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蟹网围套养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研究

2018-09-15常国亮吴法龙穆欢李亚成黄越峰赵长华董继友

当代水产 2018年7期
关键词:伊乐藻沼虾菱角

■ 常国亮,吴法龙,穆欢,李亚成,黄越峰,赵长华,董继友

(1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中国 淮安 2233002 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 淮安 2233003 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国 淮安 22311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又名大闸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蟹类,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诸多省份均有养殖,2016年产量已达81.21万t,年产值已近500亿元,其中仅江苏省产量即达35.4万t(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年),约占全国产量的43.6%。池塘养殖是河蟹养殖最重要养殖方式,而网围养殖河蟹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洪泽湖、阳澄湖、高邮湖、微山湖等湖泊中均有大面积的网围养殖河蟹面积[1-3],已为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收益。近年来为提升河蟹养殖效益,避免河蟹价格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许多养殖户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鳜鱼(Siniperca chuatsi)、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南美白对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等诸多水产特色品种,并取得了成功,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提升了河蟹的养殖技术水平。但这些河蟹池塘套养别的水产特色品种养殖模式多是在池塘养殖中进行[4-8],相对而言,网围养殖河蟹的模式研究相对较少。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且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素有淡水 虾王之称。从养殖品种看,罗氏沼虾也是江苏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17年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产量为13.27万t,其中江苏就为7.17万t(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年),占全国产量的54.03%。考虑到河蟹和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如在网围养殖河蟹中套养罗氏沼虾,可在河蟹正常摄食生长的同时,让沼虾摄食河蟹残饵和部分水中浮游生物,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空间,有利于提高网围养殖河蟹的经济效益。

2017年,项目组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河蟹网围套养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实验,实现平均亩产河蟹61.7kg/667m2, 平均规格雌蟹118.6g、雄蟹167.3g,沼虾17.1kg/667m2,与传统网围养殖河蟹相比增加效益600元/667 m2以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1 养殖前期准备

1.1 网围条件

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选择围网河蟹养殖区4个,面积分别为33×667m2、37×667m2、40×667m2和53×667 m2、,共163×667m2。网围养殖区水质良好、水深1.5m(最低水位)以上。为防止湖区水位变动使水位过低时保水,围网区四周设堤坝,堤坝高1.5m。堤坝上安装围网,高度超过最高水位70cm,网眼2.0mm。围网上纲缝制防逃膜,防逃膜高度30cm。放苗前用丝网将网围养殖区域内的敌害捕尽。

1.2 底质处理

围网养殖区内无法排干池水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养殖前用30kg~50kg/667m2漂白粉进行底质处理。

1.3 水草种植

2月中旬前栽种伊乐藻。栽培方法采用沉栽法,用20 kg/667m2左右的伊乐藻种株,将其切成15~20cm长的小段,每3~5段为1束,在每束种株的基部粘上淤泥,撒播于池中,使种株自动下沉着底,便于快速扎根于泥中。整个池塘水草采用密集成路布局,该种布局伊乐藻相对集中,出现问题的风险较小,且水草不易“挂脏”,通透性好,便于管理。

2 苗种放养

2.1 河蟹苗种放养

蟹种购自上海崇明登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蟹种规格120只/kg左右。2月份蟹种购回后经消消毒后放养进实验网围养殖,放养密度为1,150只/667m2左右(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放苗时,把蟹种从网袋中倒入一塑料盆内,让其自行爬入水体,剔除盆内剩下的伤蟹和死蟹。

2.2 罗氏沼虾苗种放养

沼虾虾苗购自连云港赣榆志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6月10号苗运回后放养,放养密度分别为3,600尾/667m2左右(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沼虾苗要求淡化良好的苗种,体长2.5~3cm对虾苗,苗种袋充液态氧运输,每袋运苗4,000尾。苗种袋外套塑料编织袋,以防划破苗种袋。

3. 管理要点

3.1 水质调控

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高温季节,如水位低于堤坝围网,网围内水不能与湖水进行交换时,7~10d使用1次微生态制剂。发现伊乐藻死亡后,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24h后,再施微生态制剂,期间防止缺氧。

