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北土木建造思路

2018-09-13罗辉

关键词:砖混土木村口

罗辉

图1、古村镇旅游街景

图2、乡村形态发展状况

现代化进程对历史城市而言是摧枯拉朽式的破坏,在发展面前是可以牺牲一切的。在乡村也是同理,传统房屋、传统村落的生态价值在发展面前一文不值。有些村落由于交通迅速改善而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其破坏也愈发严重(图1),如交通、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传统的东西是被完全忽略的,同时村落空间肆意扩张,乡村砖混建造体系泛滥成灾,这在现代化进程中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我们所看重的传统现代化之中,这是一个传统断裂式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政府对传统村落或者有旅游价值的村落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在区外可以新建民居,区内则做一些古街、古建筑甚至是仿古街、仿古建的旅游开发。这种保护开发与乡村复兴关系并不大,是一种将传统村落隔离而形成“动物园”的做法,只是用来参观旅游而已。

一、传统建造体系与现代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近些年强调传统建造价值,如云南沙溪比较成功地运用传统土木建造方式进行房屋建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村落旅游也逐渐兴旺起来。在保护区内传统建筑和村落形态得到保护,但这些传统土木方式建造的房屋通常被作为民宿、咖啡馆等而经营使用,村民则卖掉老宅,搬到保护区外盖砖混房屋,保护区成为游客和商人的区域。因为长期落后,闽东北地区有大量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和村落,在近几年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通车后才逐渐开始发展,原先的乡村空心化,现在慢慢变为村民返乡潮,村落与传统民居的潜在危机也因此呈现:都市问题下的返乡潮,必然带来乡村的大建设,村落形态被严重破坏(图2)。

村落发展的现代化需求必然会引发各种矛盾与问题:有乡村的社会问题——人口空心化以及返乡潮带来的人口集聚化;有产业问题——除了农业没有其他产业,所以村民们会往外走;有村落的管理问题——传统村落是村民自主管理的,他们对自己的土地有着感情,但行政体系对村落的直接管理,让村民们失去话语权,这是乡村复兴最大的问题;还有乡村发展的空间问题——原本乡村的村落、农田、水系处于和谐状态,但在发展空间需求大增的时候,很多失去经济价值的农田用地就会成为新的建设用地。另外,居住舒适性问题更是严峻的问题:为什么村民都喜欢建造现代砖混体系的房子?因为它确实解决了隔音、卫生、采光等传统土木没有解决的问题。

乡村砖混建造体系与传统建造有非常大的矛盾。在乡村建设中我们更关注现代化的新需求,关注其与传统之间的关联性,如乡村发展空间与村落传统形态之间的良好协调、传统居住空间的现代化等方面。原有民居的改造、新民居的建设能否跳出现有砖混方式的粗暴框架?新型建造体系与传统建造体系能否取得良好沟通?传统建造的现代化能否完全取代现代化建造?这些都是传统建造体系的现代化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一个房子的问题,其与整个村落是连在一起的。

图3、闽东北传统村落及传统建造体系

图4、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的土木关系

图5、乡村砖混框架建造体系及其改造

二、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研究及改造思路

通过对闽东北地域传统建造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闽东北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由于闽东北全年湿度很高,夏季并不炎热,冬季却十分湿冷,通风与排湿是建造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所以通常在三开间主屋前后各有一个院子(图3),这种形态很好地解决了通风和排湿的问题。传统建筑中的土墙主要起防卫的作用,但防卫等级不高,当一层满足防卫功能后,二层并不需要封闭,这样就形成一种鲜明的土木关系——一层封闭的土墙和二层通透的木构,这种土木的建造形态十分利于通风(图4)。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呈现出十分现代的形态,其通风排湿体现在建造体系上,厅堂和前后院相贯通,卧房则是一个封闭体,屋顶起防雨隔热作用,就像卧房上面加了把伞(图5),但也在取得夏季凉爽的同时放弃了冬季湿冷问题的解决。现在流行的乡村砖混建造体系实际上是把卧房抽离出来,把其他部分全部去掉,这样带来的问题在当地已经十分严重:通风排湿被忽略,房屋内部在夏季时非常闷热。传统土木房屋和乡村砖混房屋中,老一辈村民更加喜欢住在前者里面,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但后者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卫生、隔音、保温等前者尚未解决的现代生活舒适性问题。乡村砖混体系因而成为不可阻挡的建设现实,近年大批量地快速新建,蚕食和摧毁着传统村落的形态,但在夏季闷热问题上,加建隔热屋顶成为通行的解决方案,即加一把“伞”。

在既有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的现代化改造中,常见问题就是湿热问题:如果用空调来解决,就需要封闭外围护墙,而这就牺牲了自然的通风排湿能力;要满足通风排湿的自然状态,外围护墙就无法封闭,然而冬天保温就成为问题。因此通过实践,综合以上问题制定了一个现代化改造原则,明确需要延续、改善和改变的部位:屋顶主要起防雨功能,不需要加保温层;保温主要在木板壁墙、天花和悬挑的楼板上处理;楼板、地板和楼梯上应做隔音降噪处理(图6)。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对现在乡村建设的一些改造案例做出评判。这些视觉效果极佳、适合宣传的案例,通常将民居屋面下部空间(通常是二层)封闭为一个通风差、不隔热的空间,同时为展现传统建造的美而去除天花暴露屋架和屋顶构造,为解决冬季保温而在屋面构造中添加保温层,其实际使用效果却是:冬天保暖不佳,夏天闷热异常,只能通过空调来解决。

