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老年人学习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2018-09-13毛丽萍

成人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老年人学习障碍的产生除了与老年个体特征变量及学习技能技巧存在相关性外,还包括老年个体自身局限和社会环境影响。探究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老年学习存在的障碍和对策,不仅能为推动互联网背景下老年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考,还可促进该环境下老年人学习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人;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G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6-0057-04

【收稿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后MOOC时期的老龄群体在线学习障碍研究”,项目编号为15NDJC276YBM;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老年群体在线教育参与障碍与对策——基于温州样本的研究”,项目编号为2015SCG264

【作者简介】毛丽萍(1976—),女,浙江瑞安人,副研究员,浙江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和比较教育。一、引言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教育资源日益匮乏,老年人群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互联网+”老有所学由此应运而生。全国范围内的各级老年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或老年教育机构纷纷开发“老龄e课堂”“老年空中学堂”、老年文化教育APP,或利用智能手机或Ipad构建“口袋课堂”等等。显然,老年人参与“互联网+”老年教育,一方面可帮助他们克服行动不便的局限,足不出户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可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与生命质量。然而,在学习过程中,老年人不可避免地面临各方面能力的衰退,如视觉、听觉老化,行动力下降,感知信息的速度变慢等,他们会遇到与其自身机能退化相对应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同时,老年人自身观念封闭、 互联网课程易用性差、社会观念陈旧等多方面因素,都会给老年人学习带来障碍。鉴于此,就“互联网+”环境下老年人学习障碍产生的相关性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做出探讨。

二、概念解析

所谓学习障碍,是指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所遇到的障碍与困难。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國外研究者依据不同视角有不同分类。Garland(1993)将影响学习坚持的障碍分为情景类、机构类、性情类和认识类等四类,其中认识类障碍包括课程难度较大、学习技术性太强、学习者学前准备不充分及缺乏兴趣等。Rezabek(1999)将学习障碍分为三类:一是情景的障碍,来自个人的一般情景或环境方面的障碍,包括交通、年龄、时间限制、家庭责任;二是机构的障碍,包括来自教育机构的课程、政策、程序方面的障碍,也包括允许进入、注册、课程的时间安排、经济和支持服务;三是性情的障碍,来自个人背景、态度、动机、学习风格、自信方面的障碍。而Schilke, Richard Allan(2001)对分类进行了改进,将在线教育中阻碍学员学习的障碍因素分为情景的、性情的、认识论的、机构的、技术的障碍等五类。国外研究者对于学习障碍探究从最初外在因素逐步深入至学习者本身,可见学习障碍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目前学界对于学习障碍因素分类比较认可的大致为三类:一是个人因素,指的是动机、期望、自信心、心理及技术水平等;二是机构因素,指的是课程难度、平台设计、支持服务、交互程度及教学监管等;三是环境因素,指的是学习环境、时间保障、工作变更等。此种分类法也是本课题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

三、研究设计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式的实证研究法。课题组在遵循有关社会科学调查问卷编制原理的基础上,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制定、设计问卷题目。内容设计注重整合使用客观题与主观题,力求使调查结果既能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又能体现问题的深入性。问题设计简洁、准确、明晰,以便于老年人能够读懂、听懂并回答,保证调查问卷回收后的有效率。在编制调查问卷的前期,为明确研究的重点内容、聚焦调查的中心问题,课题组在WZ老年大学的老龄学员中进行预先调查和初步访谈。同时,还充分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老年群体学习特点、学习理论、学习障碍理论等,以期为问卷设计的维度和效度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最后,确定本研究调查问卷的结构模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个体特征,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学历、工作、收入等背景;第二部分为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从四个维度来设计,即目前老年人参与互联网学习的来源和形式、老年人对于互联网学习资源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老年人互联网学习存在的障碍及其原因、老年人对于参与互联网学习的意见与建议。

2调查的实施

本研究以WZ老年大学在籍学员、WZ市15家社区老年学习苑在籍学员合计597人作为样本。问卷采取纸质和网络相结合的形式,于2016年9月下旬到2016年11月中旬进行发放和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97份,收回符合要求量表5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8%。

研究对问卷涉及的所有问题做了相应的因子分析,以检验其问卷的效度。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前,利用KMO和Bartletts 两种检验系统进行球形检验,以保证问卷中问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还在问卷原型的基础上再次对问卷进行了调整,重测样本为60名老年人,重测间隔时间为4周,两次测验中均完成问卷的有效被试为57人。此外,研究还利用了其他问卷作为同时效标,考察其效度,效度也符合要求,所以该问卷可以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工具。

四、数据分析

1样本描述

本研究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为老年人,年龄从65岁到75岁不等,均已退休。曾经从事工作中有工人221人、农民123人、技术科学工作76人、医护工作56人、教师54人、行政机关类工作32人、其他14人。退休前工作年限在10—38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24.62年。其中,被调查对象性别构成中,男性265人,女性311人,占比分别为46%和54%。

