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趣味化教学探析
2018-09-14毛群周
毛群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来自于三方面:第一,每门学科都深刻、严密地从特定的视角揭示大千世界的规律,激发着人类奔向“自由王国”的豪情,令人着迷。第二,老师教学得法可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之效。第三,绩效树信心,学得好才有趣。本文从学科知识本身和学习方法来谈谈《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有所获,乏味自去。不管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客观上都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越来越关注到“家事国事天下事”。我曾教过一个小男生,其父闯祸暴亡,剩下孤儿寡母要改嫁他处。孩子的几个伯伯、叔叔却因此要霸占自己兄弟生前购买的建筑材料。邻里也没人出来主持公道,一边倒不许母子把材料运出去。当学到财产继承权时,这个小男孩就学以致用,结合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跟母亲直起腰板,在村干部的协调下维护了自身权益。
视线跳出家庭,但许多学生真正对时政新闻感兴趣的不多,如果把“带路战略”与我国面对全球化实施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联系起来,他们才能看出点儿门道。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国情知识”向学生介绍了基本的道德与法律常识,使他们看新闻时不只限于“看热闹”,同时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又能陶冶道德情操,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譬如:我在执教“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时。就展示了如下情境:
2010年秋,罗马尼亚的一个小女孩患了少有的绝症,生命危在旦夕。白血病,只有一种特效药可能医治他的病,但由于造价比较高,制药个体户以20倍成本的价格销售,每一盒2200欧元,小女孩家长父亲洛里斯通过多方筹借还缺500欧元,病人病入膏肓了。洛里斯登门企求供货商优惠500元,但这个老板无动于衷,拒绝降价销售,此时,洛里斯因此绝望了……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畅所欲言——
师问:洛里斯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试分析洛里斯不同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
生1:偷药后果是触犯法律,被抓捕入狱;生2:不偷药后果是女儿死亡、良心谴责。
师问:洛里斯陷入两难选择,假如你面对这一状况怎么做?
学生众说纷纭:偷药;抢药;募捐;网络求助;银行贷款;学做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不仅活跃了师生互动的氛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道德、法律角度给行为分类、捋清行为后果的关系,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选择,注重感知责任担当、珍爱生命、理性思维、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等教育理念。
教材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性也是学科的魅力所在。譬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公民权利保障书》一课时,在讲述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时,采用示意图展示形式讲述人民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后,再产生和监督“一府两院”,而比“一府两院”又为相应的人大机构负责,最终为人民服务。
《道德与法治》除了能拓宽中学生的视野、提高核心素养之外,还能引导孩子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心理健康、树立公民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要加强背诵,但在道德规律“知→情→意→行”中,认知是道德践行的起点,而记忆是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记不住怎能学得好呢?但是避免死记硬背,在遵循记忆规律的前提下巧记会使得这项工作变得轻松又有乐趣。譬如在识记社会公德的内涵时,学生对里边的五个短语经常是丢三落四:“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笔者把它们串联起来便是:文人爱珍(遵)宝(保),学生一读就记住了。
学生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执教八年级上册《竞争与合作》的内容时,就梳理出了五个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分为三个阶段:合作前涉及“分工”“计划”;合作中要“有效指挥”“相互沟通”、各人都勇于“承担责任”;合作后要“共享”成果。学生这样有序地把要点存入大脑,将来才能准确、快速提取。
其实《道德与法治》识记的“素未谋面”的东西也不多。因为该学科 “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这一课程特性决定了各学科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教育因素。许多教育观点已渗透到其他学科学习中、日常生活中,不学也懂,不过经过专门课程学习更系统、深入、全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除了具有综合性还有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决定了学习初中政治要“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道德与法治》倡导在知行合一中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一理念在教材体例中被贯彻:(1)生活在线:(2)由学生的生活事件引发问题;(3)探究平台:通过小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践行;(4)阅读、感悟:側重于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5)拓展天地:探讨或开拓视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践行。
为提高教学的实效,《道德与法治》开展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案例研讨、价值辨析、情景模拟、每单元的专题实践活动,还有丰富的德育素材以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这样的课堂怎么让人不爱上它?例如:第七届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刘彩萍老师在《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优课展示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制成课件,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享有的广泛权利,并专门制作法律扑克牌,每张牌上标明具体权利与相关法律条文,以“我来出牌”的方式加以运用,体会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具体、实在又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王得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