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数据接收那些事

2018-12-01

地理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带电磁波天线

近年来,我国对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传回不少高价值的图片。那么,卫星数据是如何从天上落到地面,最后变成人人可以看懂的图像?

想要说清楚这个过程,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地面站接收的最重要指标是卫星数据接收的成功率。

首先,做好任务规划。每天一早,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任务需求在系统中完成所有资源的分配。如同摄鸟爱好者为了拍到更多鸟类的照片,需要热悉不同鸟类的习性,规划好拍摄的时间和路线,运行管理系统也需要通过计算卫星轨道,确定不同卫星通过各个地面站的时间,然后根据科学任务安排好地面站的天线、记录和传输等资源。

卫星数据是如何到达地面的?卫星会在通过地面站上空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适合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并发送出去。在到达接收任务开始时间之前,接收系统就会将天线对准卫星即将出现的方位。当卫星出现并开始发送电磁波信号后,接收系统会对电磁波进行全程锁定、跟踪。同时,接收系统会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解调等处理,并将输出的卫星原始数据基带信号送到下一个目的地——数据记录系统。

这时,卫星数据将完成落地的最后一步:数据记录系统负责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卫星下行信号中,“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卫星基带数据,并如实进行保存,为后续图像处理或科学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原材料。

摘自2018年6月《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基带电磁波天线
聚焦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考点解读
ETC相控阵天线与普通天线应用对比分析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用有源音箱验证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理论宣讲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2014年LTE基带收益占蜂窝基带收益50%以上
AIS基带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数字基带系统的System View仿真设计
平行透刺联合电磁波治疗肩周炎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