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健康因素及行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 的作用及相关性

2018-09-14王晓玲张立杰宋巧凤王希柱周文华李志坤刘小雪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4期
关键词:易感性益处总分

王晓玲,张立杰,宋巧凤,王希柱,周文华,李志坤,刘小雪

人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来促进或维持健康,以实现自我满足的行为即是健康行为。现阶段,人们渐渐认识到健康行为对冠心病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和患者的行为密切相关,不健康行为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或加重患者病情[1]。若患者能够避免和克服相关不健康行为,对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文为研究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患者心血管健康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作用,选取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和健康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3];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能够进行准确的理解及填写;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意识模糊或存在精神病史;患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不愿配合问卷调查研究的患者。对照组纳入标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能够进行准确的理解及填写;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精神病史;不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49~67岁,平均(56.74±4.92)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4例,高中及以上26例。对照组男39名,女31名;年龄49~69岁,平均(55.83±5.13)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7例,高中及以上23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正常人群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基础资料调查:研究者自行设计有关调查对象基础资料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情况、职业、婚姻情况等,另外,调查和记录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既往发病史、既往住院次数、时间及治疗情况等[5]。

1.2.2 健康行为调查: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_Ⅱ,HPLP_Ⅱ)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健康行为的调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共包括以下6个方面: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共包含52项题目。每题分值为1~4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常规进行为4分,经常进行为3分,有时为2分,从未进行为1分。将每个方面的得分进行相加后取其平均值,其分数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分数越低,则代表研究对象健康行为越差[6]。

1.2.3 健康信念调查:健康信念模式是最早运用于个体健康行为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模型,由hochbaum于1952年在研究人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理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后经Backer等社会心理学家的修订逐步完善。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Rosenstock首先提出,共包含以下5个方面:(1)知觉到易感性:即个体认为不健康行为给他带来的总体危害,以及该行为导致其自身出现疾病的几率和可能性。(2)知觉到严重性:即个体感知到的行为改变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和金钱方面的不良影响。(3)知觉到益处:即个体对改变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好处的认识和评价,如维护健康或改善健康状况。(4)知觉到障碍:即个体对采纳行为可能面临的困难的主观判断,包括身体、心理、经济、时间花费上的各种障碍。(5)维护健康动机:动机使人们随时间的推移开始并维持健康行为,共包含31项题目。每题分值为1~5分,依据患者赞成程度进行得分:非常赞成为5分,非常不赞成为1分,以此类推。将31项题目的得分进行相加,其总分与健康信念呈正相关关系,总分越低,则代表研究对象的健康信念越差[7]。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及自我实现等,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健康因素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信念总分、知觉到益处、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障碍和知觉到严重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维护健康动机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具体条目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信念中的认识到健康重要性、努力学习健康知识和饮食均衡三个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的比较分)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的比较分)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具体条目的比较分)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2.4 观察组患者健康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健康因素中的健康信念总分与其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关系;健康因素中的知觉到益处与健康行为总分、营养、压力应对及自我实现呈正相关关系;知觉到严重度与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呈负相关关系;维护健康动机与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各个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知觉到易感性及知觉到障碍与健康行为的各个因素无相关(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患者健康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3 讨论

引发冠心病的因素中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像性别、年龄、家族史等这类不可变的因素;另一种则是像吸烟、运动等能够进行改变的因素。所以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和患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其不健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冠心病发生率,加重患者病情[8]。有研究显示,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A型性格、缺少运动、饮酒等行为都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有关。本文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及自我实现等,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与正常人群相比,会有更多不健康行为的存在。提示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以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冠心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心绞痛型、心力衰竭型、隐匿性、心肌梗死型和猝死型,以心绞痛型最为普遍和常见[9,10]。

健康行为的概念与内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和发展[11]。本文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健康责任、人际间关系、营养、压力应对、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6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此对其健康行为进行统计。

健康因素中的主要内容是健康信念,而健康信念则是人们主观上对健康行为的认同感与认知程度,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知觉到益处、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障碍、知觉到严重度、维护健康动机5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其健康信念。正确的健康信念能够对其健康行为起到指导、改进的积极作用[12]。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健康信念总分、知觉到益处、知觉到易感性、知觉到障碍和知觉到严重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维护健康动机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可以通过提高冠心病患者维护健康的动机来提高其总体健康信念。动机是人们为达到一定要求而进行相应行动的意向,是人们进行特定行为的一种主观因素[13]。患者只有具有充足的意向去维护自身健康,才有进行维护自身健康的具体行动[1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健康因素中的健康信念总分与其健康行为中的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关系;健康因素中的知觉到益处与健康行为总分、营养、压力应对及自我实现呈正相关关系;知觉到严重度与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呈负相关关系;维护健康动机与患者健康行为中的各个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知觉到易感性及知觉到障碍与健康行为的各个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患者健康信念越好,越能够承担更多的健康责任和获得更多的营养益处;患者越能够认识到健康信念的好处,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健康行为,对患者实现自我价值、面对压力等具有积极作用;患者越能够认识到冠心病的严重性,越能够进行相应的运动和锻炼,尽量避免冠心病的发生;而维护健康动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健康信念产生影响,所以对其维护健康动机的提升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信念等因素会对其健康行为产生一定影响,患者如果具有正确的健康信念,就能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健康行为,从而对其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样本数量较少,不能代表社会的整体水平,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猜你喜欢

易感性益处总分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中文学习成新宠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研究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
MTHF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