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品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探讨

2018-09-13陈宏英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思想品德初中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让教材理论知识生活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总结了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阐述了思品课中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贴近;学生生活;教学

美国科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教材内容找到与生活的切合点,让教材有它的生活来源,这就体现了初中思品课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否则没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品德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就是课程的基础”;“教师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原则”。下面我就思品课中怎样贴近学生生活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 课堂导入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就是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充满趣味性,所以我在《世界文化之旅》教学第一环节中,采用动车视频进行导入,这也符合课题:“世界文化之旅”。通过这样的导入,接下来的环节就顺理成章,引出了课文的两个栏目内容:第一站: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二站:和谐的文化乐章。使整节课的内容结构严谨,一目了然。让学生感受到上课就像旅游中一样。在《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我用手机拍摄了本地荆江河流的污染情况作为导入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样的导入为这节课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自主学习环节贴近学生生活

自主学习的环节就是学生自习教材、思考问题的环节,重点就是学习教材内容,对整个框题的知识要全面地浏览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活用教材,把教材生活化,通俗化。比如我在《我知我家》这节课的自主环节中,提问家庭结构的问题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结构,在《难报三春晖》中,针对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中,要求学生列举了自己孝敬父母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掌握知识点,认识到“教育来源于生活”。

三、 合作探究环节贴近学生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教材的难点重点进行分组合作探究,由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所以,这环节的问题设置要以第二环节的知识点为基础,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知行统一的过程。比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中,针对“全球化”这个名词,我設置的问题是:请用身边的事例来解释全球化。然后交由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表现积极踊跃,纷纷用身边所熟悉的洋快餐来解释什么是全球化,特别是一些男生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与洋品牌的合作来说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发言的学生满是骄傲和自豪,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热烈,让原本抽象的知识点,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展示就容易理解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加深印象,还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体验到团队精神以及合作学习带来成功的喜悦。

四、 总结运用环节贴近学生生活

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身边的问题,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的。这一环节中,我主要用两种方式设置问题。第一种:自由发挥,没有限制内容。如“请谈谈你的收获”这种问题主要谈谈对教材知识的感悟,不限制某个话题,意在引导学生的品德内化,比如在《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学生就能自主地谈到本地的荆江河流的污染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到整治方法,为保护荆江献言献策。第二种:用拓展延伸、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这种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在掌握基础上进行整合运用,比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中,要求学生贴近身边生活,着眼我们的本土文化,为弘扬家乡的土楼文化提建议,这问题有一定的广延性,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讨论热烈,畅所欲言,有建议:要把土楼的建筑结构特色、当地特产、人文风俗习惯拍成纪录片,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在电视上播放,让土楼文化走出福建,走出国门。有建议:建立网站,设计网页推广,在网络上加大宣传等等。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一种检验。

五、 课后作业环节贴近学生生活

课后作业也是我们思品课改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检验渠道。以前的作业是比较单一的书面作业,学生做作业也是例行公事,不带情感色彩。因此,在这环节中就是要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有兴趣去做,带着情感去做。作业布置改变以往模式,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用行动完成,我把它叫做“行为作业”。比如在《难报三春晖》中,布置学生每天至少洗碗一次,洗自己的贴身衣裤,并用电话进行家访,引导学生孝敬父母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拥有勤劳、孝敬、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的好学生。在《走向自立人生》中,要求学生每天从起床开始,再从书包到自己的房间的整理,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家访,检查学生的“行为作业”并在班级中上墙公布做出评价。鼓励做得好的学生,同时也是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一种鞭策。这种“行为作业”别出心裁,让学生在课堂外的生活时间里也能感受到思品里所学的知识带来的乐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也引起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也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注重与学生生活贴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实例展示教学内容,用教学内容指导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共鸣、有话说,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将不断继续探索,让这种教学模式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满意,体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4年.

[2]陈惠珠.生活化教学策略在思品课中的教学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11月.

[3]张广伟.浅议中学思品课生活化教学[J].《教育百家》,2014年6月.

[4]任培霞.初中思品课教学生活化浅谈[J].《课改在线》,2014年7月.

作者简介:

陈宏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思想品德初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