2统计结果及分析

研究样本中,被调查对象学习发生障碍的占比达到89.8%,共计517人,说明该问题确实值得关注。就被调查对象在“互联网+”环境下参与学习所产生障碍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并通过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根据数据分析如下:

(1)性别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Cross(1977)和Wolf(1988)曾认为,在高龄群体中,女性参与教育活动比男性更加常见并活跃。然而,从本次参与互联网学习发生障碍的情况调查来看,却发现发生学习障碍的517名老年人中,女性占55.7%,而男性占44.3%。

(2)年龄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有研究发现,年龄结构与参与学习行为呈现负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年龄越长,参与越少,其发生学习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本次研究中学员年龄越大发生互联网学习障碍比率越高的情况相符合。年长的老年人更加易于受到周边不利因素的干扰,参与互联网学习的信心也越弱。所以,互联网学习障碍与年龄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3)学历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发现,专科或是高中以上学历程度发生障碍的概率为52.9%,初中文化程度发生学习障碍的概率为68.2%,而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发生学习障碍的概率为87.6%和100%。这些数据表明,学历与学习障碍发生呈现负相关。老年人的学历水平越高,参与学习越自如,越不受个人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4)工作经历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发现,退休前从事知识含量高的工作,如机关、教学、科技、医护的老龄人群参与学习的障碍占比不高,而工人、农民的发生率分别为75.1%和96.8%。

(5)收入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从调查数据来看,老年人经济状况的差异也导致结果的不同。退休后月工资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发生互联网学习障碍的概率为79.1%,3 000—6 000元之间的概率为50%,高于6 000元的概率为33.8%。所以,老年群体的经济状况与互联网学习障碍也存在负相关性,老年人收入越高发生学习障碍的比例越低,这与参与互联网教育成本较高不无关系。若用需要層次理论(马斯洛)来解释,不难理解,老年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方有追求更高一层精神需求的意愿。

(6)心理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调查发现,78.9%的样本认为是自身年龄较大、认知衰退导致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形式持悲观态度。65.5%的样本认为是自身观念封闭的原因引发不再适合继续学习的心理暗示。

(7)技能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72.7%的老年人对学习新技术感到畏惧,使用计算机不熟练,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和学习效率。

(8)课程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学习形式,调查样本认为存在诸多障碍。如68%的对象认为在课程资源组织和结构方面,有时存在难以找到所需资源、资源编排方式有误或资源的关联度不尽合理等问题。53.7%的研究对象认为在平台界面的操作方面,有时存在界面不美观、不友好或操作便捷性不够等问题。48.8%的研究对象则认为在学习互动和反馈方面,学习机构根本没有提供学习支持或反馈不及时或缺少互动。在学习环境方面,43.5%的研究对象则觉得课程内容对于老年人的吸引力不强、网络阻塞、支持服务糟糕、技术的不可靠性等等。

(9)家庭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根据数据统计,现今普遍的4-2-1家庭结构中,67%老年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家庭,尚需父母帮助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

(10)环境特征与学习障碍的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周遭同龄人群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案例不多,参加学习得不到理解、认同和支持的占35.7%。33.2%的老年人认为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机构距离家庭较远,影响了其参与学习的信心和决心。28.9%的老年人因家庭其他成员持反对态度,隔代抚养等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导致其放弃继续学习。3.4%的老年人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无法得到教师面对面指导和支持的新型网络学习方式不适应,他们更加习惯于课堂教学,更喜欢和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害怕失去与其他学员面对面的沟通。

五、讨论与对策

本研究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老年学习存在障碍的相关性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收入、心理状态、学习技能、课程、家庭、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互联网+”环境下老年学习障碍的发生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个体障碍,即动机障碍和个人因素等,具体是指:一是老年个体特征变量方面,包括老年人性别结构、年龄层次、学历水平、工作经历及年限;二是老年人心理学特征方面,包括老年人参加学习动机、前置的教育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对学习的预期效果、学习的娱乐感与实用性、与学习同伴的相处能力等;三是老年人学习技能技巧方面,包括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的技术、获取有效学习资源的能力等。第二类是外部障碍,即机构障碍、社会因素等,如机构所提供的学习课程(产品本身)和其他外部社会因素。其中,学习课程方面包括课程资源的组织、平台界面操作的便捷性、学习互动和反馈的实现等。其他外部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互联网学习的成本、家庭负担及其他外部干扰因素等。

面对人口老龄化,倡导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社会角度来看,能有效缓解老龄面授教育资源缺乏现状,加快推进老龄教育事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创建。从老年人个体角度来看,能帮助老年人提升个体素质和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积极、健康老龄化。老年人“互联网+”环境下学习障碍的产生是一个由很多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障碍的特点采取适宜的对策加以排除。

