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18-09-14李莉

新农村 2018年24期
关键词:黑穗病墒情病株

李莉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的餐桌上经常能看到玉米及其制品的身影。玉米有益肺宁心、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的功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玉米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我国南方及北方都可以种植玉米。但要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必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玉米生长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要及时防范,避免病虫害扩大而影响玉米生长。

1 玉米播前准备

1.1 整地。整地是播种前十分关键的环节,玉米对土壤要求虽然不高,但也要做好土壤的科学处理,给玉米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条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土壤特性及时深翻土壤,将土壤中存有的大块敲碎,对其中的垃圾、碎石等及时清理,确保土壤输送,土地平整。土壤深翻深度应控制在25cm左右,要翻垄均匀。为了提高玉米的抗性,应该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几年种植玉米,可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为前茬,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预防能力。

1.2 选择良种。科学选种对于玉米生长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保障,与玉米产量息息相关。因此,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玉米品种,尽量选择高产、高抗的杂交品种,并达到纯度高、净度好、饱满的种子,在栽种前应进行晾晒、浸泡、包衣等.以确保种子栽种后快速生长。

2 玉米播种技术

2.1 播种期的控制。结合当地的玉米品种以及气候地理条件,通常选择在每年4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开始播种,此时地温大约为10—12℃,外界环境的温度适宜玉米种子发芽,玉米出苗较快,而且出苗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如果播种的时间过早,则会延长出苗时间,导致出苗不整齐,而且容易烂种。如果采用地膜播种,则可以提前,当5—lOcm地温达到8—10℃左右时可以开始播种。

2.2 播种深度控制。适宜的播种深度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具体的深度要根据土壤墒情、品种、种子大小来确定,一般播种深度控制在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比较粘重,墒情也比较好,则可以适当深栽.反之,则需要浅栽。

2.3 合理密植。对玉米檀株密度合理控制是提高产量的要素,在玉米栽培阶段,应控制好栽培密度,结合土壤情况,在一些墒情较好的地块可以将每亩控制在5000株左右,对于墒情较差的土壤,密度可控制在每亩3500—4000株。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冷凉地区春玉米上的主要病害。目前,根据河南省的气候条件,尤其要注意防治该病。这种病害十分严重,传播速度快,玉米一旦染病,会造成周边地块大量减产,甚至是绝产,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因此,要真毒丝黑穗病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①选抗病品种。选育抗病自交系,配制抗病的杂交种是解决此病的首要途径。②轮作换茬:按地块的病情,合理安排轮作和品种。病株率超过20%的重发病地块,或种高抗品种或实施三年轮作:中等发病地块停种一年玉米,然后种中抗品种。③育苗移栽:选用不带菌的地块育苗,或土壤消毒后育苗.5叶期前后移栽大田,可大大減少此病发生。④处理病株:在病株没有散黑粉前及时拔除,带回烧掉或作高温堆肥或深埋。早春处理完病株残体。⑤调播期,精种管:改春播为夏播或麦套,降低危害。搞好整地保墒,施用腐熟的土杂肥,选用发芽率高的优质良种。根据墒情适当浅播,促使种子早发芽,出土快,幼苗发育好,生长快,都可减轻此病发生。

药剂防治:①包衣种:使用的16%克·福·醇种衣剂,不仅含有8%的福美双中毒广谱性杀菌剂和1%的三唑醇低毒广谱性杀菌剂,还含有7%的克百威广谱性内吸杀虫剂及多种微量元素,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具有驱杀虫、防病害和促进苗期茁壮生长之功能,为防治丝黑穗病提供了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保证。②药剂拌种:未进行包衣的玉米种可能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的多菌灵,或50%的苯来特,或40%的五氯硝基苯,按种子重量的0.5%~1%拌种。③药土盖种:用40%的五氯硝基苯lkg,掺细土1000kg,在玉米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种子,杀灭种子周围的丝黑穗病菌,确保玉米正常生育。

3.2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流行的主要病害。该病的病原菌为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从传毒到发病的潜伏期约为20—25d。在玉米栽种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治粗缩病,可以采取早播早起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另外,选择高抗品种,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粗缩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可以及时喷洒药物以达到抗病效果。利用10%吡虫啉(浓度为6%)进行拌种,当玉米从苗期灰飞虱迁入玉米田高峰期间,可使用20g/667㎡的20%吡蚜酮进行药物喷洒时防治,对玉米组缩病发生程度的控制,将玉米组缩病危害降到最小。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农业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玉米种植质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做好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从选种、育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必须环环相扣,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仿真,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

猜你喜欢

黑穗病墒情病株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