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政治话语的建构

2018-09-14金梦

关键词:当代启示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金梦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不同时期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不同的主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十月革命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协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世界和平的维护方面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后,十月革命的纪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构起双向话语支撑,既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又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服务现实、彰显主体意识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为本位对这一道路的发展与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8)02-0001-07

十月革命是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十月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话语资源。不同时期,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中国共产党因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充分摄取了十月革命的历史资源表达自身政治诉求,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不同的主题。为此,笔者拟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做一历史考察,充分彰显十月革命的时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十月革命话语的多维建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纪念十月革命节的热潮。1949年至1965年,除1957年毛泽东亲率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外,每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都会向苏联领导人致以贺电,并派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节纪念活动。首都各界、各地政府和中苏友好协会通过举行隆重庆祝集会,设立十月革命宣传周,组织多项娱乐活动与学习座谈会等,扩大十月革命纪念在民众中的影响。党报党刊也特辟专号,通过刊载纪念社论、纪念文章,及全世界各地庆祝十月革命节的通讯报道等,来彰显十月革命的重大影响与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着重宣传“联合苏联和学习苏联的重要”、“苏联友邦的伟大友谊”、“苏联以及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壮大”。即中国共产党通过十月革命纪念建构了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协调及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三个维度的话语支撑。

(一)学习苏联经验,探索中国道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因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学习苏联、走苏联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唯一途径,因而也成为十月革命纪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借助十月革命纪念着重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增进国人对苏联经验的认同,号召国人向苏联学习,建设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刚成立时,民众对苏联并不十分了解。故十月革命纪念首先试图树立积极的苏联形象,增进民众对苏联和苏联经验的认同。郭沫若在1949年的十月革命节指出:“我们应该加深并扩大对于苏联的认识。受了反动派的蒙蔽、污蔑、恫胁的影响,就在今天对于苏联不能了解的人还是不少,或者有着多少的了解而不亦深入,我们对于这样的人是应该多做启蒙工作的。尽量介绍苏联的真实,尽量驳斥反动派的歪曲。”为此,中国共产党强调,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十月革命宣传周内“要通过各项庆祝及宣传活动介绍苏联,号召向苏联学习”,“彻底揭露国内外反对派对苏联一切欺骗的宣传”。十月革命纪念期间,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和着重展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以此彰显苏联经验的权威性。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苏联的面貌在四十年问完全改变了。在革命以前,俄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曾经是比较落后的。现在苏联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大的工业国家。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苏联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规模远远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喷气式客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洲际弹道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和第二个人造卫星。全世界公认:苏联两次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就,开辟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所有这些,不但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而且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毛泽东通过突出十月革命对增强苏联国力的重大影响,激发起民众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向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为国人学习苏联经验建构了合法性前提。中国共产党强调:“今天我们不但要庆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发展,同时我们也将以苏联建设国家的伟大经验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苏联的经验“在今天我们正在用尽全力来加紧建设的时候更是我们当前的范本,我们是应该尽量吸收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表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话语支撑。例如,1956年在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强调:“苏联三十九年来伟大辉煌的成就,再清楚不过地向人民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一切受压迫的人民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求得彻底的解放。”借助十月革命宣传苏联建设成就,中国共产党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義建设的信心,强化了国人学习苏联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苏联道路的意识。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十月革命纪念又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话语空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以苏为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毛泽东说:“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因此,1957年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不仅强调要继续研究苏联经验,而且还说要“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道路的阐释也不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直接指称苏联的道路,而是从苏联经验里抽离出“苏联的基本经验”,指出其基本经验才是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共同道路。而苏联的具体经验,不属于十月革命的道路范畴,这些经验是需要各国根据自身实际具体分析的。中国共产党将十月革命的共同道路与各国建设的具体模式分离,成功为其探索中国道路创设了话语前提。从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八大的召开,到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面学习苏联,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的“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纪念始终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借助十月革命纪念,通过彰显苏联建设的成就,突出了苏联经验的借鉴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构了重要话语支撑。

(二)协调中苏关系,巩固中苏同盟

冷战背景下,面对西方各国的封锁与国民党势力反攻的威胁,新中国需要借助苏联的支持与援助以尽快增强自身实力。该时期,十月革命纪念是中国共产党协调中苏关系、加强中苏同盟的重要途径。

