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形势下创新创业博士点建设的意义

2018-09-13陈洪龙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博士点创新创业建设

摘 要:当今时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越发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设置创新创业博士点的重大意义,并以辽宁省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为案例,阐述了建设博士点的可行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博士点;建设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发聚焦在创新与创业这个焦点上,世界各国为增强核心竞争力,都在全力以赴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并将此作为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创新驱动、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这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加强对创新创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逐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当前业界急需破解的难题。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长期致力于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5年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方向的硕士点,2007年与东北大学合作开展就业创业方向的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2012年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就业创业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点,博士点的建设进一步构建了系统的高层次就业创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重大意义

(一) 有利于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刘延东副总理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促进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促进创新创业;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促进创新创业。

1.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民族创新力的迫切需要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科技的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在自主创新,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这些个“关键”决定了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贯彻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高校開展创新创业教育,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 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并专门召开视频会议,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标志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创新创业工作的蓬勃发展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完善;创新创业的开展需要扎实、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这都需要建立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是当前推动创新创业向深层次发展的现实需要。

3. 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将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创业教育方面,开展的比较好的美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创业学科,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更系统化。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而中国目前,还缺乏一套合理和正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在这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教学和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学科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建设,必将为创新创业学科的发展提供契机,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保证,系统的指导,将有效地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关键、核心、普遍的问题。

(二) 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创新创业工作者队伍中,存在着学位层次偏低、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完全适应的现象。以辽宁为例:从总量上看:目前我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总数有3200多人,其中专职人员约占14%,兼职人员约86%。从队伍组成上看:队伍共由校、院(系)就业部门人员、辅导员、其他专业课教师、企业人员四部分组成。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占10%,副教授占30%,讲师以下占60%。

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约占70%,队伍较年轻。在学历结构上看:硕士及以下占95%,队伍学历层次偏低。

从专业背景上看:一是专业分布范围广,不集中,相对集中的思政类约占11%,工程类约占10%。二是涉及就业创业指导学科专业背景的老师严重缺乏。三是本校毕业生留校从事本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占相当大比例。从接受培训情况上看:目前我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中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占队伍总数的6%。从培训组织部门上看:国家级培训占24%,省级培训占39%,其他培训占37%。创新创业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和实践体系急需完善。通过对我省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专业背景调查来看,具备就业创业指导专业背景非常少。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管理学和创业实践背景比例很低,不足10%。这是制约当前队伍建设和发展,制约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并通过博士点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 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可行性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逐渐探索出有辽宁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这为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的博士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积累了良好的学科基础,形成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设施和实践基地,同时,拥有广大的生源需求,为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的博士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博士点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在2010年、2011年全国创新创业工作会议上,辽宁作为先进,做了典型发言,辽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先后在沈阳师范大学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方向硕士点,在东北大学开设就业创业方向研究生班,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创业师资队伍水平的建设。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全国高校毕业生服务体系建设》创业部分委托辽宁负责完成。作为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课题研究将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辽宁省有着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基础,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这为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二) 已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大连理工大学在教育管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已经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设置创新创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培养工作提供了师资队伍的保证。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选聘了一批勇于开拓且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配合和协助高校专任教师,联合开展教学及实习实践。

(三) 具有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学习、实训的设施和实践基地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建成了1.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搭建了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财务服务、项目融资、信息服务、创业培训、宣传教育等多个平台,2010年教育部授予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1995年大连理工大学成立“综合创新实验中心”,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学院”,2007年成立“创新实验学院”,创新实验学院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学院设有15个创新实践班,6个校级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2个院系级创新实践分基地。学校与知名企业在校内成立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有大连市软件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实训基地、大连理工大学—IBM实训基地、大连理工大学—瑞萨嵌入式实训基地、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微软创新中心等,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设计研发,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运作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四) 拥有广大的生源需求

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者、创新创业的管理者和学校里从事就业创业的教师,迫切需要知识更新和综合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创新创业研究方向的博士培养,是他们提高整体素质和从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实践者、管理者、服务者和教育者都将为创新创业研究方向的博士点的良好的生源。

三、 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建设与实施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学位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确保质量,突出特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在资源强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

培养目标: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理想素養和精神风貌;掌握最新理论动态和现代研究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其博士学位论文对某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的研究做出了独创性贡献。

招生对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生毕业(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培养方案: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教育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增设就业创业管理和创新创业两个培养方向。

组织实施:由大连理工大学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辽宁省教育厅提供全面的支持,协调和促进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博士点的健康、顺利发展。

作者简介:

陈洪龙,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

猜你喜欢

博士点创新创业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教育部:全国完全新增博士点372个复审通过率为45.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这个世界需要博士点吗?
从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设看其学科发展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