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视角下高职生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
2018-09-13王文娟
文 / 王文娟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和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因此,本研究尝试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人格进行干预,从而探索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引导广大高职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有效提升时间监控的能力和时间管理效能,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提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指导者首先在学校范围内以通知的形式招募团体成员,之后领导者对报名的30多名成员进行了初步筛选,并通过逐一访谈,结合他们经常体验到的和时间管理有关的焦虑情绪的分值(0~10分之间,8分以上选入小组),共确定8名成员作为“时间伴我健康生活”团体小组的成员。
(二)研究工具
对该小组成员进行前后测。测量工具为时间管理倾向量表(44项)和幸福感指数量表(9项)。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每个项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5点计分,其中5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量表分数越高,说明时间管理水平越高。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71~0.85,其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2~0.81。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前者由8个情感项目组成,后者则由1个满意度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幸福感指数越高。该量表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43,与生活满意度单一测题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55。
(三)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流程
对团体小组进行的团体辅导共分为8个单元,一周一次,一次三小时,团体共经历了4个阶段。
1.建立阶段(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叫“萍水相逢”,通过“大风吹小风吹”“滚雪球”“我的名片”“制作时间海报”等团体活动,促进成员认识对方,建立团体,制定团体契约。
2.过渡阶段(第二、三单元)
第二、三单元的主题分别是“我是谁”“我的梦想”,分别通过“风雨同舟”“我的自画像”“信任之旅”“五年后的蓝图”等体验活动,在增强成员之间信任的同时,促进他们开始了解自我和他人,以及设置目标的“SMART”原则。
3.工作阶段(第四、五、六、七单元)
第四、五、六、七单元的主题分别是“我的时间管理现状”“我的应对模式”“突破困境”“我的优势”,分别以“时间流水账单”“我的原生家庭”“困境热座”“优点轰炸”等重要活动为主线,引导成员更加信任对方,觉察自身现实与理想的管理时间的差距,并通过与原生家庭重要他人互动的体验,察觉自身在时间管理模式上的特殊之处,对共性问题如拖延、不能拒绝别人、对重要的事情如何安排等问题通过“时间象限”进行解决,通过寻找自我的资源、真诚地赞赏他人,激发团队成员追求理想的动力。
4.结束阶段(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告别”,通过“回首来时路——我的成长与变化”“天使之翼揭晓——我的主人有哪些变化”、告别寄语等活动,处理成员的分离情绪,在领导者的总结下,成员将离别情绪转化为自我奋进和鼓励他人的动力,并承诺在现实生活中做更好的自己。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小组进行干预前后数据及差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时间管理倾向和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前后测描述性统计
经过统计,通过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实验组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幸福感指数的各个维度的分值都有一定或大量的提升。时间管理倾向后测总均分比前测高了近20,其中,时间监控观后测均分比前测高了11.5,总体幸福感指数的后测均分比前测高了近12。
(二)差异性分析
1.干预前后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2.干预前后时间监控观的差异分析
从表1来看,对小组时间管理倾向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和各维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幸福感指数量表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总体幸福感指数有显著差异。从表2来看,对时间监控观五个子维度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设置目标、计划性两个子维度有显著差异。
表1:干预前后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2:干预前后时间监控观的差异分析
(三)成员对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主观评价
8 名成员的团体反馈中,2名班长兼学生干部认为,团体辅导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看上去复杂的事情经过衡量和安排,加上对拒绝别人不再有负担,让自己变得轻松自信了很多;3名学习上的佼佼者,其中有1名一直以学习为主没有娱乐,坦言团体的前两次自己觉得在浪费时间,但是接下来发现,团体真的可以帮助自己,且现在对适度的娱乐逐渐减少了负罪感,也觉得生活更有趣和开心了,另外2名同学认为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学会了提前做好计划,尤其对勇敢地做自己而不再顾忌别人的评价在不断尝试,收获很大;3名普通学生中,对找到自己明确的目标感触很深,尤其都在有意识地把空闲的时间利用得更加合理充实,都对自己更为满意了。
三、讨论
(一)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小组经过8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后,无论是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水平,还是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等三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一结果证明了团体辅导对于提高高职生的时间管理水平是有效的。
团体成员在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其主观幸福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无疑给教育者一个启发,即高职生群体虽然相对不够自信,较为迷茫,但是其一旦在自我的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努力且有所突破,自我肯定的幸福感会大大增强。这种幸福感会进一步促进个体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时间监控观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小组的时间监控观维度前后测的设置目标和计划性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有显著改善的这两个子维度正好是江苏省三地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调查结果中显示的相对最弱的两个子维度之一,换言之,时间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的时间监控观的弱势部分有了较强的提升效果。
(三)时间管理团体辅导需要在提升高职生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上不断探索
李甜(2012)针对湖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在时间监控观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时间价值感作为个体在时间上的价值观,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改变可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华磊(2017)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研究表明,在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研究对象以及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学生在时间效能感上的体验也完全不同。
四、结语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研究对象的设计,如果加入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设计会相对完善一些;受活动场地的限制,该团体活动的场所定在一个不够宽敞的室内,有部分设计的活动难以有效展开。由于本研究的干预方案主要结合高职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监控观上的薄弱情况来设计的,后期还需要针对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两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探索。