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读法之我见

2018-09-13姚泓伊

牡丹 2018年17期
关键词:钱梦龙愚公语文

姚泓伊

37年前,我国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的《愚公移山》教学课例,通过导学法增加学生参与度,在词语教学上构建知识体系,联系上下文,以学定教。37年后,重新审视钱老的课例,人们仍然会发现新的启迪。

新时代以来,教师开始逐渐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首位。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发挥有效作用是自1978年以來一直热议的话题。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应时代而生,适应当代语文学习的需要。但是,把自主仅仅理解为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一双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思考是动力的源泉、问题的出发点,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的指导思想与教学模式,“三主”即学生为主线、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37年前,钱梦龙执教的《愚公移山》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课堂上师生教与学切磋中迸发出一些新的火花,钱老的许多课例至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全文叙述愚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感动天帝,上天派人将山移走。文中将愚公“愚”与智叟“智”进行对比,并对坚持到底的毅力与恒心进行颂扬,至今对中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本课例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倾向和教读法的使用方式。

一、需求学习,雕琢文字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两方面的支撑才能出彩出新,语文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也不是学生麻木的接纳,一堂好课必然建立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如何让语文教学的“混双”效果最大化呢?一方面在于教师的博学思辨,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日积月累。当然,仅仅靠学生日积月累必然是不够的,好的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钱梦龙授课放权于学生。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并不直接回答,而是由同学进行解答,同等学习能力和智力能力的解答,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个人的疑问,发动班级,群策群力,把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化为一对全体再对全体的模式。这里的教师给学生提供支架或是直接向其他学生发问,由同学解决同学问题,这样了提高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结合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给学生解决问题往往使发问的学生对问题的印象更深刻,由于同龄人间往往有适用的相处方式,所以生生讲解较之师生讲解更易于接受。

(一)咬文嚼字

钱梦龙在文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查字典,其语文老师在指导他学习语文时就是通过查字典来引导学习,钱梦龙将自己学习到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这里就可以解释名师教学中个性化的授课与其个人成长的背景密不可分。

从课例中不难发现,钱梦龙引导学生用工具书学习的方式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后再遇到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找工具书,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方式。这样既扩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

(二)语境解词

语境解词常出现在英语试题解答,由于中国人的母语不是英语,而英文单词往往一词多义,阅读中的词义又通常不是人们背记过的基本义,解题的关键就在于猜题或蒙题,怎么猜呢?很简单又很常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出该段中的词义。同理,钱梦龙授课过程中对“本”字的讲解基本与该方法相似。

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对于建立知识网是大有益处的,收集整理知识间的整体联系,聚沙成塔。研究表明,大脑信息由四部分组成,即大量采集—储存—分析梳理—提取。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对,“自嗨型”地采集信息,碎片化学习导致学生学了很多却还是相对无知。

(三)举一反三

建立知识网,举一反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双方不断积极思考。教与学的过程中时刻充满惊喜。教学是师生间相互“搭台唱戏”的过程,从中迸发灵感与启发。在这段教学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对于老师来说有惊喜。“之”在文言文教学里,是常用词,经常做意动用法。钱梦龙采用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这是由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属性决定的。不光是一个词的多种用法,语文课文的诸多方面本来就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写景抒情,思想感情也有相同的方面,大致有四同:夜游赤壁、感念三国英雄、自己与英雄比照、均感叹人生短暂。形成知识系统有利于学习思维的养成。

二、抽丝剥茧,顺藤摸瓜

分析人物也是钱梦龙授课亮点,就好比侦探小说一般寻找蛛丝马迹。钱梦龙先引导学生组建人物关系网,然后分析人物特质,如“遗男”与“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父亲是否健在,而钱老的问题设置是“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引出“遗孀”,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九十”与“年且九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老者的年龄是否超过九十岁。就其细节而言,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课堂激励

母问题和子问题的设置给人一种“随机性”的假象,学生提出一个母问题,钱梦龙能引申或连续提问诸多子问题。这些问题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能解决,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它们还能引发学生一连串的思考,调动制动性的激励性问题,是轨道的延伸而不是草原上放羊。

无论是教师还是企业管理者都有相通之处,即激励是所有组织驾驭脱缰野马的关键。教师如同雕塑家,这句话揭示了教学的功能,教学的好坏体现在学生的学业上,学业成绩的高低离不开学生的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激励机制是实施者可用且不受限于被实施者的方式,调动起学习动机就会涉及期望理论,由此产生个人积极性因素。放在教学中来说就是师生之间协同合作,教学相长,从而使整堂课的质量与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能力迁移,提升语感

德国人洪堡特提出过一个观点,语言形式的关键在于意义是否真正渗透入语音。这里不难理解语音是意义的外壳,通过语言的训练、朗读和感知给学生个人性与社会性中间搭建桥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迁移,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

钱梦龙曾说:“这道练习题设计的意图是把课文的部分词句编写进去,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它们,以收知识迁移之效。”此题设置有三层意义:第一层,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是对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的实践训练,体现钱老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第二层,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愚公移山》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实现传统与现在的统一,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第三层,提升学生语感。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感知与把握,典型的例子就是学习外语时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语感好而把题做对。

五、多重对比,思辨训练

钱梦龙对课文中心进行讲解时不仅运用多重对比,还进行了极强的思辨性训练。第一层是将愚公做事与愚公思想进行比较,虽然愚公做法愚,但思想上有远见卓识,一心想做造福子孙的大事,提出愚公不愚,大智若愚。第二层重在说明智叟不智,表面上智叟的做法符合现实,认为移山是无用功,费力不讨好。实际上,智叟目光短浅,自作聪明。第三层将“智叟”与“愚公”对比,告诫学生要学习愚公精神,做人要眼光长远,进而做对祖国有用的人。第四层将“小聪明”与“大聪明”对比,做事要做大事、高调做事,打开格局。怎样做呢?上升到国家层面,如国家建设,这与之前谈过的知识能力迁移有重叠的方面。

四重对比中既有个人做事做人的对比,又包含了不同人做事和不同人做人的对比,学生思维得到立体的锻炼。最终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整堂课丰富详实,高端大气,不失为一种精神享受。

六、结语

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得到的学习结果被储存于个人脑海内,即为个人知识。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制造储存知识的硬盘。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非常重视三维目标的训练,既有深度又不乏广度,如词语教学的体系构建、字斟句酌的文本探究、由传统照进现实的主题升华、对比与思辨的综合运用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等。虽然这堂课距现在已有37年,但研究的魅力依旧只增不减。

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的解读文本一直是广大教师一生所探求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学也一直是语文老师的理想。怎样教会学生读书,怎样把教书变成教学艺术,是钱梦龙在语文教学中执着追求的努力方向,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

(内蒙古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钱梦龙愚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现代愚公
做转化后进生的高手
试论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教学思想
浅谈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教育思想当今的意义
谁更应当“愚公”
试论钱梦龙“主体—主导”说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愚公移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