3.2 水草管理

6月中下旬,对伊乐藻进行割头处理,割至水下30cm。对伊乐藻进行割头时,须两次割完,第一次每隔1行割1行,待第一次割的水草返青欲长新芽时,再割省下的水草,这样可以减少割草对水质的干扰。

7月份高温季节,如网围中伊乐藻死亡,而该网围内有许多天然生长的菱角,可因势利导,利用其来净化水质,降低水温。但菱角生长快,叶子老化也快。所以当生长过多时,安排工人每隔6m,割出2m宽水道,使菱角面积维持在围网养殖区面积的50%,这样有利于水的流动。

3.3 饵料投喂

实验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扣蟹放养后,投放沉性膨化扣蟹专用饲料,蛋白含量40%,高温期(7月初至8月中旬)蛋白含量36%,投喂量1.5%~4%,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每天进行调整。每天投喂分早、晚投喂2次,早上占30%,晚上占70%。沼虾苗放养后,每次投喂河蟹饲料时,添加少量沼虾饲料,投喂量1%~2%,以便让沼虾苗摄食河蟹饲料残饵与水体中天然饵料。

3.4 河蟹育肥

9月份,待河蟹蜕完最后一次壳,在养殖网围内投喂沉性膨化河蟹育肥饲料(蛋白含量36%,脂肪含量>10%),投饵量3%左右,具体投喂量视天气、水质等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河蟹育肥。

3.5 病害防治

整个养殖过程采用“无病早防、以防为主”的原则。因网围养殖区大多数时段内可与湖水处于随时交换状态,并配合水草管理技术、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科学投饵技术,全程未出现明显病害。

表1 试验网围放养情况

4 罗氏沼虾和河蟹捕捞

根据生长情况,沼虾从8月份开始用地笼捕捞,控制网眼规格,捕大留小,河蟹蜕壳高峰期暂停捕捞。9月份,根据市场行情,河蟹开始采用地笼捕捞,捕捞的河蟹可及时出售,也可在网箱、池塘暂养后销售。

5 实验小结与分析

本养殖技术相比以往河蟹网围养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在不影响成蟹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套养罗氏沼虾,可使成蟹网围养殖增加15kg/667m2以上的罗氏沼虾,显著提高了网围养殖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养成河蟹的同时,也有罗氏沼虾收获,并且罗氏沼虾市场易售,降低了河蟹价格波动过大带来的风险。

从技术角度看:验网围采用了2月份直接放养扣蟹的方式,其成活率较低,如果在池塘中暂养扣蟹,等蜕过两次壳后再放养至网围中,此时蟹种个体较大,且淘汰了体质弱的个体,有助于提高成蟹养殖成活率,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高温天气,如网围内伊乐藻等水草死亡,可充分利用网围区内的野生菱角,能有效降低高温伊乐藻死亡带来的危害。洪泽湖许多网围内会长出许多天然的菱角,若高温期伊乐藻死亡后,菱角会迅速在网围内生长,并且河蟹也摄食幼嫩的菱角果实,此时充分利用这些菱角,有助于净化水质、降低水温,提高河蟹成活率。但菱角生长快,叶子老化也快,所以当生长过多时,要割出水道,以有利于水的流动。

放养虾苗过程中,除了注意虾苗质量外,还要特别注重虾苗的运输方法。因虾苗只能用车辆运到湖边,然后从湖边用船运输到养殖网围内,中间有一段时间,且充氧不方便,不适用用虾苗网箱运输,适用的运输方法是用苗种袋充液态氧运输,可保证高的成活率,且从运输虾苗的车辆转到湖边用船运输时非常方便操作。但沼虾苗运输过程中,自残比较严重,要控制密度,尼龙虾苗袋运输时,每升水运输2~3cm的虾苗时不易超过1,500尾,运输时温度以20~22℃为宜。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伊乐藻沼虾菱角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客户都爱“菱角湖”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种植模式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
蟹池中的伊乐藻如何养护
不同种植方式下伊乐藻生长对沉积物磷的影响*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吃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