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2018-09-14张立志许能贵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可塑性督脉脑缺血

张立志,许能贵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张立志,许能贵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405)

文章旨在介绍许能贵教授提出的“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阐发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笔者认为通督调神针刺法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疗效显著,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针刺疗法;通督调神针刺法;中风;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

许能贵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从事中医针灸学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20余年。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以许能贵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在多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探索出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疗效显著[1]。《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是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现笔者试从通督调神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临床和机制研究浅析通督调神针刺法,简述如下。

1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理论基础

1.1 通督调神的理论思想

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其主干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有“总督诸阳”“阳脉之都纲”以及“阳脉之海”之称。督脉入属于脑,脑府异常不能发挥其正常主神明、主感觉和知觉、主运动的生理功能,多表现为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对此,许能贵教授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3]。

1.2 督脉循行的研究

督脉除了行于人体的后中线,还有分支和络脉[4]。①督脉分支是与任脉相循行。《素问·骨空论》:“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所以许教授认为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从阳引阴”之法,是任督二脉同治之法。②还有一个络脉分支,是督脉之别,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所以督脉不仅别络太阳,而且有一部分与太阳经并行,在膀胱经上有各脏腑精气输注之所,即背俞穴[5]。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体内各脏腑通过该经的背俞穴与督脉发生联系。

1.3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组成

许教授认为通督调神针刺法不仅仅是在督脉主干上取穴针刺治疗的一种方法,而是由五脏俞+膈俞左右交叉刺法、背俞穴螺旋式刺法以及督脉调神腧穴针刺法三种刺法组合的统称[6]。详见图1。

1.3.1 五脏俞+膈俞左右交叉刺法

五脏俞+膈俞是针灸大家王乐亭的经验方,先生本着“从阳引阴”的理论,通过针刺五脏俞而调五脏之气血阴阳,加膈俞以调气和血,扶正固本[7]。许教授及其团队在此基础上,对针刺方法进行了创新,采用向脊柱反方向斜刺五脏俞、膈俞。主穴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均为双侧。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皮肤消毒,五脏俞、膈俞用0.35 mm×40 mm毫针,向脊柱反方向斜刺,进针0.5~0.8寸,不可深刺,左右针柄相交,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详见图1-1。

许教授认为五脏俞+膈俞左右交叉刺法蕴含《易经》“咸卦”的含义,即“咸者,感也”。从“针”的繁体字来理解,左边是“金”+右边“咸”,“咸”与“感”本就是一对古今字,“感”只是“咸”的古字上加意符而造的今字[8]。《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通过左、右针柄相交来达到阴阳的自和与平衡,正如《伤寒论》中第五十八条原文:“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图1 通督调神针刺法的组成

1.3.2 背俞穴螺旋式刺法

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9]。气的运行也是按螺旋式运行,故督脉脉中之气,也要按气的螺旋式运行。《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故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关键在调气。

操作方法:用0.35 mm×40 mm毫针,按男左女右的针刺顺序,沿着脊柱两侧的背俞穴,从上至下,左右交错针刺,针尖偏向于脊中线椎体方向,针之纵轴与体表呈75°的内斜夹角。达到预定的深度时,患者有沉困、走窜、触电样等感觉,术者也会感到手下沉紧,此时勿再深入。针刺顺序为肺俞(右)→厥阴俞(左)→心俞(右)→膈俞(左)→肝俞(右)→脾俞(左)→三焦俞(右)→肾俞(左)。肺俞(左)→厥阴俞(右)→心俞(左)→膈俞(右)→肝俞(左)→脾俞(右)→三焦俞(左)→肾俞(右)。详见图1-2。但如有明显压痛点或异常反应点,当“以痛为腧”取阿是穴。

1.3.3 督脉调神腧穴针刺法

直接选取督脉上具有调神作用的腧穴针刺。主穴为水沟、神庭、上星、百会、大椎。配穴为内关、神门、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等辨证选穴加减。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皮肤消毒,用0.35 mm×40 mm毫针沿脊柱棘突间隙直刺,进针0.5~1寸,得气为度。其中水沟穴行捻转泻法,以眼球湿润为佳。详见图1-3。《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通调督脉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督脉不仅在循行路线上与脑直接相连,而且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许教授认为现代神经医学中皮质脊髓束与督脉在项背部的循行密切相关,而皮质脑干束是督脉在头面部的主要实质内容,进一步强调督脉与脑的关系[6]。

2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张峰[1]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发现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无论是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方面,还是在改善患者语言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刺法都表现出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该疗法是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一种规范的针灸疗法。赵奕[2]临床研究发现,运用许能贵教授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且通督调神针刺法能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值,在清除患者自由基和调节脑血流量方面较常规针刺组更具有显著性。杨娟[6]研究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肢体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局部脑血流供应障碍,脑组织局灶性缺血缺氧,进而产生坏死、软化而出现的病症。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有限,仅包括超早期血管再通和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由于治疗时间窗的严格限制,超过90%的患者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而丧失从超早期血管再通中获益的机会[10]。