每一年的十月革命纪念中,中国共产党都充分感谢和重点宣传了苏联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帮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首先感谢了苏联在中国革命方向上的引领作用与在革命过程中的实际援助。“中国人民仅仅因为按照十月革命的启示,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才有可能从失败转到了胜利。”不仅如此,中国人民还“在革命过程中得到了苏联的各种具体援助。苏联首先废除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苏联对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和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的援助,是世所共知的。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苏联对于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坚决抗击,造成了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有利条件”。“饮水思源,我们不能不感谢十月革命,不能不感谢列宁、斯大林和苏联人民。”其次,中国共产党重点感谢了革命胜利后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帮助。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政府首先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在各方面给了我们以伟大无私的帮助”。中国共产党从历史角度充分论述了苏联与我国的亲密友谊。1953年11月,毛泽东在致苏联领导人的十月革命贺电中说:“中苏两国人民已在过去三十六年的丰富历史经验中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当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苏联的慷慨援助下,沿着苏联所胜利地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光荣道路上前进的时候,我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觉到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亲密无问,和两国友好的无上珍贵。”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从现实利益考量中论证中苏同盟的重要性,强调中苏两国利益完全一致,中苏联盟不仅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巩固反帝国主义阵线和世界和平的强大保障。毛泽东强调:“为了我们两国人民共同发展的利益,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利益,愿中苏两国的伟大友谊永远巩固,不断发展!”

即使在中苏关系接近破裂时,中国共产党还通过十月革命纪念试图改善中苏关系。1960年以来,中苏两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交政策的分歧日渐凸显,苏方多次影射中国共产党单干不顾团结,搞“民族共产主义”。以1963年7月苏共中央发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的公开信》为标志,中苏公开论战正式爆发,中苏两党关系彻底中断。在这种背景下,申明中方珍视中苏团结,致力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世界和平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尤为重要。故毛泽东在致苏联領导人的十月革命纪念贺电中,总会着重指出:“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团结是久经考验的,是任何力量所破坏不了的。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力量继续为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为加强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进行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欲以此回击外界质疑,公开表明中方是致力于维护中苏团结和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同时,通过纪念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也试图改善中苏关系。1964年10月14日苏共公布赫鲁晓夫下台后,由勃列日涅夫担任新领导。中国共产党希望借此契机修补中苏关系。10月22日,毛泽东在谈到赫鲁晓夫下台后的应对策略时表示:“十月革命节我们写文章,也说好话嘛!…‘他不请,我们也派副总理去……国内也举行个会,搞得热闹些。”在10月27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他又主张主动采取行动向苏共提出派代表团参加十月革命庆祝活动。毛泽东觉得这样还不够,10月29日,他还“考虑建议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派代表团去,参加十月革命节”。1966年3月18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时,他尽管表示不派代表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也不发贺电,认为这是原则问题,但仍主张要庆祝十月革命节。“十月革命节,那是苏联国庆,中苏之间目前还有国家关系,可以照过去一样发贺电。”可见,毛泽东希望通过十月革命节的纪念活动保持与苏联的来往关系,争取改善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

(三)团结社会主义阵营,维护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抗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949年11月,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节宣传大纲明确规定,纪念十月革命要“建立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领导者的世界和平民主阵线方面的思想,加强国际主义教育”。纪念中,中国共产党肯定了十月革命在划分世界两大阵营方面的重大意义。如陆定一在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三周年的讲话中表示:“十月革命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打断了资本主义的锁链,并在那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从此,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旧的、衰落的、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的阵营,一个是新的、生气蓬勃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的阵营。”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壮大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但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与波匈事件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借助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指出,波匈事件的教训“说明了社会主义各国以苏联为中心的团结不允许有丝毫的动摇,说明了只要社会主义各国团结一致,我们的力量就是伟大无敌的,帝国主义反动派就不能击破我们……正因为这样,我们社会主义各国的人民,就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力地巩固我们的团结,巩固我们的以伟大的苏联为中心的团结”。毛泽东在1957年出席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特别强调:“增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神圣的国际义务。”

藉此,中国共产党表达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张。毛泽东在庆祝十月革命的贺电中表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社会主义阵营为核心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大团结和坚持不懈地斗争,是挫败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有力保证”。借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议的场合,他公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和平立场:“社会主义各国的政府和人民是和平的新生活的建设者。我们完全不需要战争,并且坚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我们坚决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平竞赛,各国内部的事务由本国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我们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样大家知道的五项原则”。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利用十月革命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的协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建构起重要的话语支撑。

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话语的双向诠释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此时十月革命纪念不再像之前那样火热,只是逢十月革命整十周年时中苏友协和对外友协会隆重举办招待会,党报也会发表纪念社论,刊载苏俄群众纪念十月革命的通讯报道,但鲜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纪念贺电,其纪念诉求也集中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服务。

