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测试
2018-09-14周红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321017陈瑞芳浙江省义乌中学322000
●周红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321017) ●陈瑞芳/浙江省义乌中学(322000)
一、单选题
“蛇形丘”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图1),完成 1~2题。
图1
1.从外力的角度,与“蛇形丘”形成相似的是:
A.沙丘 B.海蚀崖
C.U型谷 D.长江三峡
2.形成“蛇形丘”堆积物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板块轮廓图(图2),图中折线分别表示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完成3~4题。
图2
3.图示板块为:
A.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4.Ⅱ类板块边界附近最可能出现:
A.褶皱山脉 B.裂谷
C.岛弧 D.海沟
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图3右图);图3左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3
5.造成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风力作用强
B.地处热带,风化作用强
C.年降水量大,雨水溶蚀作用强
D.地表水丰富,流水溶蚀作用强
6.下列关于花岗岩和石灰岩分布地区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的推断,最可能的是:
A.沉积—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B.岩浆喷出—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地壳抬升—沉积—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D.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读某地质构造演变示意图(图4),完成7~8题。
图4
7.甲图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A.地垒 B.地堑 C.向斜 D.背斜
8.由甲图演变为乙图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A.顶部受外力侵蚀→沿断层面移动
B.内力作用隆起→槽部受外力堆积
C.沿断层面移动→顶部发生沉积
D.受水平作用挤压→岩层上下翻转
图5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 C、P、T、J、K。读图完成第 9~10 题。
图5
9.判别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10.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丘陵由较软弱的岩石构成
B.河谷、盆地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而成
C.河谷、盆地发育于软弱岩层与向斜的核部
D.背斜形成山地丘陵,向斜形成河谷、盆地
二、综合题
11.图6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监测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
(1)简析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沉积的变化趋势。
(2)近几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其原因。
12.图7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7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2)在图8的方框中绘制沿XY线的地形、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8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D 8.A 9.D 10.C
11.(1)1975—1978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远,表示沉积作用明显;1978年后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近,表明海底侵蚀作用较强,或沉积作用较弱(2)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加强了植被保护,水土流失量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减少;中游地区修建的水库使一部分泥沙在库区淤积,同时减少了入海河流的水量,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增强等。
12.(1)B(2)绘图:如图9所示。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