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温输血对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中心体温的影响

2018-09-15刘宇

医药前沿 2018年27期
关键词:肛温寒颤体温

刘宇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范围35.8℃~36.3℃)。除血液因素外,全身麻醉也是造成患者体温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1)全麻药物本身所致意识丧失和机体处于松弛状态,则意味着行为性体温调节机制被抑制,故可使体温下降。(2)椎管内脊神经阻滞无论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还是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均可使阻滞区域内的交感神经抑制,使得约占整个机体1/2(患者下半身)的骨骼肌松弛与容量血管扩张,从而双下肢及部分躯干热量迅速弥散,并致使核心体温重新分布(核心热量向双 下肢转移),故机体生理性温度逐渐降低。因此,临床椎管内脊神经阻滞所致低体温并非少见,尤其选择椎管内脊神经阻滞实施大手术与长时间的手术患者,甚至可出现显著的低体温。(3)全麻复合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两者麻醉方法复合,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更早出现体温下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3.5±1.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45.3±1.9)岁。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在本研究开始前,研究组成员已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内容等具体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于常温环境下放置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将血液置于输液加温器中,将库存血液加温至37℃,然后进行输血。两组患者均采用深圳市康瑞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YSI400肛温探头进行体温的监测,将探头插入肛门内6~10厘米左右的深度并用胶布固定,每30分钟监测记录一次,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将血液在常温下放置20分钟左右后进行输血。

观察组患者采用深圳市圣斯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000的医用输血输液加温器进行库存血液的加温。在输注过程中将血液加温至37℃,并使用一次性加热连接管,防止感染发生。血液加温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 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不能输注不得再进入贮血冰箱保存。输血速度为8ml/min左右,若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2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过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或细菌繁殖的危险。

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的时间应该严格限制。(1)全血或红细胞需在离开专用贮血冰箱后 30 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200nl 制备)2 小时以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2)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应以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3)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100~200ml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变化情况,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应用麻醉后寒颤5级评分表进行评价,其中“0”为无寒颤;“1”为脸部、嘴唇出现肌肉震颤;“2”为脸部、颈部出现肌肉震颤;“3”为可见至少一组肌肉震颤;“4”为全身肌肉震颤[1]。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50~59分为一般,0~49分为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PEMS3.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对照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分别为36.85℃、36.73℃以及36.5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30、60、90分钟的平均肛温分别为37.18℃、37.06℃以及37.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体温监测结果可知采用加温输血的患者其肛温在术中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常温下放置后进行输血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次数为1.2次,观察组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平均发生次数为0.5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内容可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清醒后30分钟内寒颤的发生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内容可见差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结论

采用加温输血能够使患者在术中保持中心体温的相对稳定,避免因血液温度因素造成的术中患者体温的大幅度下降,同时对减少患者术后寒颤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加温血液输血对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讨论

当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况下,其体内的麻醉药对体温调节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促使人体的热反应状况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状况[2]。从相关研究可知,在全麻状态下,人体的热反应值将会扩大到相应的34.7~38.8℃,若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其体温值在这个区间内,患者就会呈现出变温性的特征形式,通俗来讲就是患者的体温状况就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低温影响血小板膜受体功能,使血小板变形能力减弱、含量下降、聚集释放功能降低,抑制血栓烷B2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4]。有研究表明,库血复温后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血小板、血清K、Na、Cl无明显改变,即复温对库血有形成分和生化无影响;加温过程中,血液在长时间4℃库存中自然聚焦形成的小团块自动解散,降低血液黏度,输注过程更畅通、顺利[5]。

猜你喜欢

肛温寒颤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村庄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肛温、心率和自我感受的影响*
盛开在阳光下的寒颤
平腕立指手法对热证家兔模型肛温及血液白细胞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