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8-09-15张静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
关键词:心功能年龄康复

张静

(江苏大学附属句容医院护理部 江苏 句容 2124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状态,病程长、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1-2]研究后指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为此,本文拟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流程和结果进行以下总结。

1.患者资料与流程

1.1 患者信息

本次研究抽取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n=55。

研究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9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61.36±8.5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0例。参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62.23±9.42)岁。其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4例。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例数和病史)经对比,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予以比较。

1.2 护理流程

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指导,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开展运动康复护理,详细流程为:(1)运动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事先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之后告知患者治疗流程,从而提升配合度。患者入院2天后,对其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指导,一天2次。入院3天后对其腿部练习进行指导,待病情有所改善,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下床练习,时间为15分钟。若患者的住院时间在10天之上,可适当练习颈肩部活动,同时配合上下楼梯训练。(2)心功能分级护理。心功能Ⅳ级患者,绝对卧床,完成床上被动功能锻炼,待病情改善,协助患者床上练习主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同时对家属进行指导,让其协助患者完成穿衣、洗漱等自理活动,从而使患者的独立能力提升[3]。心功能Ⅲ级患者,进行以下训练,如:床边站立、移步等,时间为10分钟,一天3次。心功能Ⅱ级患者,让其进行室内步行,每天2次,在训练期间需严密监测其状态,若心率增加显著,每分钟超过20次,同时伴有以下症状,如:胸闷、面色惨白和心悸,需立即停止,就地休息。

1.3 护理效果评估[4]

比较两组的心肺功能改善情况,通过显效、有效和无效表达,护理后心功能提升2级为显效;心功能提升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变化为无效。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优。

1.4 数据处理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采集验证,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予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计算采用率(%)形式表达,予以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运动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后的护理总有效率

比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96.3%)高于参照组(83.6%),两组数据之间P值<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运动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后的护理总有效率

2.2 运动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基础护理指导,前者优于后者,两组数据之间P值<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运动康复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该综合征是各种原因的心肌损伤引起心室功能、结构改变导致泵血或充盈功能异常。若不予以治疗会危及生命。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常以药物为主,效果不显著。有学者研究后表明,在治疗期间配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使其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也会明显上升[5]。运动康复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运动康复指导,促使其快速康复,另外通过心功能分级护理可以使其心功能有效改善。从此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比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研究组(96.3%)高于应用基础护理指导的参照组(83.6%),两组数据之间P值<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亦证实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优势和可行性。

经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猜你喜欢

心功能年龄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年龄歧视
心功能如何分级?
算年龄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