(一)明确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关于中国改革姓“资”姓“社”的争论此起彼伏。借助十月革命纪念,中国共产党回应了各方质疑,高举中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旗帜,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9年3月,邓小平就曾借助十月革命来论证中国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指出,十月革命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社会上出现了主张多党制、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声音,对中国改革事业构成阻碍。因而在1991年十月革命的纪念文章中,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了坚持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历史充分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选择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今后不坚持社会主义,而是像有人主张的那样退回去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意味着中国人民再度沦为外国资本和本国剥削阶级的双重奴隶。”故文章强调中国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月革命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这个党应当有统一的意志、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战斗的精神。”“十月革命经验表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道路。”文章最后号召,“面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现实威胁,中国年轻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将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對和平演变的教育和斗争,继承十月革命开创的伟大事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通过对十月革命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向国人申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它继承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从而为中国改革指明了政治方向。

(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主张反思苏联模式,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此时对十月革命的解释突出了列宁基于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此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构话语支撑。

邓小平在1987年十月革命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曾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因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得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同年1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马列主义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七十周年》的社论,与之前突出苏联道路的正确性的纪念社论不同,这篇社论认为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时世界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即“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但不能靠机械地照抄现成公式办事;借鉴别国的经验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是不能盲目地全盘照搬;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具体条件,从实际出发”。这种阐释使“十月革命的道路”脱离了“苏联经验”的框架。十月革命的道路直接被指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只是作为各国建设共同需要遵守的根本性原则,但各国具体建设模式是需要依据本国实际具体分析的。这里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的必要性,为中国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话语空间。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当时纪念十月革命的最好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十月革命纪念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月革命的共同道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了话语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一方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为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话语空间。

三、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的主要特点与当代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借助十月革命纪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建构话语支撑,源于十月革命本身的历史魅力与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藉此,中国共产党增进了民众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与支持。通过历史考察,我们看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若干突出的特点,并对当代有深远启示。

(一)肯定十月革命,反对历史虚无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呈现出不同主题,但至始至终都给予十月革命以足够的重视与充分的肯定,借以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外否定十月革命之声甚嚣尘上。这种质疑本质上是对以党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要素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否定。中国共产党对此高度警惕,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都坚决维护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以十月革命纪念强化民众的历史记忆,表明坚持走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立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多种场合,通过多种方式都积极肯定了十月革命的意义。他们指出,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时代,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与之相比。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彻底解放、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革命从来就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同样高度肯定了十月革命的意义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例如,1991年4月27日,江泽民在全国党建理论讨论会上就指出,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强调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篇即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胡锦涛在1999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革命的成功,系源于十月革命的胜利,“顯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找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支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强调有力回击了社会上对十月革命的质疑,坚决反对了历史虚无主义,强化了国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巩固了社会主义事业。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代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十月革命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否定。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正如习近平在反思苏联亡党亡国教训时强调的,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正是以史为鉴,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体现。

(二)赋予时代内涵,坚持服务现实

中国共产党非常善于利用十月革命进行话语建构,为了化解现实难题,赋予十月革命以鲜明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向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任务,中国共产党以十月革命凸显苏联经验的样本意义,强化了国人学习苏联、走苏联的道路的意识。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将十月革命的道路解读为“苏联的基本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话语空间;面对中苏关系的分分合合,中国共产党善于利用十月革命的话语资源紧密中苏关系,加强中苏同盟;面对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十月革命表达了壮大和团结社会主义阵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立场。改革开放以来,针对社会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和对“中国特色”的片面强调,中国共产党借助对十月革命的解读向外界表明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并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此时,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同时又为各国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提供了空间,从而提高了国人对中国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度与支持度。其实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这种纪念绝不仅仅是为了追忆历史,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需要。十月革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照现实发展,充分挖掘历史资源的时代意蕴,以有效解决现实难题,建构当代中国话语。

(三)彰显主体意识,坚定道路自信

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强调,到“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采取与十月革命不同的方式”,从“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人类历史上又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得以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道路的关系难题。改革开放以前,尽管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以“苏联的基本经验”试图明确十月革命的道路与各国具体模式的关系,为各国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话语空间,但这种认识依然囿于苏联模式,苏联框架下的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道路的冲突无法调和。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才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十月革命的道路”,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品质,才正确处理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道路的关系之辨。这种话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为本位对这一道路的发展与创新。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纪念十月革命的最好方式,即是在坚持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编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十月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