实验研究发现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的促进作用[11]。脑可塑性是指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外界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包括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有不同程度的自行改善,但目前认为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发挥了重要作用[12]。目前国内外研究针刺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的促进作用,主要从针刺对突触可塑性的促进作用、针刺对星形胶质细胞所介导的突触重建作用、针刺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3个方面[13-30]。针刺治疗脑缺血时可启动神经-胶质网络的调节作用,可减轻缺血对该区突触传递形成的损害,通过提高突触传递的效率促进形成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脑缺血后大脑功能的重组[31]。

Ca2﹢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是星形胶质细胞之间或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细胞内外钙稳态失调可导致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和坏死细胞内Ca2﹢超载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脑缺血后大量Ca2﹢涌入胞内,导致胞内Ca2﹢超载。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电针可迅速调节缺血区脑细胞内的Ca2﹢含量,抑制胞内Ca2﹢超载,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32]。

4 总结

许能贵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发现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同时许教授深入研究了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干预作用,发现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的促进作用,且主要是通过调节缺血区脑细胞内Ca2﹢含量,抑制胞内Ca2﹢超载。因此提出了“针刺调节钙稳态是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作用的主要机制”的观点[33]。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其分子以及基因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张峰.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3-5.

[2] 赵奕.通督调神针剌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2-24.

[3] 于涛,徐振华,许能贵,等.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7):86-88.

[4] 胡玲,许能贵.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52-553.

[5] 贾耿.督脉、足太阳、任脉、肾精实质试探[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47-49.

[6]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32-33.

[7] 杨茜,方庆霞.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患者7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 (20):1760-1761.

[8]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6:585-586.

[9] 张明国,白夜昕.试论“阶梯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种发展哲学的研究新视域[J].北方论丛, 2014,56(1):131-132.

[10] Wang Y, Liao X, Zhao X,. Using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o treat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 (CNSR)[J]., 2011,42(6):1658 -1664.

[11] 许能贵,易玮,马勤耘,等.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 (4):237-240.

[12] 庞爱兰,常履华,任惠.缺血性中风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4,31 (3):279-283.

[13] 王琳,许能贵.针刺对脑缺血后大脑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48- 2550.

[14] 封敏,侯天舒,于美玲,等.针刺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72-174.

[15] 勾明会,佘燕玲,孙亚男,等.针刺对脑突触可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64-1066.

[16] 徐振华,许能贵,易玮,等.不同针刺量对大鼠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 (1):32-37.

[17] 徐振华,许能贵,易玮,等.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促进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 (3):18-23.

[18] 卢峻,金树英,包伍叶,等.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 (15):1323-1326.

[19] 张月峰,于建春,张雪竹,等.针刺对快速老化P8亚系小鼠海马神经元丢失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干预作用[J].针刺研究,2013,38(5):358-364.

[20] 杨卓欣,于海波,罗文舒,等.针刺任脉和督脉对脑缺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7-9.

[21] 董卫国,陈跃,吴炳煌.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7, 30(2):53-54.

[22] 武晓娜,倪金霞,李苗苗,等.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组织凋亡与重塑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8,11(5): 787-791.

[23] 艾琪,殷洁,胡鑫豪,等.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及针刺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70-173.

[24] 王娇,周国平,吴春晓,等.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1):150-154.

[25] 郭郁,包伍叶,图娅,等.针刺对强迫游泳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Jun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3):241-246.

[26] 李雪焕,陈向华,何海明,等.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23-126.

[27] 吴家满.针刺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APK信号转导途径思路初探[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112-113,116.

[28] 徐甜,李忠仁.针刺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及思考[J].针刺研究,2011,36(2):150-154.

[29] 姜杨阳,穆晓红.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医学报, 2017,32(11):2166-2170.

[30] 张丽丽,刘宝山,杜宇征,等.探讨针刺水沟和内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308-2311.

[31] 许能贵,易玮,赖新生,等.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其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7(6):71-74.

[32] 许能贵,易玮,赖新生,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内Ca2﹢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4):295-297.

[33] 许能贵.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21-22.

Research Progress ofNeedling Method for Ischemic Stroke

-,-.

,510405,

This article aimed to introduce the academic theory brought up by Prof. XU Neng-gui that the Governor Vessel is a meridian of the brain so that it can treat brain-related diseases. It also elucidate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linical research and mechanism study of Tong Du Tiao Shen needling method (an acupuncture method to unblock the Governor Vessel and regulate the mind)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We believe thatneedling method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efficacy for stroke diseases and the sequelae, and thus is worth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Acupuncture therapy;needling method; Stroke; Post-troke sequelae; Research progress

1005-0957(2018)09-1096-04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9.1096

2018-01-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8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351040701000001)

张立志(1991—),男,2015级硕士生,Email:1747567859@qq.com

许能贵(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ngxu8018@gzhtcm.edu.cn

猜你喜欢

可塑性督脉脑缺血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