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儿童房”设计为例

2018-09-13张双

关键词:儿童房空间设计微信

张双

图1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概述

2003年,我国学者何可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何可抗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加强学习在以后就业过程中会遇到的谈单、设计、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除了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动平台、视频、动画、仿真设计软件、VR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室内设计学习的乐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儿童房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儿童房设计”是《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基础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融合前期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基础,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实际案例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让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的知识点传授,如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微课、上传网络学习资源至教学互动平台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预习,课上借助教室、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和指导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课前运用教学互动平台查阅教师上传的课件、微课、网络资源等进行自学,还可以在平台上讨论、答疑,教学互动平台实时监控,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学生作品,实现教师、学生、专家共同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完成混合评价。

三、“儿童房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1.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室内设计专业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及计算机绘图的相关知识,正处在对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阶段。他们有理论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学习了玄关设计、客厅设计、卧室设计的课程。作为90后,他们善于接受新式的学习方式,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渴望表现自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时的专注力。

2.教学内容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自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居住空间设计》,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模块一:居住空间设计概述,模块二:居住空间设计的程序与表达,模块三:居住空间设计要素,模块四:居住功能空间设计。本教学内容选自模块四中的儿童房设计,共计四学时。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和岗位任务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儿童房功能设计与色彩设计的知识点。(2)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房设计方案。(3)素质目标: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室内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因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儿童房的色彩设计。教学难点为:能够设计出以儿童为本,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房设计方案。

(二)教学理念分析

为了较好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信息化环境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查阅资料为课上做准备。课上通过动画导入,教师讲解任务一“儿童房设计要素”,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二“儿童房设计”。课后学生完善设计作品,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投票评选最佳设计,教师指导答疑。整个教学环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表1)其中运用教学互动平台、动画、视频、仿真设计平台、在线微课、VR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使整个过程更直观更有趣。(图1)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四)教学评价设计

要求学生将作品上传至学院微信公众号,参加“童年不同样—儿童房设计”比赛,由全院师生包括校企合作专家评选出最优秀方案。本次课程学生总成绩由课前、课堂、课后三部分成绩形成过程分,课前占15%,课堂占60%,课后占25%。课堂又由课堂练习和儿童房设计两个环节组成,各占50%。学生成绩评价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微信公众号投票三部分组成。教学评价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传统学习模式和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比

(一)课前预习情况对比

传统学习模式下教师无法检测学生的预习。教学互动平台采用蓝墨云班课,提供教师录制的微课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还可以下载课件、设计任务书和工程规范图集等课程扩展文件,并且按照要求提交课程作业。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上课表现以及课后复习情况等。(图2-4)

表1

图2

图3

图4 -1

图4 -2

(二)设计软件对比

传统学习模式采用的3DMAX软件制作效果图,软件较难掌握,制作效果图耗时时间长,学生掌握情况较差。混合式学习模式下采用仿真设计平台酷家乐在线设计,它是从2016年开始大范围兴起的一种家装在线设计平台,相比之前用3DMAX制作效果图,它非常高效省时,并且简单易操作,还可以生成720度全景漫游动画。通过扫描方案二维码,可以在任意手机上观看动画效果,并且可以借助VR眼镜进行空间沉浸式体验。学生用酷家乐制作效果图,作品质量明显提高。VR虚拟仿真将学生从传统的图纸文件置身于三维动态视景中,让学生进行空间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方案设计中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年龄段、性别儿童房设计的要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作品满意度调查阶段,VR也让客户体验了虚拟仿真带来的乐趣,提高了调查效果。(图5-7)

(三)评价方式对比

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成绩由教师打分。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成绩由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微信公众号投票三部分组成。课前通过教学互动平台进行预习,后台即可统计出每位同学的预习完成情况。完成的作业任务提交至教学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打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微信公众号举办“童年不同样-儿童房设计”比赛,由所有关注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师生和校企合作专家共同投票评选最佳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积极传播了学生的作品(图8-10)。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五、教学效果

(一)目标达成情况

将多种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学后,有效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从课前预习率到作业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教学反馈

在相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人员的前提下,平均分从过去75分的增长到83分。从学生的作业成果来看,设计的表现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空间的色彩搭配上,学生由之前的无意识无规律到这次作业的有意识选择合适的色彩,注重空间的整体色调。在进行作品针对人群满意度调查时,VR成果的创新表达,让小朋友也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空间体验,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高度评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查反馈

在课程结束后,使用微信问卷的形式,给本专业3个班的同学发放了教学评价问卷,得到了10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调查数据显示,96%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93%的同学认为已经充分掌握了儿童房的设计方法,85%的同学认为仿真设计平台可以提高作图效率,54%的同学对VR虚拟现实的信息化手段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力,62%的同学认为通过仿真设计平台能更好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图11、12)。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儿童房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在设计项目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能力。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可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任何章节开始自主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儿童房空间设计微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儿童房家具采买法则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微信
不只是童趣 儿童房实用打造宝典
照明不能只图光亮儿童房光源设计有妙招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