在闽东北乡村复兴工作中,我们关于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改造的思路总有很多部分还没有实现,但关于现代材料和现代建造工艺,我们是建议和鼓励当地村民使用的。如夯土墙建造,用传统夯土构的造建方式需耗费大量人工,在人工成本高昂的状况下,夯筑成本太高,与乡村砖混建造体系的砌墙相比,夯土造价大概是其五倍左右。当然可以用“现代土构”,此类尝试或为可行,但在造价上是有问题的。木构架方面,因为可以找到成熟的工匠,所以传统的木结构还是一个很现实的解决方案,但成本不低,也需要解决舒适度问题。当下可以用现代木构代替传统木构,也可以用工业竹材结构,造价虽然目前比较高,但随着工业化加工的发展和建造需求的增多,成本会逐步减低——这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当然也可以用轻钢结构,已有众多实践者的成功推广,但在闽东北还需要花一段时间去培养和推广,尤其在村民的接受度和施工队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存在问题。

图 6 、闽东北传统建造体系的改造原则

图7、锦屏古银洞管理房

图8、杨源水尾民宿样板房设计

三、实践案例

改造初期的宗旨是鼓励村民自己做一些传统建造的事情。闽东北乡村中五十岁以上的村民中不乏匠人,像大木工匠、石匠、夯土匠,他们的技术水平不低,尤其夯土,基本上中年以上的人都会,所以传统建造是有基础的,在政府或村贤组织下会自己进行道路、夯土房屋和水系的修复。在造建过程中,结合现实需求提供草图协助村民盖一些卫生间之类的房屋,鼓励他们去用熟悉的石构、木构、夯土去建造。我们也鼓励用现代工业化材料进行建造,并在条件允许之时予以示范,如在政和县锦屏村用防腐木做的一个景区管理房,除了石构以外都是现代工业材料,如框架结构用纤细的防腐木、墙面用纤维水泥板、屋顶用轻质屋盖和沥青瓦(图7)。

在村落改造过程中,对传统建造体系进行现代化新建亦是对传统村落肌理的“织补”。政和县杨源村在村落水尾处,在闲置宅基地低造价新建一栋民宿作为村民改造和新建房屋的样板房,建造逻辑很简单:基础用卵石,用夯土夯筑两组最重要的山墙;主体结构用传统木构架,用老木匠来做也比较放心;主屋屋顶用传统小青瓦屋面;楼板用工业化板材,围护墙用工业化板材制作含保温的轻质墙体;主屋两侧的卫生间作为附属结构,用砖混结构,其屋顶用轻钢,但这需要提供现场指导(图8)。

对传统建造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对村落重要节点进行修复式的建设的关键。乡村发展需要公共设施建设,村口位置通常是重点建设位置,也是最易被破坏的位置,如小学、村委会一般都会选在村口这个位置。屏南县北村的村口,曾经是一大片的风水林,在50年代开垦梯田时砍伐了大部分,在70年代新建小学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村口形态:风水林砍伐至仅剩3棵,入村官道被废弃,两座牌坊被推倒。近年小学停办,校舍废弃,在美丽乡村和传统村落建设资金使用的前提下,乡政府和村委会希望建设村口休闲广场,村民自治会希望通过改造恢复村口的传统景象。北村的建设需求很多,如停车、村民活动、农产品交易和旅游服务,所以我们在村口规划设计中将历史空间的恢复和新的功能需求进行融合,在满足新的功能需求的同时,打造具有传统村口空间意向的新村口(图9)。其中,在房屋的设计中建议采用轻钢结构,部分使用混凝土大跨度结构。

政和县锦屏村的村口遭到了更大的破坏,现在已建为停车场,有大量的乡村砖混房屋的新建,并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建了这个村子最大的一座车行桥,目的是要在对岸新建新村。这个桥盖完以后,住建部门不允许锦屏村在桥头附近盖新村,这座桥于是白建了。我们在进行锦屏村复兴工作的时候,对村口进行了重新规划。由于锦屏村在节假日的时候会有较多游客,有一定的旅游接待量,因此会产生停车、餐饮、小商品交易等需求。因此,我们依据车行桥已建成的事实,以公共空间的规划为主导,依据交通关系在桥头两侧进行游客中心、餐饮、农产品交易等功能的改造和新建,既符合传统村口的空间景观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新建是允许的,但量是必须有控制的,必须和村子自然的演变是有关系的(图10)。

图 9 、北村村口规划设计

图 10 、锦屏村口保护性规划设计

四、结语

我们所进行的闽东北土木建造,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传统建造体系对于地形、气候适用性方面的建造逻辑与策略,是地域传统民居独特特征呈现的内因,仍有继续发挥作用的价值和可能,但其现代化改造已迫在眉睫;传统建造体系的建造逻辑和策略中,隐含传统土木建造向现代转化的契机,尽管该转化过程困难重重。在乡村复兴的大背景下,传统民居现代化更新以适用于现代生活,已成为乡村复兴式发展的民生问题,而顺应社会生态发展趋势的生态化居住及低碳化建造,则是现代乡村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核心,亦是传统建造体系核心价值的延续。

猜你喜欢

砖混土木村口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村口那座山
村口的老人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砖混结构墙体质量初谈
村口小酒馆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守望
砖混改框架的托换方案及变形研究
“土木之变”原因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