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促学习不如培养生存力

2018-09-14大前研一

妇女 2018年6期
关键词:才华教养责任

我有两个儿子,凑巧两个人都不怎么热衷于学校课业。次子广树从小便喜欢电玩,热衷于程序设计。我特地让他进可以直升大学的一贯制学校,他却说:“要念计算机不能待在日本”,不愿去念附属高中,自己找了一间美国的住宿制高中,选择去留学。之后进了一所名校的计算机工程学系,他又说没东西可學了,决定辍学。长子创希也一样,原以为他会朝自己喜爱的化学之路前行,但同样也在大学时突然转换跑道,最后也没能毕业。

这两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

创希在20多岁时自行创业,是网络顾问公司CREATIVEHOPE的经营者,底下约有45名员工。广树则是提供游戏开发中介软件的Unity技术公司日本区总监,同时他也另开公司,自己担任社长,大显身手。

两人虽然在学生时代绕了不少远路,但看来似乎都坚强地在这个严苛的时代生存下来了。不管把他们丢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活得下去,就算是赤手空拳,也能靠自己挣一口饭吃——我认为培养孩子这样的“生存力”,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

在教养这件事上,我自己也时常碰壁,但在培养孩子“生存力”这方面,“大前家的教养之道”就算没有一百分,至少也能拿到及格分数吧。对于这点,我略感欣慰。

二十一世纪是个“没有答案的时代”。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自然不会是那些善于背诵“标准答案”的人。而是不管处于何种状况,拥有靠自己的头脑想出答案的能力,从没有路的情况中走出一条路来的人。而那些受到良好“调教”,一旦没有答案和范本,便什么都无法做的人,是最不具价值的一群人,“生存力”也最低。

因此,就算孩子成绩不佳,父母也没有哀叹的必要。需要担心的反倒是那些过度适应现代校园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一直误会自己是优秀的人才,以致踏入社会后,更容易受强烈的反作用力打击。再加上他们“生存力”较弱,倒下之后往往一蹶不振。

人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人步入社会后,之所以难以进步,或许是因为他们抱有“我在学校已经学得够多了”的误会吧。

“不要这么做,不准那么做”,用这种方式管教孩子,把孩子塞进既定的框架,不让他们踏出一步,你是否认为这就是教育?依我看,这叫做“调教”,和养成自主思考能力的“教育”似是而非。

比起被逼着做某件事,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更有活力,愿意下工夫,大脑也因此能够获得锻炼。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孩子,找出他们在做什么事情时最朝气蓬勃。得到答案后,在家庭中为他们打造出适合的环境。

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太介意做那件事是否对孩子的将来有所帮助,或是孩子是否有那方面的才华。重要的应该是:孩子为什么会对那件事感兴趣?为什么会想做那件事?只要能清楚掌握这些,其他的事就不必操心了。

当然,才华这种东西有总比没有好,但绝不能以没才华这种理由来阻止孩子的发展。因为就算天赋不够,只要有充沛的热情,便能催生出持续力。一个人是否能成器,比起才华,热情所占的比重更大。

无论孩子长大后“生存力”有多强,如果他成为一个给家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的成年人,也只能说对这孩子的教养是失败的。因此,除了培养孩子的能力,教导他们承担责任,也是父母的工作。

这些责任包括对自己人生应尽的责任;如果有了家庭,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如果去公司上班,对公司应尽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更进一步,对社会、对全世界应尽的责任。

我虽然不会命令孩子去写功课,但从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便严格灌输他们对自己、家庭、公司、国家社会的四个责任观念。所以,当我小儿子说想去美国留学,不去念附属高中的时候,我问他:“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的,我会负起那四个责任。”

于是我安心地送他出国了。说得极端一点,只要能肩负起这四个责任,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从事什么工作,我认为他都能活得下去。

作者简介:大前研一,日本管理学大师,创业家学校创办人。他提倡“教育应该回归家庭”,以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生存能力”,影响了新一代日本父母。

猜你喜欢

才华教养责任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三)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