1老年个体要坚持“互联网+”思维,践行“积极老龄化”

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对其参与学习产生较大障碍与困扰,如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认知能力衰退,计算机操作技术不娴熟,课堂上与教师、同伴无法面对面交流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习课程设计、界面设计、内容设计等不符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及外部社会因素的干扰(家庭的不支持、学习时间和成本无法承担、网联网学习提供机构支持力度不够等)对老年群体参与学习阻碍作用也比较大。互联网时代的老年人,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自觉践行“积极老龄化”,通过学习重建生活智慧和生命梦想,使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为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切记不要因“年老”而停滞学习。其次,老龄学习者应当消除对“互联网+”学习模式的排斥和陌生感,强化参与学习的决心、耐心及自信心的培养。最后,老年人对于家人、亲朋好友对自己参与学习不支持、不理解的态度应当持以平常心对待,应通过多与家人、亲朋好友进行沟通交流,以赢得大家对自己参与互联网学习的理解和支持。

2课程开发要基于“互联网+”环境,打造“以老为本”课程

根据上述老年人学习障碍相关性分析发现,互联网课程本身是导致障碍发生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互联网+”学习环境,设计包括教材、视频、课件、习题在内的适合老龄人群特点和学习需求的课程模块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课程的学习平台设计上应当树立“以老为本”的理念,提高技术平台的人性化,做到平台结构清晰、界面美观、导航明确、操作便捷,尽可能消除潜在的学习障碍。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认知,量身制定富有个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得学习过程中交互方便、反馈及时,以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动机。其次,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尽量逻辑清晰、内容完整、意思连贯、信息准确;文字教材应当精心设计,语言文字尽可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确保老年人能够轻松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应当加强与企业、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开发更加适切、优质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可采用视频加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老年人对学习的关注度和持续性以及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3教育机构要立足“互联网+”学习支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学习者,老年人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信息、更好的精神享受和更高的思想启迪,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在提供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关心、关怀老年人的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感知与感受。教育机构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学习效果。教育机构要立足“互联网+”学习支持,制定适合老龄人群互联网环境下学习的支持服务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制度,明确学习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职能,配备数量充足的支持服务团队,营造良好的学习支持氛围,确保当老年人学习障碍和困难发生时能提供及时的服务,有效地帮助其排忧解难,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老年人参与学习之初,机构可安排足够课时量对老龄学习者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的培训,消除其对学习模式的陌生感。为缓解教学分离所带来的学习孤独感,机构可帮助其建立时下流行的QQ、微信、网络社区等社交平台来畅通学习、交流和互动的渠道。教师可将课件发布在学习平台上,方便老年人课后下载观看,复习巩固或预习新课。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技术支持人员或课程辅导教师应当第一时间给予网络答疑和答复等。因学习地点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弃学、辍学时,机构应当从就近就便的原则考虑设立“小而密”的学习点,而不是一味追求“大而全”。

【参考文献】

[1]蒋纪平.国外远程学习者e学习障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2]徐盼盼.国内外成人学习障碍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

[3]陈嘉全.从城市“空巢”人群生活状态看通用设计[J].艺术百家,2009(12).

[4]许广敏.老年人教育参与障碍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沈光辉.老年教育“一座难求”问题成因及破解之策[N].光明日报,2015-06-28.

[6]胡梅.基于J2EE的e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11.

[7]吕丹凤.网络课程的现状研究及外语类优质课程评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

[8]童慧儿,裴旭东.人口老龄化和社区老年体育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5).

[9]董登新.国有股转持:填充社保基金“空洞”——“国有股转持”释放四大政策信号[J].财会研究,2009(7).

[10]蒋英红.“银色浪潮”下我国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J].桂海论丛,2007(11).

[11]许寅.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市场论坛,2008(5).

[12]孟庆哲.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4).

[13]连明伟,吴雪萍.福建省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14]廖爱娣,秦著红,张荣年.强化老龄工作构建和谐社会[J].南昌高专学报,2008(12).

[15]王田苗,陳殿生,殷兰兰.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新模式与必要性[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0(2).

[16]倪方钰.南京城市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4).

[17]于红梅.对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8]李红凤.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19]冉晓燕,戚敏.对建立贵州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1).

[20]张芳.浅谈日本老龄化的现状、冲击及政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21]杨正莲.上海先老了[N].中国新闻周刊,2009-05-11.

[22]孙一.浅析人口老龄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23]Serkan Sendag, Mesut Duran. Compar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onlin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online instructor-led learn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34).

[24]Jyh-Chong Liang, Szu-Hsien Wu, Chin-Chung Tsai. Nurses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web-based continuing learning[J].Nurse Education Today, 2010(8).

(编辑/乔瑞雪)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互联网+互联网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自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