生活;无效指患者腰腿部疼痛没有减轻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7]。VAS评分最低为0分,满分为10分,<3分为轻微疼痛,能够忍受,不会影响睡眠质量;4~6分为疼痛可以忍受,但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7~10分为剧痛,不能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8]。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腿痛评分、腰骶痛评分和直腿抬高度。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2 两组患者腿痛评分及直腿抬高度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腿痛评分、腰骶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直腿抬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1.853、18.629、22.357,P<0.05) ,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腿痛评分及直腿抬高度对比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为42例,进行治疗前VAS评分为(6.8±0.6)分,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VAS评分分别变为(5.4±0.6)分、(4.7±0.5)分、(2.8±0.3)分。研究组患者42例,进行治疗前VAS评分为(6.8±0.5)分,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VAS评分分别变为(6.8±0.6)分、(4.6±0.5)分、(2.6±0.3)分、(1.8±0.2)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4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JOA评分为(14.3±1.3)分,在接受治疗之后的第10天、15天、20天JOA评分分别变为(19.4±1.9)分、(22.7±2.2)分、(25.4±2.6)分。研究组患者为42例,接受治疗之前患者的JOA评分为(14.2±1.4)分,与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0天、15天、20天JOA评分分别变为(23.5±2.7)分、(26.6±2.8)分、(29.1±3.2)分,接受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关节活动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42例,患者治疗之前腰部关节的活动度为(44.8±1.5)°,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7天、14天腰部关节活动度分别变为(75.4±0.7)°、(79.7±0.5)°、(82.5±0.4)°。研究组患者42例,患者在治疗之前腰部关节的活动度为(46.8±1.6)°,与对照组患者腰部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区别(P>0.05),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7天、14天腰部关节活动度分别变为(74.6±0.5)°、(72.6±0.4)°、(69.7±0.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讨 论

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因为腰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之后,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平衡失调,引起的腰部疼痛,是退行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患者产生这种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腰椎间盘蜕变,血液供给不足,修复能力差引起突出,外因是在日常生活中,负重劳累过度,椎间盘受到挤压太多导致腰椎间盘损伤[9]。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表现是小关节变形以及椎体局部失稳,进而导致机体局部水肿,从而出现骨质代偿性增生以及引发血液循环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由于现代人工作方式的变化其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10]。患者会产生反射性的腿部疼痛、腰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目前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越来越关注。

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所引发的腰腿疼痛,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定论,目前属于中医“筋骨痹痛”的范畴,其中较为认同的两种观点是化学神经根炎性反应学说以及神经根机械受压学说。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变形,腰椎部位反复受压,周围小关节以及上下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造成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髓核突出而压迫脊神经根,最终导致腰腿疼痛,除此之外,周围组织水肿、发生炎性反应或者粘连,也会造成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11]。中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有较长的历史,并且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为椎间盘突出后对神经根造成机械性的反复牵拉,从而加大神经根发炎和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内张力,最终引发疼痛感[12]。该病的病因很复杂,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的话就会引起病变。病变之后轻微的运动就会引起疼痛从而无法正常行走。其实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观察在受到或大或小的创伤之后有没有出现疼痛的感觉或者有腰部侧偏的现象;当卧床休息时没感到多大的痛感,但是当下床行走时又出现了强烈的痛感;不能完全站立,行走不便;不能长时间的进行劳作,一干重活就疼痛不已,严重的就是生活不自理等[13]。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简单方法。在医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主要以X线片、CT检查和MRI检查为主,单纯的X线片无法直接反应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但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的退行性变化,部分患者可能有脊柱偏斜、侧凸的表现,另外X线片对有无结核和肿瘤等骨科疾病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CT检查可以清除的现实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移位情况,同时可出现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狭窄的情况,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MRI检查可以全面观察腰椎间盘是否存在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和横切位影像,清晰的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形态和椎间盘与神经根、硬囊膜等周围神经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椎管内是否存在其他病变[1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足部疼痛,病情较重的可导致脊柱侧弯畸形,腰痛是早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高达91%,有时可能会伴有臀部放射性疼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股神经痛,发生率不足5%,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西医疗法中,主要通过磁疗提高水解酶的活性,充分水解组胺和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但是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患者一般以牵引、针灸和推拿等非手术治疗为主。相关研究显示,约85%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非手术方式病症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没有明确的名称,只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其归为“腰腿痛”的范畴,即机体营、卫、气、血失调,导致风寒湿气混杂在一起,最终阻滞经络,加重腰腿部疼痛,因此,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关键在于活血通气、温经通络。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传统手段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灸是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把毫针刺入患者相应穴位,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针灸可舒缓经络、调节机体阴阳,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病情和病症位置,选取合适的取穴方法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针灸,促使患者神经中枢释放止痛物质。

虽然现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越来越多,但是进行防护还是相当困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进行一些腰部锻炼。首先,要矫正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不良坐姿,不能总是弯腰、收腹,这样会破坏脊柱的正常生理弧度,睡觉时也应该做到让脊柱适当弯曲,使身体的韧带和肌肉得到足够的放松。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们来说,一定要让腰部得到适当的放松,否则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利率会很大;其次就是增加体育锻炼,进行一些可以锻炼腰部肌肉的运动,比如游泳、瑜伽、仰卧起坐等都可以起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然后就是要补充营养,多吃蛋类、谷类食品,增强自身素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2%,这提示针灸疗法联合推拿、牵引可显著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率。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腿痛评分、腰骶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直腿抬高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提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腰肌炎症的恢复,明显降低腿痛评分和腰骶痛评分,有效降低患者水肿症状,促进血液循环。除此之外,该种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自由基代谢状况。恰到好处的推拿能够使组织的慢性缺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改善自由基代谢情况。同时,针灸治疗能够增加细胞内的信使物质,这对改善细胞的功能以及调整细胞内的代谢起到较大的作用。我院会在后续进行大样本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检测方法,争取进一步提高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使用针灸疗法联合推拿、牵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行走障碍、腿部麻木等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和风险性,效果较好,并且患者自由基代谢情况改善良好。

猜你喜欢

腰部血瘀腰椎间盘
话说血瘀证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瘀体质知多少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