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评估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控制作用
2018-09-14陈蕾
陈 蕾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手术室是医院治疗和抢救疾病的重要科室,因其治疗模式具有创伤性,故其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对医院及患者均有较大的影响,但手术室的护理具有工作量大、不安全因素多的特点[1],故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2],为提高我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医院在2017年7月份开始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实施质量评估模式,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质量评估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控制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医院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质量评估模式前的2017年1月-6月及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的2017年7月-12月各选取100例择期手术患者,质量评估模式前的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14-80岁,平均(52.3±10.5)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20例,普外科40例,骨科37例,其他3例。质量评估模式后患者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14-80岁,平均(52.5±10.0)岁,手术类型:神经外科21例,普外科39例,骨科3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结果有意义。
1.2 方 法
2017年1 月-6月期间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每台手术结束后清理医疗器械,更换消毒用具,并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核对手术信息,做好手术准备,手术实施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
2017年7 月-12月期间手术室的护理中应用质量评估模式,内容如下:
①质量评估:由手术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会,对以往手术流程中的护理程序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护理质量问题,经分析发现,手术室护理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新入科护士对手术流程不熟悉,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消极怠工,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全、护理准备步骤错误问题。
②质量改进:将质量评估的结果记录下来印刷成册,发放给每位护理人员,同时开会进行反馈总结,由全体护理人员集思广益的,探讨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改进流程,同时开始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应用质量改进管理。
③质量改进内容:新入科护士实施入科前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手术室。考核内容主要是,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根据考核结果对手术室内护理人员进行手术流程护理培训,从而加强手术室护理中的薄弱环节[3]。实施护理责任制,细化手术记录单,登记每台手术参加护理人员的名称及其负责环节,每台手术结束后对护理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出现的护理安全及质量问题追究到人,予以相应的物质处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在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前后的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2017年7月-2017年12月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每台手术结束后均由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理长按照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并以(%)表示,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情况比较
质量评估模式应用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应用前的7.00%(P<0.05),见表1。
表1 质量评估模式应用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2 护理质量比较
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6.32±2.58)分,高于实施前的(92.10±3.05)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564,P=0.000)。
3 讨 论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质量评估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实施质量评估模式可有效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手术的影响,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护理质量。本院自2017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质量评估模式,首先对以往的手术室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评估,分析以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质量改进中将分析结果发放给全体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共同制定质量改进流程,鼓励护理人员参与,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将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全面实施,实施责任到人制,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 将质量评估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